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区人靠山吃山吃出新意

2009年08月28日 15:06   来源:解放军报   

  从江西南部的赣州市出发行车大约3个小时后,赴江西崇义县铅厂镇天台山采育林场采访和体验生活的中央新闻单位江西老区行记者团终于抵达了目的地。

  这是一个再翻过几个山头就会进入湖南境内的偏远林场。满眼望去,除了青山还是青山。其周边的村落与沿途所见村镇并无不同,民居数量并不多,而且大多隐藏在无边无际的绿色之中。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已经很少见到的白鹭,现在经常出现在林农们在山谷中开辟的稻田里,有的与水牛相伴,有的则与人和睦相处。自然,诸如蛇、豹猫和鹰雕等喜欢在南方生长的物种,也都“壮大了自己的队伍”。

  据崇义县铅厂镇党委书记刘香云介绍,号称“中国竹子之乡”、“酸枣之乡”的崇义县,空气中负离子含量位居全国前列。天台山采育林场所在的铅厂镇,也被评为全国环境优美乡镇。虽然崇义地处山区医疗条件有限,但全县人均寿命已达80岁以上。正是青山不老,人亦不老。

  以前,总觉得老区就像是一本封面有些老旧的书,翻检其内容发现最多的是革命传统和艰苦奋斗精神的传承。然而,到了崇义,令记者们都没想到的是,老区人谈论最多的竟然是一个非常时尚的新名词:“碳汇交易”。

  据崇义县林业局局长刘小明介绍,老区人并不满足于让自家的这一片绿海仅仅成为一道赏心悦目的风景,他们正密切关注国内“碳汇交易”平台、法规等发展、建设情况,一旦条件成熟,就可向有关企业或国家转让二氧化碳核定减排额度,让全县达86.4%的森林覆盖率所产生的高质量空气为当地老百姓赚钱。“不然,守着‘大氧吧’不赚钱,就像守着金山还受穷。”

  崇义老区人的发展思路能紧跟世界潮流,得益于崇义县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下大力气发展“绿色经济”的举措。特别是在2004年,崇义县作为江西林改7个试点县之一,开始为全省林改探路。改革的原因在于:虽然山多林多是江西的一大特色、一大优势,但以前由于集体山林产权不明,责权利脱钩,林农经营山林的积极性不高。这次林改的目的就是通过实行明晰产权、放活经营、减轻税费、综合配套、规范流转等政策措施,真正使广大山区农民实现“耕者有其山、耕山有其责、务林有其利、致富有其道”。如今,崇义县的林业保护和商业采伐已形成了良性循环。

  事实上,这项改革极大地调动了广大林农经营山林的积极性。刘小明说,如今全县外出打工的人已不像以前那么多了,因为满目青山就是百姓的“绿色银行”。这一“绿色银行”开出的“支票”不仅有来自直接经营木材、竹子等的收入,还有林权转让等把现代金融概念引入林区经营改革所取得的成果。他举例说,有的林农转让35亩林地28年的经营权,就可获得六位数的收入。崇义人新的“靠山吃山”,“吃”得心里有底,心里亮堂。

(责任编辑:刘巍)

精彩图片
商务进行时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