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进入提问讨论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收看中经在线访问,今年受到金融危机等因素的影响,我国农产品的销售形势更是雪上加霜,销售降格迅速走低对农村的增收产生了不利的影响。今天我们请到中商生产力中心主任刘普合,刘主任您好!先和我们网友打声招呼! [11-23 09:46]

  刘普合:各位网友好! [11-23 09:46]

  主持人:今年的农产品比较难卖,是不是我国这种农产品最难卖也是分了地域的情况? [11-23 09:47]

  刘普合:有地域的特点,但是是和当地的流通程度有关,流通发达的卖的钱就好得多,不大发达的地方,卖的问题就时而出现,有时很为严重。 [11-23 09:47]

  主持人:您感觉一年当中,哪些时段我们农产品存在相对比较难卖的地方? [11-23 09:47]

  刘普合:各个季节都有,因为我们反季节蔬菜已经打破了原来明确季节概念了,各个季节都可以出来。南方的菜北方也可以运,各个季节都有,还是普遍存在的。 [11-23 09:48]

  主持人:能总结出什么样的农产品比较难卖吗? [11-23 09:48]

  刘普合:普遍都存在。 [11-23 09:48]

  主持人:其实我们知道,从上个世纪80、90年代,我们已经告别了农产品短缺了现象了。但是在新时期又出现了新的这种比较难卖的现象,比如说阶段性、季节性、区域局部相对过剩都是很普遍的现象了。那么农产品卖难的问题,您怎么看待? [11-23 09:49]

  刘普合:刚才已经谈到了这个问题,我们卖难问题是结构性的,既有卖难的一问题,也有买难的一问题。应该说是结构性矛盾。 [11-23 09:49]

  主持人:其实我们知道,看到鲜活农产品是这个卖难的现象尤为突出是这样吗? [11-23 09:49]

  刘普合:对。 [11-23 09:50]

  主持人:现在这种现象已经成为了制约我们农村市场发展,农民增收的很大问题。如何来解决这一问题? [11-23 09:50]

  刘普合:这真是一个大问题、老问题,我认为是一个老问题,是一个大的实践、理论创新问题,解决这个我个人看要有新的变化、新的思路,要建立新的体系。新的变化,我觉得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我们也要转变农产品流通的发展方式,要提高经济发展质量,我们也同样有一个问题,要提高农产品流通的效率问题。 [11-23 09:50]

  刘普合:同时,我个人认为,这个要建立新型的农产品供应体系,把这个问题从基础的方面、从基本的方面,加以长效解决。我不仅是今天抓这个事情明天抓那个事情,还是要建立一种长效机制。 [11-23 09:51]

  主持人:从表面上看,我们一般现象来看,您感觉这种流通上的问题存在于哪些方面呢? [11-23 09:51]

  刘普合:我先谈这么几个事情吧!一个就是农产品卖难,中央谈了千方百计,要千方百计地保证国家粮食和主要农产品的有效供应。一个是千方百计地要促进农民的持续增收,把这两个联系在一起了,没有卖出去的问题,农民持续增收问题,也只能是一个良好的愿望。国务院文件当中也提到要着力解决农产品卖难问题,也就是说这个问题不是一个时间段的问题,恐怕是一个普遍的问题。这是一点。 [11-23 09:51]

  刘普合:商务部为这事长期地组织了一些工程,既有双百市场工程,还有“农超对接”工程,都是想不断地解决这些问题。但是地方政府也很关心,你可能看到了报道,哪哪县长在哪哪帮助农民推销什么,我觉得这不是制度性的,机制性的建设,而是就问题抓问题,必要的时候,推销也是需要的。你刚才谈到了一个问题,如果说农民种的东西卖不出去,农民最关心,因为受伤害最大的就是他们。 [11-23 09:51]

  刘普合:而从我们国家总体上来看,从官方数据来看,我们国家的一些数据是下降的。我查了一下,我跟大家说说几个数字,国家发改委2009年有个全国农产品成本收益资料汇编,主要反映我们农民的收入情况。2008年大中城市蔬菜平均的成本收益情况,五项都比2007年低,一个每亩的产值,合计低5.35%,这是国家发改委的数据。 [11-23 09:52]

