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月24日,记者们争相品尝“红井”水。
8月23日,在井冈山菖蒲大食堂吃过午饭后,大家便乘车赶往瑞金,和当年毛主席率部队下山转战赣南的路线一样,只不过我们走国道要用五个小时的时间,而当年红军翻山越岭跋涉了一个月。由于本次活动日程非常紧,记者们都觉得体力透支。但是没有人叫苦叫累,大家深受苏区精神的感染,觉得有一种信念在支撑大家前行。
8月24日一早,我们看到了瑞金在白天的样子,这里就是响誉中外的“红色故都”、“共和国摇篮”、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
置身于叶坪“一苏大”旧址内,看着原样的陈设,记者仿佛回到了1931年11月,酝酿了近两年时间的第一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隆重召开,中国共产党创建的第一个全国性红色政权———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在这里宣告成立,毛泽东当选为临时中央政府主席,从此,“毛委员”的称呼变成了“毛主席”。大会还通过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等决议案,自此,我们党领导的红色政权正式以国家形态出现。
刚走进沙洲坝革命旧址群,三声巨大的炮响振聋发聩,随行人员介绍,1934年1月第二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时,就是用放三炮来召集大家开会。在“二苏大”大礼堂的墙上,悬挂着当年的一份会议通知,上面是大会的作息时间:早晨六时半起床,七时吃早饭,八时开会……一直到晚上十二时会议完毕。革命先辈们忘我的工作热情激励了在场的每一个人。
在沙洲坝,记者还品尝了“红井”水。37摄氏度的高温下,一口甘甜的井水下肚,立刻感觉身心滋润。“吃水不忘挖井人。”那是当年毛主席在沙洲坝住的时候,看到村里没有井,带领战士和乡亲们挖了这口井。
在于都河畔,屹立着“中央红军长征第一渡”纪念碑。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实行战略转移。中央、军委机关和直属部队共8.6万余人集结于都,分8个渡口渡过于都河,开始了著名的长征。
当年仅24万人口的瑞金,一共有11万人参军参战,5万多人为革命捐躯,其中1.08万人牺牲在红军长征途中……当年湍急的于都河水现在缓缓流过,仿佛向我们娓娓道来“八子参军”“发姑嫂115岁仍然等待当年战死沙场的红军丈夫”的故事……
(责任编辑:施晓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