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轻工业:产业创新轻骑兵
2008年12月17日 13:22
来源:中国经济网
栾璐
[
发表评论
] [
推荐朋友
] [
关闭窗口
] [
打印本稿
]
“吃货”的世界
· [
食品
]
月饼税再掀波澜或刺激企业“合理”避税
· [
房产
]
北京第一高楼"中国尊"将开工 108层510米
· [
电子
]
央行如期发放二批支付牌照 13家企业获牌
· [
产业
]
中国400位富豪身家接近全国居民储蓄1/10
· [
产业
]
47号公告"真身"面世:无关个税 锁定楼市
· [
房产
]
恒大被曝违规大范围内部认购员工七折购房
宝马版变形金刚!
如今,欧洲人也向往“美妙的”中国,如同几十年前中国人向往西方世界那样。有媒体称,中国不仅是“多姿多彩”的,更重要的是,他们的生活离不开中国产品。
来自人民日报网上刊登的一则消息,30年前,美国人露茜对中国一无所知,但如今她的生活几乎离不开中国:小至闹钟、牙刷毛巾,大到冰箱、上班的套装和皮鞋,林林总总的生活用品,几乎全都是“MADE IN CHINA(中国制造)”。
“中国制造的日用消费品不仅满足了国内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还为全世界消费者提供了丰富的价廉物美的轻工产品,世界越来越离不开来自中国的日用消费品。”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会长陈士能说。
丰富的物质产品不仅满足国内外人们的需要,更成就了世界第一制造大国的地位。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轻工产品累计出口额接近2万亿美元,全世界80%的小家电、70%的鞋子都来源于中国。我国从消费品供应短缺国,一跃成为世界轻工产品的制造中心和采购中心。
轻工产品生产大国
改革开放以前,由于我国轻、重工业结构失衡,国家不得不对消费品实行调拨分配。1978年,我国轻工业产品严重短缺,说起当时的情景,63岁的北京电子管厂老职工刘大爷感慨万千,他告诉《中国产经新闻》记者:“年龄在40岁以上的人可能都会记得,原来要是想吃肉、打油、买布都要排长队凭票购买。结婚时如果能有‘老三件’——上海牌手表、凤凰牌自行车、蝴蝶牌缝纫机就很知足了,可当年真是一票难求啊。”
1979年9月,全国计划会议提出对轻工业实行“六个优先”,即原材料、燃料、电力供应优先,革新改造优先,基础建设优先,银行贷款优先,外汇及引进技术优先,交通运输优先。轻工业发展获得了前所未有的优惠政策。1981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又确立“把消费品工业的发展放到重要地位,进一步调整重工业的服务方向”作为今后经济建设的一个长期方针。至此,轻工业发展进入了黄金时期。
著名财经作家吴晓波曾在《激荡三十年》里写道:“从1985年到1987年,全国各地共引进115条彩电生产线、73条冰箱生产线,仅在广东一省,就引进21条西装生产线、18条饮料灌装线、22条食品面包生产线、12条家具生产线。
而“经过多年发展,中国制造的综合配套能力不断增强,已形成门类齐全、上下游产业配套能力强的产业体系,能够满足国内外市场多种层次的需求。”工业和信息化部运行监测协调局局长朱宏任说。
自主创新能力提高
“我国轻工业在短短的30年间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原因之一是坚定不移地实施了对外开放战略。”陈士能说,通过引进、吸收、创新,轻工产品的数量、质量、企业的技术装备水平、科技水平跨进了一大步,产业的整体素质也大大提高,与国外先进水平的差距缩短,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改革开放30年间,我国轻工企业盈利能力进一步增强,一批产业集群脱颖而出:在深圳、苏州、上海、天津形成了颇具影响力的自行车产业区域;在浙江海宁、温州,河北辛集,广东狮岭等地兴起了10大皮革产业区;在江苏常熟、浙江萧山、广东吴川等地建成了10大羽绒生产加工基地……截至目前,轻工行业有97个在全国具有相当影响力的产业集群,涉及27个行业,分布在全国16个省、市、自治区。
而小商品也可以做成大产业。浙江人陶海弟经营的伟海拉链公司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拉链企业,年产拉链可绕赤道200圈;楼仲平也将不起眼的吸管卖到了世界各地:日出口吸管8吨,年产量占全球吸管需求量的1/4以上。
“轻工产品的品种从过去几万种发展到目前的几十万种,产品转向多样化和系列化,大批企业实施了IS9001质量管理体系,产品质量明显提高,创造出一批享誉国内外的名牌产品。”据陈士能介绍,目前轻工行业已形成一支产、学、研相结合的自主创新研发队伍,建立了相应的科研机构,行业的大中型骨干企业建立了40个国家级技术中心,以市场为导向开发新产品。(来源:
中国产经新闻报)
延伸阅读
精彩图片
网友评论
目前已经有
条评论
发言最多为2000字符(每个汉字相当于两个字符)
热点新闻评论
请您注意:
·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
·请注意语言文明,尊重网络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中国经济网新闻跟帖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您在中国经济网发表的言论,中国经济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发表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新闻跟帖管理员反映。
商务进行时
精彩图片
产业专题
·
三保行动 我们一起出发
·
第六届世界互联网大会
·
第18届中国企业领袖年会
·
推动中国
企业家
王兴注定“永无宁日”
雷军要警惕“胜利病”吗
·
何小鹏:未来20年内飞行汽车有望形成万亿美元级市场
·
叶国富接过永辉方向盘
本网专稿
·
1至4月全国铁路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947亿元 同比增长5.3%
·
凌家滩遗址博物馆即将开馆试运营 有哪些亮点值得期待?
·
稻香千里引客来
·
乡村变身打卡地
·
小长假激发消费新活力
·
赏花经济增“留量”
当前位置
中国经济网
>
产业市场
>
专题频道
>
2009
>
轻工业振兴规划
>
轻工业自救
> 正文
中经搜索
商务地带
人民网
新华网
中国网
中国日报网
国际在线
CNTV
中青网
中国台湾网
中广网
中国西藏网
中新网
中工网
光明网
百度
新浪
搜狐
网易
凤凰
腾讯
和讯
友情链接
国家机关
地方政府网站
地方新闻网站
媒体网站
中央企业
金融机构
热点网站
财经网站
电子商务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