  刘普合:第二个,主产品的产值,下降了5.34%,副产品我们知道农产品还有一个副产品,下降了42.17%。净利润下降5.50%,然后现金收益下降9%。而且我想强调,这是由7种产品,西红柿、黄瓜、茄子、圆白菜等等7种产品平均而来的,而且是大中城市的数据,如果考虑到蔓延因素,我觉得地区的数据恐怕还不乐观。 [11-23 09:52]

  刘普合:从总量上来讲,我们的问题也很严重,我们国家由于农产品流通问题的存在,或者说整个产业化的水平比较低,效率比较低,给我们国家总量带来了损失,总体上也是比较惊人的。我这里给大家报告一个数据,我们国家每年大概有8千万吨果蔬,损失800亿,摊到每个农民身上,有400元之多。 [11-23 09:53]

  主持人:这相对农民来说是很大的数。 [11-23 09:53]

  刘普合:我们今年的最低贫困县增加到一千出头,然后我们果蔬的损耗率达到25%—30%,发达国家是5%,美国还低。我们这些损失可以满足两亿人口的需求,所以说,农产品流通的问题,我觉得不仅仅是个结构问题,而是个全局性的问题。不仅仅是城市的问题,也是全社会的问题,尤其对三农问题的解决,至关重要。 [11-23 09:53]

  主持人:既然从中央如此地重视问题,我们看这几年来,其实数据一直在下降的。我们也做了很多的努力,包括地方上、包括政策上,包括市场中间环节都做了很多的努力,但是农产品卖难的这个问题仍然存在,我们怎样进一步解决这一问题? [11-23 09:53]

  刘普合:大家都在讨论,我觉得首先要怎么认识这个问题,还是要把它说清楚,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农产品卖难?这个问题我强调两点,一点我们在分析这些问题的时候,恐怕立场更多地要站在农民、农村、产业产业化的角度去看。 [11-23 09:54]

  刘普合:第二点,要系统地分析。首先,要客观全面地分析农产品卖难的原因,我个人认为,是叫系统性的不对称,造成了农产品卖难的原因。不少专家讲,农产品卖难,我们大家理解的是信息不对称。我觉得信息不对称,我同意有这个原因,但是不是单向不对称,是系统不对称。 [11-23 09:55]

  刘普合:我概括了一下,至少六个不对称,如果只是信息不对称,这些年来都采取不少措施,国家投资建了各种各样的农业信息网,各地开展农业信息服务,为什么对农民帮助不够?卖难问题为什么没有得到机制性的解决?所以,我觉得就像诊断一个病人似的,一定要真正找到病因。 [11-23 09:55]

  刘普合:所以我概括为6个不对称,第一个是流通主体不对称,农民太弱小,农业合作组织太弱小,不像我们个体的农民生产的。买卖双方就是一个双方的博弈,农民没有优势,他话语权很弱小。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老说一句话,叫千家万户的小生产,面对千变万化的大市场,这种小生产跟大市场之间,它不平衡。我举个例子,为什么说公司加农户呢? [11-23 09:55]

  刘普合:不仅要看某个积极方面,还要看到其他的问题。我到一个地方去调研,县里面的同志陪着我去,他说我们这个地方就是公司加农户,农民没有话语权。所以我想要真正解决农产品卖难的问题,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第二个不对称是流通渠道不对称,假如说北京两千万人,市民的出行如果基本上靠出租车你想想会是什么样子。 [11-23 09:56]

  刘普合:我们实际上是靠快捷、立体的公交体系,来解决北京市民出行的基本问题,而不应该说主要靠出租车。我们国家的这个农产品流通呢?这么大的国家,这么地广人多,这么多农产品各季都要上,农产品的基本流通问题,是靠什么解决的?这个问题,恐怕我们现在回头看,我们应该承认这一点,我们尽管做了很多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发挥了很大作用,但是我们必须承认一点我们现在恐怕更多的还是个出租车运输的模式。 [11-23 09:57]

  主持人:您刚才谈到了我们国家建立了很多农产品批发市场,现在作用发挥多大? [11-23 09:57]

  刘普合:我前段到台湾去,台湾的批发市场,发挥作用了,是的。那么我有时老想一个问题,我们4700多个批发市场,还应该建多少才能解决问题呢?关键是要把批发市场的功能提高,进一步加强,把批发市场联系起来成为一个流通体系。我倒觉得我们现在有些批发市场,更多的它不像一个铁路上面的,我们有很多的站,有的是枢纽站,形成了一个很好的快捷体系。 [11-23 09:58]

