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抄底世界铜矿 步伐加大
2008年12月23日 11:07
来源:21CN
[
发表评论
] [
推荐朋友
] [
关闭窗口
] [
打印本稿
]
“吃货”的世界
· [
食品
]
月饼税再掀波澜或刺激企业“合理”避税
· [
房产
]
北京第一高楼"中国尊"将开工 108层510米
· [
电子
]
央行如期发放二批支付牌照 13家企业获牌
· [
产业
]
中国400位富豪身家接近全国居民储蓄1/10
· [
产业
]
47号公告"真身"面世:无关个税 锁定楼市
· [
房产
]
恒大被曝违规大范围内部认购员工七折购房
宝马版变形金刚!
抄底步伐加大
中国企业在海外抄底资源的脚步正在加大。
近日中铝与中国进出口银行在利马签署20亿美元的贷款融资协议,该项贷款将用于秘鲁特罗莫克铜矿项目的开发,建成后年产铜金属规模可达20万吨。
该矿拥有的铜资源量约占我国国内铜资源总量的19%,年产铜金属规模可达约25万吨,相当于我国铜精矿年产量的三分之一。
同时,中国五矿集团11月19日与中国国家开发银行、中国江西铜业集团及秘鲁信贷银行签署关于秘鲁Galeno项目融资框架协议。此项目将花费10亿美元左右,建成后年产精铜矿14.4万吨,前五年平均每年产量超过20万吨。
中小矿企也开始行动。不久前紫金矿业发出公告,其将用10亿人民币进行海外资源的并购。
随着有色矿业进入不景气周期,矿业资源的投资成本大幅降低,这给中国企业海外资源收购创造了条件。最为典型的莫过于全球矿产资源巨头力拓公司,今年年初在中铝收购力拓股份时,其股价高达每股49英镑左右,后来突破65英镑,但如今力拓股份跌至15英镑左右。有报道还称,目前力拓因收购加拿大铝业而背负400亿美元的债务。
与国外矿业企业现金上的捉襟见肘相比,国内矿企的现金流显得十分可观。“看看我们的报表,上面有好几十亿闲置着。”紫金矿业董秘郑于强向本报记者表示。中铝近期也表示,其600亿的筹资计划也进行得差不多了。
阻力不减
不过收购并非易事。
江西铜业副总经理王赤卫向本报透露,在收购国外大型上市矿企上,往往会遇到当地政府的阻挠。如中海油收购优尼科的饮恨而终。
“如果上市公司与欧美有关联,那就更难了。”王赤卫说。比如英国的金边股制度就是政府都会在那些对国民经济或国家安全具有重大影响的企业里边持有一定股份,因此政府对公司重大的战略决策也会拥有发言权和否决权。
王赤卫说,在这种情况下,“中方入股后基本不能影响当地公司的管理层。”比如中铝入股力拓,虽然其已是力拓最大的单一股东。但用中铝董事长肖亚庆的话来“收购力拓集团的部分股权,是一个策略财务投资。”
要想影响国外大型矿企的管理层,必须做到绝对控股。这将面临当地政府的审查,以及主要市场的反垄断调查等,可能性非常小。“现在还没看到多少希望,以后也很难说。”上述五矿高管向记者表示。
此外,上述五矿高管也表示,虽然国外上市公司股价下跌,但要真正进行收购时,是无法完全按二级市场价格进行收购的,“实际收购价格要高得多”。此前中铝收购力拓股权,虽然力拓处在高价位,但收购价仍然溢价20%左右。
“虽然现在国内矿企可以利用银行来进行矿产投资,但财务风险无法回避。”王赤卫也向本报表示。他说,此次投资秘鲁铜矿虽然借助银行贷款,但企业本身也需投入项目30%以上的资金。“经济不景气的时候投资者的资金也会变少。”
转战中小矿企或矿山开发?
中矿联副会长刘益康向记者表示,中小型勘探公司是开发新矿的主要力量。而且它们由于缺乏资金,乐于与大型矿企一同开发或者把找到的资源卖给大型矿企。手握大量现金的中国矿企无疑是理想的合作伙伴和买家。
而且开发矿山遇到的政府阻力很小,大多数情况会得到当地政府的帮助。上述五矿高管向记者表示,在矿山开发上,当地政府一般会支持,因为通过开发当地矿产可以增加就业和税收、推动当地经济发展。
过去在这一并购市场因为所耗资金不大,很多大矿企都会参加,竞争非常激烈。但近期经济的不景气严重影响了国外大型矿企,使得国外竞购对手大大减少,国内矿企成功的机会增大。
不仅如此,一些矿企为应对经济危机将不得不出售资产。紫金矿业副董事长蓝福生向本报记者透露,“高价位进入矿业领域的公司可能由于资金链的问题不得不低价出售其公司或资源项目,这将给像紫金这样的矿业公司带来很多资源项目和矿业公司收购的机遇。”
矿业不景气还为开新矿创造了条件,知情人称,以前在澳大利亚开矿时,矿业工人很难找,成本非常高,而现在随着澳大利亚矿业大规模减停产,劳工资源丰富,成本也较低。
延伸阅读
精彩图片
网友评论
目前已经有
条评论
发言最多为2000字符(每个汉字相当于两个字符)
热点新闻评论
请您注意:
·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
·请注意语言文明,尊重网络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中国经济网新闻跟帖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您在中国经济网发表的言论,中国经济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发表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新闻跟帖管理员反映。
商务进行时
精彩图片
产业专题
·
三保行动 我们一起出发
·
第六届世界互联网大会
·
第18届中国企业领袖年会
·
推动中国
企业家
王兴注定“永无宁日”
雷军要警惕“胜利病”吗
·
何小鹏:未来20年内飞行汽车有望形成万亿美元级市场
·
叶国富接过永辉方向盘
本网专稿
·
【图解】2025年防治碘缺乏病日:“碘”亮智慧人生,共享健康生活
·
1至4月全国铁路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947亿元 同比增长5.3%
·
凌家滩遗址博物馆即将开馆试运营 有哪些亮点值得期待?
·
稻香千里引客来
·
乡村变身打卡地
·
小长假激发消费新活力
当前位置
中国经济网
>
产业市场
>
专题频道
>
2009
>
有色金属行业振兴规划
>
国际市场表现
> 正文
中经搜索
商务地带
人民网
新华网
中国网
中国日报网
国际在线
CNTV
中青网
中国台湾网
中广网
中国西藏网
中新网
中工网
光明网
百度
新浪
搜狐
网易
凤凰
腾讯
和讯
友情链接
国家机关
地方政府网站
地方新闻网站
媒体网站
中央企业
金融机构
热点网站
财经网站
电子商务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