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区精神在新闻战线闪耀光芒

2009年08月28日 15:49   来源:中国经济网   

重走红军挑粮小道,接过手中的红旗 中央电视台 汪晓霖摄

走在红军挑粮小道上的央视摄影记者汪晓霖,全程4.8公里扛着重达20多斤的摄像机 中央电视台 张俊摄

在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敬献花圈 法制日报 王建军摄

   在瑞金叶萍红军广场,这棵被敌人炮弹击中的巨型樟树,吸引了中国日报记者李烁的驻足。因为它象征着中国革命是打不垮、摧不毁的 新华社 孟庆丽摄

编辑记者在瑞金红井边肃穆而立,重温铭刻在心的名篇《吃水不忘挖井人》 新华社 孟庆丽摄

看,喝过了甘甜的红井水,新华社记者任鹏飞笑得多么灿烂! 新华社 孟庆丽摄

新华社的11名编辑记者寻根瑞金,兴奋地在“红中社”旧址前合影留念 新华社 孟庆丽摄

   在江西金力永磁科技有限公司厂房内体验生活的编辑记者们和刚刚入厂的新员工一起,进行新员工军训 法制日报王建军 摄

深入车间拜师学艺 中新社易珺摄

编辑记者参加企业的生产调度会 法制日报 王建军摄

新华社记者董跃武在瑞金市武阳镇武阳村帮助村民邹五发整理菜地 中央电台 纪曙春摄

参加江西老区行的编辑记者27日做客赣南日报报业集团,惊喜发现自己上了当天出版的赣南日报 法制日报王建军摄

  苏区之行,收获很大。作为一名党报记者,应该时刻牢记肩负神圣使命,要像温度计一样去体会社会的细微冷暖,为民族振兴贡献力量!--光明日报 唐湘岳

  这是我第一次如此近距离地走近老区,走近农民,此行给予了我深刻的感受和难忘的记忆,我由衷地感谢老区人民为中国革命做出的巨大贡献,我将带着感恩之情回到我的工作与生活!--中央电视台 经蓓

  久有凌云志,今上井冈山。千里受教育,谈笑凯歌还。--工人日报 关明

  老区的变化大,但老区人民的热情没有变。老区的旗帜,老区的传统,老区人民的真诚将永远留在我们心中,我们还会再来,一定来!--中央电台 乐艳艳

  ……

  8月27日,参加江西老区行的100位中央主要新闻单位名编辑名记者启程返京。临行前,他们留下了一串串真挚话语。

  在井冈山,他们重走红军挑粮小道,忆苦思甜;向5万名血洒井冈的革命先烈敬献花圈,坚定新闻理想。

  在瑞金,他们站在叶坪红军广场,遥想当年阅兵盛景;走进谢氏宗祠,寻找共和国之根;品尝红井水,吃水不忘挖井人。

  在基层,他们和农民下地劳动,和林业工人一起扑山火,和医生护士聊医改,和社区民警一起巡逻,下到300米井下看矿工采矿,走近廉租房小区和低保户促膝而谈。

  他们如饥似渴地汲取老区精神,并将它融化在自己的血液中,净化灵魂。

  他们在基层找到了最好、最真、最生动的新闻素材,了解了社情民意,更加明确了工作方向。

  7天的时间,他们一如当年的红军,在路上彼此搀扶,相互激励,是一个战斗的团队,也是温馨的大家庭。

  中宣部副秘书长、此次活动总领队魏地春说,江西老区行虽然短暂,但给每一个人留下了一份深深的江西情结、赣南情结、老区情结。编辑记者将带着思想上的收获,带着对老区人民的牵挂、带着做好新闻工作的责任回去,并把它转化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实际行动。

  是的,把老区精神带回北京!让它在新闻战线闪耀光芒!(来源:中国记协网)

(责任编辑:刘巍)

精彩图片
商务进行时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