  刘普合:我们批发市场的人员,缺少这种联系。我打个比方,他有时更像一个出租车公司,他只承担企业的利益主体,整个流通体系当中,他没有一个角色分工,或者他没有承担起一定的流通社会责任,这样的我觉得恐怕这是一个大问题。批发市场的关键,我觉得不是数量问题增加了,而是一个提升的问题,这是一个基本建设问题。 [11-23 09:58]

  刘普合:第三个,我觉得就是有些专家说的流通信息的不对称。信息的不对称,我觉得还要进一步分析一下,不能说我们就叫信息不对成就完了。至少我看有两类信息不对称,一类是供需信息,现在是买难卖难同时存在,你不要说只要卖难问题,买难同时存在。两头忙,两头找、两头难,确实是这么一个实际情况。这是一类信息。 [11-23 10:00]

  刘普合:另外一类也很重要,就是价值信息不对称,农民种了很多东西,他不知道我这种产品到底值多少钱,到底应该卖多少钱。那么,商人中间人就是利用了信息不对称,或者制造信息不对称,他才有自己的位置。我觉得这是难免的,而且中间商也确实在创造价值,这个一定要强调一点,我说这是从市场效率角度来讲。 [11-23 10:01]

  刘普合:但是还有一个流通信息、社会信息分享机制问题,你不能说我只知道我东西卖给你多少钱,我不知道你卖了多少钱。在整个价值链当中,我不知道我该值多少钱,这是不行的。所以我说信息不对称,我觉得这个问题也要很好地解决。 [11-23 10:01]

  刘普合: 谈到这事我还要提一点,其实我们国家在这方面下了不少功夫,我也了解过,农民对我们这样信息网那样的信息网发布的信息觉得对他作用不大。我分析就是两条原因,一个,你给他的这些信息,我打个比方,比如说平均天气预报,农民关心的是这个时候我这个地方的天气预报是多少,这个价格是多少,而我给的是平均的。 [11-23 10:01]

  主持人:针对性不强。 [11-23 10:02]

  刘普合:再一个信息的及时性和有效程度差,他很难相信这个信息。我们说现在搞服务,特别是搞信息服务,最重要的是针对性要具体,我们要拿着这个信息做买卖,不是拿这个信息做宏观决策,不是拿它做市场分析。所以我说这个问题恐怕也是一个问题,就是信息太粗,受众太散,没有细分,拿着它不管用,那我拿它干什么?何况小的信息也不是完全没成本的。还有一个就是提出手段的不对称了。 [11-23 10:03]

  刘普合:第四个就是技术手段也是不对称的。想一想我们信息化技术,农民现有的技术太少,信息鸿沟确实也是造成农民卖难的一个原因。农民现有的技术太少,我到一个地方调研,他们派了上百个信息员到全国各地的批发市场,打电话你赶快来。后来我问他,你这个再买卖,每次交易成功和不成功有多大比例呢?他说不成功占三分之一,你看我派人去了,说你赶快来,这儿的价钱好。 [11-23 10:05]

  刘普合:他们千里迢迢开车就去了,为什么还有三分之一呢?我说你分析过了吗?他说我不知道。其实你仔细分析分析,这样的信息员很多家派,大家都去了,是不是就把自己的做倒了,所以农民需要这样的帮助。再一个我觉得,就是加工类的技术也不对称,村里有什么?既没有加工装备、也没有什么冷藏的装备,卖的又是原材料,还卖不出好价钱,特别是生鲜类的。这和台湾的一些农业合作社组织相比,差异太大了。 [11-23 10:05]

  刘普合:我们去看了一些合作社,他不但种得好,质量控制环节也很好,而且有加工、冷藏环节,品牌经营。这样农民的生产力要素上来了,他的腰杆子就挺起来了。第五个就是服务供给不对称,我说哪最缺服务业?不是城里,是农村,是农民。不仅缺生活型的服务,买东西很难,不放心,尤其缺生产型服务。所以我有时在想一个问题,哪是我们现代服务业最大的市场?我觉得农村就是,农业就是,农产品流通就是。 [11-23 10:06]

