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新蜀道” 构筑重建家园生命线

2009年05月09日 15:47   来源:中国经济网   
    5月8日,记者在铁道部与四川省签订的第一个灾后重建大型建设项目,也是全国第一条市域快速铁路――成都至都江堰铁路的施工现场采访。

    现在,这条铁路已进入铺轨倒计时每天有1.2万名工人、1400余台机械设备日夜紧张施工。明年5月12日前,这条全长68.125公里,速度目标值200每小时公里的铁路建成运营后,对于重振青城山—都江堰地区旅游产业,帮助灾区人民重建家园都具有非凡的意义。

    成都至都江堰铁路的快速推进,是灾后铁路建设的一个缩影,更体现出了铁路部门心系灾区人民,以前所未有的力度、超常规的速度和举措支援灾区重建的决心。

    为了给四川灾区重建提供充足的运力,铁道部把灾后铁路建设做为头等大事,多次与四川省、成都市就加快铁路建设达成一致意见。2008年5月28日,“5.12汶川大地震”后的16天,铁道部和成都市政府就火速签订了加快推进成都铁路建设的协议,共同建设成都至都江堰快速客运铁路以及成都新客站、成都货车外绕线等相关配套设施。这条铁路从签订协议到开工建设,只用了短短5个月的时间。

    2008年7月2日,铁道部又与四川省签署了《关于加快推进四川省灾后铁路恢复重建会谈纪要》,2009年3月17日,双方再次签署了《关于加快推进四川铁路建设有关问题会谈纪要》。

    一个构建出川大通道,建设西部综合交通枢纽的铁路建设蓝图,在灾后不久,就迅即展现在人们眼前: 2009年,四川省拟开工“7+2”项目(即7个新建项目,2个改造项目),投资规模1940亿元,成兰铁路、成贵铁路、成西客专、成昆新建双线、成渝客专、川藏线(成都至康定)、巴中至达州铁路、成都站扩能改造、达万铁路电气化改造。五年后,以上项目基本建成,成都将形成内外两环、连接12条出川通道的西部综合交通枢纽。

    灾后一年间,一个个为加快和促进灾区建设的铁路“一揽子”计划项目陆续拉开了建设序幕,铁路建设在祖国的大西南掀起一个又一个高潮:

    2008年7月3日,成都集装箱中心站开工,该中心站为铁道部规划的全国18个集装箱中心站之一;9月26日,兰渝铁路开工建设;12月12日,成都枢纽成昆货车外绕线开建;12月29日,成绵乐客运专线动工,这是整个西南地区第一条客运专线;同日,成都东客站正式动工,这是西南地区最大的铁路客运站;2009年1月18日,遂渝二线吹响建设号角;2月21日,纵贯什邡、绵竹、安县、新北川、茂县、松潘等地震重灾区的铁路生命线――成兰铁路举行开工典礼……

    2008年,灾区铁路建设投资达到138.7亿元,是2007年的3倍;新开工项目10个,是过去4年的总和。今年一季度,铁路又完成大中型项目投资52.4亿元,是上年同期的2.9倍多。蓬勃兴起的铁路建设,不仅有力地推动了灾区经济发展,还将对将对劳动力就业、原材料行业以及装备制造业等相关产业链的增长起到积极作用,并带动地方交通、水电等基础设施建设,为灾区经济增强造血功能。

    目前,四川铁路建设的步伐还在不断提速。为加快灾区重建提供运输能力,成都铁路局已主动将达成线扩能改造、襄渝线增建二线和贵阳铁路枢纽改扩建工程的竣工日期提前半年,这意味着这三个灾后重建物资入川新通道,都将于今年6月30日开通运营。

    根据这些铁路项目建设标准,新建铁路出川通道设计时速都在200公里/小时以上,近期开工项目3—5年内全面建成后,四川将真正形成贯通南北、连接东西、通江达海的发达交通网。“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即将成为历史,铁路“新蜀道”正为灾区人民带来希望,带来幸福。

(责任编辑:施晓娟)

精彩图片
商务进行时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