“波音737起飞时离地时速是320公里,武广客专的设计时速是350公里。把飞机的两个翅膀拿掉,就是武广客专的动车组。如果不做到万无一失,那后果非常严重,一想到这,我就经常睡不着觉。”武广客专总工程师、铁四院副总工程师许克亮说。
如今,许克亮再也不用睡不着觉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强烈的自豪感和成就感。昨日下午,在铁四院会议室,高速铁路专家许克亮第一次就武广客专接受了记者采访。就在昨日上午,武广客专飙出了394公里的时速。他可以骄傲地说,武广客专的建成,标志着中国铁路技术已经是当之无愧的世界一流。
武广客专为何不用磁悬浮?
武广客专的建设,可谓一鼓作气,其中并无太多争论和波折,可以说没有大家所想象的那么多“插曲”。
许克亮说,从2003年3月底开始论证,到2005年6月全线开工,到2009年12月开通,武广客专的建设可谓一气呵成。光是在钻探阶段,就同时投用了1600余台钻探设备,搬出了全中国的一半家底。
磁悬浮也是高速铁路的一种先进技术,京沪高铁便经历了在磁悬浮和轮轨技术中选择其一的过程。但许克亮透露,磁悬浮并没有进入武广客专的选择方案。首先,磁悬浮和目前既有线路的制式不统一,无法联网。其次,磁悬浮的造价也要昂贵很多。另外,磁悬浮目前投入商用的只有上海浦东一段,经验不足,很多不成熟的地方还没有完全暴露,而已有的轮轨技术则已十分成熟,在对环境带来的影响上,也比磁悬浮更有优势。
建设为何“抢”在京沪高铁之前?
京沪作为中国最热点 的地区,京沪高铁的修建早在1994年就已提出。而直到2008年4月18日,京沪高铁才动工,此时武广客专已经巨龙初现。
许克亮介绍,老武广线的超负荷运转,早已引起铁路部门的高度重视。2003年,老武广线株洲至衡阳段,是京广全线客运、货运最频繁的路段。该区间段每年单向客流达3000万人次,年货运运输量达4200万吨,都超过了设计极限值。更为严重的是,每到春运等客运高峰时段,京广线就不得不停掉货运,力保客运,但依然一票难求。
武广客专开通后,将专门经营客运业务,老武广线将保留少量客运业务,货运能力将大大提高,年运量可提升到1亿吨以上,这对打通中国南北物流瓶颈,是个极大的利好。
“陆地航班”如何保安全?
“把飞机的翅膀拿掉,就是我们的高速列车。如果失控,结果就是车毁人亡。”许克亮说,“再快的列车,乘坐再舒适,如果没有安全做保障,一切都是枉然。所以,从最初的设计理念,到随后的施工和最后的运营,安全问题一直被放在第一位。”
保证安全的方法和技术,在武广客专上不胜枚举。铁路沿线,有先进而密集的监测系统,铁轨上几毫米的变形和下沉,都看得十分清楚。一旦前方有不速之客侵入铁路,监控系统会立刻指令列车自动停车。
许克亮介绍,在铁路线上,每隔2公里,就有一个铁塔,形成一个信号强大的无线网络,保证车地之间无线对话;在轨道上,还有检测电路,实现有线控制;在铁轨下,还有数量庞大的应答器。这一套立体通信网络,可以保证高速飞驰的列车时刻处于监控和有效的指挥之中,不可能成为脱缰的野马。
每天凌晨零时至四时,武广客专会全线“停运”保养维修,维护人员会趁着夜色,分段仔细检查线路。此外,在每天发车之前,还将派出一辆不载客的“确认车”,在轨道上先遛一趟,确认线路正常后,载客高铁才会放心驶出。
2008年的南方雪灾,也给武广客专提出了遭遇极端天气的警告。许克亮介绍,对这个问题,设计方也已有应对之策。在长达700多公里的路段上设有融雪装置,但铁路冻到一定程度,这个装置就会自动启动。
中国高速铁路的“参考书”
武广客专是世界建成里程最长、设计时速最快的高速铁路,它的建成,也将成为中国高速铁路建设的教科书。
许克亮透露,目前国家高速铁路技术规范即将编完,其中很多内容便是从修建武广客专的过程中总结提炼而出的。可以说,武广客专为我国奠定高速铁路体系,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
在武广客专的建设中,中国铁路建设者实现了多项世界一流。土建工程便是其中之一。武广客专规定,全线路基工后沉降不能超过15毫米,这个标准比发达国家还要苛刻。但武广客专建设者不仅达到了这一标准,在很多路段还实现了工后零沉降。
列控系统是列车安全运行的大脑,武广客专在这个领域是实现了世界领先。在动车组制造技术方面,通过近年来的引进、消化与创新,也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画在图上的 终于落了地
许克亮是湖南常德人,让他略感遗憾的是,武广客专并不经过他的家乡,但这不影响他成为一个幸福的铁路人。
“有生之年能设计这么一条伟大的铁路,我感到万分荣幸和光荣。”许克亮说。
武广客专动工之初,许克亮曾感到压力非常大。“在纸上研究了这么多年,真要干起来,具体问题很多,协调工作也很考验人。一想到武广客专速度这么快,要是出一点岔子,那都是大事,一想到这些,我就睡不着觉。”
现在,武广客专已经试车成功,安全性也已经被证明。“就要通车了,现在我很有成就感。画在纸上的东西,终于落在地上并服务大众了。”
对于武广客专的意义,许克亮认为,“打个比方,今后一个小时就可以到长沙,这在以往是不可想象的。高速铁路将不仅满足老百姓的出行需求,还将改变和引导人们的消费和生活习惯。”
(责任编辑:魏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