  刘普合:可惜,我觉得这方面的工作确实做得很不够,我在想,如果说资源配置不合理是城乡差别的主要原因之一。那么现代服务业这一个新的资源配置,如果还忽略了农村,忽略了农民,我觉得城乡差别,这个问题恐怕就会很难解决。当然,还有一点不对称的,我个人觉得就是观念上的不对称,经营理念上的不对称,农民确实有经营理念上的弱势和心理上的弱势,而且还是群体性的。 [11-23 10:06]

  刘普合:我到一个地方去跟农民谈,我说假如给十万块钱你干什么?他说我打机井干什么,全是生产型的。我说那你们想没想要卖出去?他说是啊,是这个问题,但是我现在不知道该怎么做。所以我就觉得,这个就是农民需要帮助,农民需要转变观念,当然这种转变观念,我觉得不是个体。现在我觉得不能光靠几个能人去干事,要靠组织化程度提高,要把农民组织起来。 [11-23 10:08]

  刘普合: 所以我刚才说的有些专家谈一个不对称,信息不对称我很同意,但是我觉得不是一个不对称,卖难问题,首先要给它摸清楚。我打个比方,就像一个皮肤病人,得了皮肤病,不是表皮的问题,是内在的问题,是个系统性疾病。所以,我觉得要把这些不对称,很好地分析分析,这是现实,这是需要正视的现实,是需要认真研究解决的困难。 [11-23 10:08]

  主持人:您提到合作社,前段时间我去南方看过,他们也是一些专门搞比如说种植某种蔬菜的人集合一起,有人管技术,有人管流通。根据现在几个不对称来看,这种阶段,跟台湾经销商相比,还是比较落后,没有上升到一种比较现代化的生产层次。 [11-23 10:09]

  刘普合:你刚才说的那种情况,合作社联系起来搞生产、搞工艺,已经很不错了,我们相当多的农村还没有做到这个地步,所以这种现象我觉得是很积极的现象,应该大力支持他,关键的问题在哪,不能只是让农民自发解决,要得到各方面的帮助。而这些帮助当中,我说流通产业要发挥主导作用。我们谈流通,总要有一个流通主体产业在那支撑,原来我们更多的是两头,一头就是把供需之间搭起来。我觉得在解决农产品流通问题上,流通产业要有点倾向性,要倾向农民。 [11-23 10:09]

  主持人:市场和农民之间,不能是单单一条线,可能需要复杂的关系网来支撑这一关系。 [11-23 10:10]

  刘普合:要有公交体系,只是点的问题是不够的,点和点之间是什么样的联系,政府服务、流通产业的发挥、流通的活力和农民的能力和消费之间,要做一个系统的考虑。 [11-23 10:10]

  主持人:我们刚才谈了这么多的不对称,应当怎么样去进一步解决这些问题? [11-23 10:10]

  刘普合:这一点刚才我打了一个比喻,如果说是皮肤病的话,其实它是一个系统性疾病,我觉得还是用中医的话说,我们叫做标本兼治。我觉得在现阶段和今后一段时间,建立新型农产品流通体系的话,我觉得一定要提高农产品流通组织化程度为主线,综合治理。而且在综合治理坚持一个原则,就是要强农惠农助农优先。 [11-23 10:11]

  刘普合:我刚才说的提高流通的组织化程度,我觉得要构建农产品流通的公交体系,是个渠道问题,是个基础的支撑问题。那么这个体系,打个比方,应该有路网、有服务商、有管理、有政策的支持。不能只是企业在那忙活,既要发挥企业的作用、也要发挥市场的作用。提高农产品流通组织化程度怎么解决,我觉得要把重点移向农村、移向农民。 [11-23 10:12]

  刘普合: 我前段从四川汶川地震灾后,我一直在四川农村,帮着他们做整个农村市场体系规划,也做了大量调研问题。所以我也有点体会,我觉得第一点,就是你要大力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提高什么?不仅提高他的生产能力,而且要提高他参与市场流通的主体地位和市场博弈能力。这是第一条,把农民更好组织起来,提高他的各方面的能力,不能只是关注一头,还要提高他参与流通的能力。 [11-23 10:12]

  主持人:对农民的要求是很高的。 [11-23 10:12]

  刘普合:对,如果农民长期保持这种生产形态,他是不是永远不能适应千变万化的市场形势?他总要改变,如果贫二代永远贫下去,这个问题就比较严重了。所以,这里面可抓的具体工作比较多。所以我觉得这是第一点,从基础做起,从最基本的农村、农民的经营组织做起。所以我把这个叫最基层的生产力。 [11-23 10:13]

  刘普合: 第二,我觉得要大力提升农村的流通优势。你看我们刚才谈的最基本的单元,农村的组织,然后我说要提高它的一个农村的流通优势。在四川,我给他提了一个建议,我说要提高农村流通一体化的优势,所以一体化就是产品,比如说一个地方有它的优势,产品的优势变成产地的优势,产地优势要变成市场优势,市场优势要变成品牌优势,把这个东西要一体化。把产地优势扩展成什么?扩展成市场优势,所以我觉得这一点一定要抓住。另外,就是要把产品的源头和流通的高地给它扩展,提升成品牌优势。 [11-23 10:14]

  主持人:其实是产业化的问题。 [11-23 10:15]

  刘普合:也是自然规律,我到台湾去,台湾这些搞农业的人给我介绍,他们经历了三个阶段,我觉得很有意义,对我们很有借鉴。一开始的时候,也很困难,那么他主要是要解决农民把东西种好,所以叫技术效益阶段。怎么把有限的资源、有限的土地,种出更好的东西来。那么这个问题解决以后,他就进入到第二阶段,怎么提升它的价值效益阶段。我还是种的这些东西,怎么卖得更好,深加工。 [11-23 10:16]

  刘普合:第三个阶段,怎么去开发它、或者扩展它的市场价值、市场效益阶段,怎么东西卖得更广泛一些,整个社会流通效率更高一些。所以我觉得这个恐怕还是一个发展的过程,我们现在如果说发展过程,我们多躲这个难题走,我个人认为很难解决。所以,这个组织化,我觉得就是提高农村流通的一个优势的一个关键抓手,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提高农产品生产组织化程度,一定要完成集成扩展提升。 [11-23 10:16]

  刘普合:地方不能完全靠农民自发,地方政府我觉得也会有大的战略和大的作为。这是谈解决农产品卖难问题,这是我的第二个想法,除了刚才谈的最基本的,我觉得要提到流通的。 [11-23 10:17]

  刘普合:第三,我说要发展农产品流通的社会化服务。农产品流通,不能离开社会化的这种科技服务,我们现在不能离开,你离不开网络,网络是给你信息供给,农民同样也有这个问题。科技部和商务部就组织一个十一五工程重大科技专项,就是支持农村农产品流通的一个科技服务体系的关键技术和示范问题,我觉得这个确实应该很好地抓了。 [11-23 10:17]

  刘普合:这里介绍的情况我觉得很有价值,四川省在做农村市场体系规划的时候,他就没有说我农村市场体系规划只是基本建设,只是市场建设,他不是这样强调的。他除了这些硬的东西以外,还强调了一个观点,包括社会化的服务体系建设。所以,他在最后,他要建立两个平台,一个面向农村的,一个叫做生产性服务平台,解决农产品卖难为根本任务,或者为主要任务,建立产销对接的一个平台。 [11-23 10:17]

  刘普合:再一个建立一个生活性服务平台,解决农民的生活消费服务问题,这个我觉得很有点想法和新意了,我们不能一谈农产品流通就是做买卖的事,其实还有一个第三方,还有一个服务的问题。第四个,我觉得就是“农超对接”,但是我认为,一定要大力推进以“农超对接”为主要抓手的多种的产销对接模式。 [11-23 10:18]

  刘普合:“农超对接”是一种抓手模式,甚至说它带有方向性,但是从现阶段来讲,“农超对接”不可能覆盖特别大的范围。国外有这样的研究,说已经覆盖了80%,你看看他这个覆盖,他是因为组织化程度非常高的情况下的社会分工,是一种产业的联系。我们恰恰在这方面是非常低的,产业化程度非常低的,所以我是想,在这方面应该抓住这个非常好的时机,“农超对接”工程是非常具有重要意义的这么一个工程,带动产销对接的多种方式。 [11-23 10:19]

  刘普合:农民一百亩地,他恐怕未必卖给一家最合适,你看欧盟有一条规定,一个农场的产品,你卖给一家,他可能把你农场产品全给你包了,但是规定你最多不能超过25%。什么问题?一个是防止垄断规避风险,还有一个竞价的机制。农民说我可能三分之一卖给超市比较好,那三分之一放在批发市场比较好,还有三分之一我自己卖比较好。 [11-23 10:20]

  刘普合:所以我觉得要发展多种的,我概括了一个叫四个互动,一个叫流通现代化与信息化相互动,再一个城乡统筹相互动,第三个就是供需主体相互动,第四个就是市场活跃和有序相互动。我把这种基础的、整合的体系性的改造与提升,我觉得我们如果可以的话,可以改为新型的农产品体系。 [11-23 10:21]

  主持人:说到这些,我想到现在很流行的说法,就是网上这种电子商务对于农产品销售的方法。其实刚才我们谈到一些信息平台,这也算是一种了,只不过有的时候,可能信息发布或者利用得不是很得当。但是,毕竟这个是现在比较流行的做法,您认为这个做法是不是解决农产品卖难的很好途径? [11-23 10:22]

  刘普合:我觉得应该加大这方面的建设,我们市场一种是有形的店面,一种就是无形的,农民一定要学会适应这两种市场形态的需求要利用两种手段,一个传统的营销,一个现实的营销。 [11-23 10:23]

  主持人:刚才总结出来,就叫做新型的农产品流通体系,那么这个体系里边,我们来讲具体的含义是什么,或者讲它里面实质是什么内容。 [11-23 10:24]

  刘普合:实质,我想是四句话,第一句话叫做以贸助农,就是我们的农产品流通就是贸易活动了。这个贸易活动,我个人认为,我刚才讲到,要更多地关注三农,要适当地偏向农村。那么贸是流通,农是对象,助是关键。以贸助农,要把这个产业职能充分明确下来,找准我们的帮点。这是第一个,就是一个新的视角。第二句话,我叫以城带乡,不能孤立去搞农村市场的建设,也不能孤立搞农产品流通体系,这个城乡结合的问题,本来就是城乡的问题。 [11-23 10:24]

  刘普合:靠什么带呢?至少有四点可以带,第一靠扩大消费带,城里的消费搞上去了,农民的销路就会更广泛。第二个靠产销对接带,现在“农超对接”就是一种很重要的方式,以“农超对接”为重要抓手的一个多元的产销对接的方式,我觉得这个恐怕也是能够发展信息流通、农产品流通体系中的一个抓手。 [11-23 10:24]

  刘普合:第三个要靠市场公建带,我给你讲一个例子,四川灾后不是讲对口援建吗?上海援建都江堰有一个做法很好,除了设施援建,还有一条加市场公建,除了修公路、修医院等等以外,还帮助猕猴桃基地修设施以及到上海的销售。第四就是靠品牌营销,如果说超市的一些知名品牌和产地品牌结合在一起,是立体化,农民的增收问题大体就解决了。 [11-23 10:25]

  刘普合:第三句话是科技进步,科技进步这个题目,在流通领域,在流通产业一定要大唱特唱。现在唱得还有文章可作,说到底,我觉得农产品流通也有一个,叫提高发展质量、转变发展方式,求得体系、结构优化和转变增长方式的一个问题,这恐怕是不可避免的,因为整个经济上都有这个提法。我觉得这个问题的解决,根本的动力还是要靠科技进步。我想了想,大体上有四点需要抓住,一个是流通方式的进步,第二个是信息化,第三个是技术装备。 [11-23 10:26]

  刘普合:也不能说技术装备都放在城市大企业里,有些技术装备,像我看到的一些搁在城市蛮好,搁在田头更好。你说把它作为基础设施,当地的农民就更好办了。我在西班牙看到一个批发市场,政府就出钱建了一个叫果蔬深加工的产品线,当局部的市场供求出问题的时候,农民就利用这个生产线生产果汁。第四是质量安全管理规范,科技部应该抓这四条去做。大家我不赞成笼统地谈,我们现在笼统谈的事情太多。 [11-23 10:27]

  刘普合:我也跟我们的人讨论过,比如说推进科技产业化,抓什么?就不知道了,那不行,得把科学发展观落实到具体上。第四句话很关键,我觉得就是要健全市场,这是说的市场是广义上的市场,不是狭义的批发市场,是市场体系的整体优化,不是局部的建设。而且是市场功能的完善,不是某一个项目。现在至少要强调两点,一点要发现价格,一点要提升价值。 [11-23 10:27]

  刘普合:发行价格,简单的对手交易,批发市场这种集贸市的方式,对发行价格有一定的作用。农民之间谈成的价格怎么采集?你给的平均价格对他来说有些问题。再一个是提升价值,就是咱俩之间能做买卖,或者优势不太一样,我就很难卖一个好价钱。所以我觉得在健全市场方面,要特别强调我们新的市场体系,要更有利地提升农产品的价值,使得农民增收,这是公平的。 [11-23 10:29]

  刘普合:国外有些做法,我觉得是比较好的一种方式。前一段时间我到台湾去考察,我觉得他得有些做法值得我们去研究,拍卖。他的农产品要求,就是初次流通进入批发市场,批发市场采取拍卖机制。拍卖机制是什么?最好的发现价格的方式,最好的提升价值的方式,他的水产品、蔬菜、猪都在拍卖。我们凌晨两三点钟去看他的拍卖市场,我觉得这真是一个应该研究的方式。 [11-23 10:29]

  刘普合:前一段时间,我跟中国拍卖行业协会张会长谈到这个问题,其实他今年年初已经组成了一个农产品拍卖活动,他认为这是协会工作的战略方向,我觉得这些都就有点意思了。当然我不是说在现阶段全都拍卖,但是我也不同意有些同志或者有些专家说的,我们国家的拍卖行不通,谁说行不通?至少在方法论上也点问题,因为中国都是二元化,有先进的,也有落后的,既有网络的,又有最原始的市场形态。 [11-23 10:31]

  刘普合:云南的花卉市场就行得通了,花的种植也是农产品的问题,所以我觉得这个事情,要客观、认真地去总结,以一种创新、积极实践的态度去加以研究。而且我认为,你如果能推重点典型地区的拍卖机制的形成,至少是四个有利于。有利于培养农业产业集群,通过流通的问题、标准化的问题,把农民很好地组织起来。有时间我们再详细谈云南的花卉拍卖,我建议你们去研究一下。 [11-23 10:32]

  刘普合:再一个有利于农民更多获得实惠,信息公开对他来说是最大的实惠,他知道今天我这个产品多少钱卖出去的,公开就容易公平了。你不公开,他知道什么?你说什么就是什么,那不行。再一个有利于培育产地市场,还有一个有利于品牌经营。所以我说要研究先进的流通方式。 [11-23 10:32]

  刘普合: 我概括的主要有四个,一个就是以贸助农,不要有倾向性,中央谈三农问题,谈得这么厉害,有倾向性怕什么?第二以城带乡,第三科技进步,第四,建设市场。 [11-23 10:33]

  主持人:这是一个新型的农产品流通体系,所以第一第二点都在农村市场,农民农村还是作为一个主体考虑的事情。刚才我们谈到现在农村有很多的合作社,派专人了解市场和技术。但是现在很多个体的农民,都看价格来定我明年的产量的现象。是否可以建一个预测的系统,帮助农民来判断一下何时该种什么、种多少的问题呢? [11-23 10:34]

  刘普合:完全可以,而且我们已经在做了,我们是和农民一起做的。我在做一些项目的时候,和农民谈的时候,我发现他们有这个问题。我把农民请到我们单位跟他们一块谈,我当专家请的,还当专家费,这种事情真的没有。我还安排了他们去游览,看了奥运村的事情。当然我觉得农民就是专家,农民的需求对你来说,就是最宝贵的,因为任何事情都可以认识的。 [11-23 10:34]

  刘普合:我们已经做了这样一个平台,叫产销对接,我们叫“有菜”。当然“有菜”也有一个好的寓意叫有财。五大板块,第一个叫卖难预警,你如果告诉农民一套方法,一套指标,那我就可以自诊了。他诊,就是我心里没谱,我到医院看一看。我们这个卖难预警农民可以自诊也可以他诊,而且他是分阶段来做的。比如说我一月份种的,五月份收,三月份我来一次,四月中旬来一次,五月份来一次,问题早发现、措施早采取。 [11-23 10:36]

  刘普合:我们还有一个对接方式,除了“农超对接”之外,我们还有一个其他方面的对接。这是一点。还有效益评估,当然我们也在搞这个专业农民合作社的营销,他怎么自己宣传自己和这个产品农产品拍卖。我这里讲一个故事,我们在做农民网站的时候,专业合作社网站的时候,我们的人员设计很好的东西,也和一些专业合作社的人去交换看法,但这里又有问题了,怎么样宣传自己,本身就是一门学问。 [11-23 10:36]

  刘普合:原来这种宣传太单薄、不立体,而且不能给人家留下很深刻的印象。我们就设计了十大方面,近百个指标,农民按这个栏目一填就很立体了,就把这个优势充分给消费者和买家了,所以这个事我觉得可以去做。我们这样的一个平台,四大特点,一个有知识系统,你怎么评价卖难,你总得给人家一个指标,就得有一套知识系统。 [11-23 10:37]

  刘普合:第二个就是三级,合作社一级、乡镇政府机构一级、县的一级。那么这三级都可以去做,不同的主体做不同的卖难的预警分析,这样他对于乡镇政府和县市政府,卖难预警既是他一个重要的管理手段,也是重要的服务手段。 [11-23 10:37]

  刘普合:第三个特点就是叫做预防为先,就是有病早知道,措施早采取,服务早跟上。第四个就是网络化,但是这网络化不一定是你在线就行,离线也能干。这就适合我们中国农村的特点的,我不说就是这一种方式,但是我想肯定地说,合理地建立一种卖难预测机制。我跟商务部领导谈的时候,他说还有一种买难机制,那么这种机制对谁有好处?对农民有好处、对流通企业有好处、对消费者有好处、对政府也也好处。 [11-23 10:38]

  刘普合:我们这个“有财”,不仅仅是农民“有财”而且是企业商家都“有财”。 [11-23 10:38]

  刘普合:说到这儿,我想借毛主席一句话,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 [11-23 10:38]

  主持人:我们知道这个中国农村改革发展高峰论坛就要举行了,其中选择了一个主题,成就变化发展,这是怎么提出的? [11-23 10:39]

  刘普合:G30重要的事情,它是一个智库,从流通角度讲,它是一个智库,是研究交流的机制,是一个平台,是政企之间、官民之间、科研单位企业之间甚至和社会之间、国内外之间是一个交流平台。建国60年间,大家都在总结这些年来有什么成就,大家都会进行总结。另外,更重要的就是发展,发展离不开三个创新,特别对流通产业来说,就是理论创新。 [11-23 10:40]

  刘普合:我说得可能稍微大了一点,我总觉得我们在现阶段如果没有一个新的理论体系或者理论创新突破的话,这个发展会带来一定的问题。再一个就是流通方式的创新,“农超对接”就是流通方式,一定要加强这方面的创新。第三个方面,我觉得是服务的创新。G30这个平台,它说穿了是一种服务组织,不管是面向政府、还是面向农村、面向消费者,它都是一种服务机制的创新。 [11-23 10:40]

  刘普合:所以,我个人觉得这次的题目你刚才谈了,我也看了看,大概有这几方面,从宏观角度看我们取得一些什么成就,在当前的宏观经济情况下,我们应该怎么来做,再一个从企业层次来讲,运行方面有些什么问题,企业战略管理上,有些什么样的需要考虑的问题。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尝试。我也非常有幸,我们这个单位作为G30的常设的单位,也愿意为他做一些长期的贡献。 [11-23 10:41]

  主持人:我们现在已经有60年的成就了,但是还存在一些问题,我们需要改革,让我们达到更好的发展,我们回顾60年来,流通行业其实经过了很大变化了,简单来讲,我们有哪些经验可以总结呢? [11-23 10:42]

  刘普合:60年来,我们市场不断繁荣,经济快速发展,我们想想,原来我们买什么东西都要凭小票。城郊问题,我觉得有目共睹,对我们国家整体发展的评价是一致的,但是为什么谈变革?就是我们既有适应的一方面,还有不适应的一方面。而且不适应的一方面,是不是比较尖锐? [11-23 10:43]

  刘普合:问题比较突出,不变革没有出路,所以在这个方面,我觉得G30愿意为它做一些理论上的探讨,创新,我觉得这是很重要的一点。这次谈G30,更多的是针对流通来讲的,但是包括中国的问题,包括中国产业行业区域经济的问题,包括区域产业特色的问题,都有共性。 [11-23 10:44]

  主持人:那好,感谢刘主任作客中国经济网,也感谢各位网友的收看,我们本期节目就到这里,再见! [11-23 10:44]

  

  刘普合:谢谢! [11-23 1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