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老区行] 汗洒红军挑粮小道

2009年08月25日 11:26   来源:农民日报   

  

  

  

  编辑记者抗着红旗走上“挑粮小道”。本报记者 赵洁 摄

    记得小时候,曾经在语文课上学过《朱德的扁担》一文,文中提到在井冈山黄洋界哨所旁,有一条崎岖的小路蜿蜒曲折,通向山顶。在80年前极端困苦的战争岁月,毛泽东和朱德同志都曾带领战士们从这条羊肠小道挑粮上山,硬是靠肩挑背驮,把30多万斤粮食运上了井冈山,解决了红军的给养问题。

  8月22日下午,烈日炎炎。参加中央新闻单位编辑记者江西老区行的媒体工作者们,纷纷换上战争年代的灰布红军服,戴上红军帽,背着粮袋,向这条4.8公里长的挑粮小道进发了。

  刚出发时,大家高举红旗,兴致盎然,步履轻盈。由于小道弯弯曲曲,大部分隐藏在茂密的树木中,所以起初并没有觉得陡峭难攀。然而随着道路的行进,小道的坡度越来越陡,不一会儿,大家已经满头大汗、气喘吁吁了。狭窄的小道时而繁枝阻路,时而碎石横冲,时而藤萝羁绊,先前的新鲜和兴奋感渐渐散去,在艰难的步履中,大家不由开始了对那段历史的追忆。

  大约半小时后,我们终于到达了一个临时休息点。不少人以为行程近半,心情略有放松,谁知导游告诉大家,挑粮小道上共有6个这样的休息点。也就是说我们仅仅走了全程的六分之一。已经挥汗如雨的我们不敢耽搁太久,稍事停顿后,就赶紧继续前进了。

  等到了第三个休息点时,不少人的体力几乎消耗殆尽。新华社的一位前辈带着沉甸甸的专业相机从记者身边走过,他边爬山边拍照,浑身上下完全被汗水浸湿了,袖口、裤脚都在滴汗。尽管路途艰难,但自始至终,都没有人掉队。大家凭着一股毅力,互相鼓励,奋力前行。经过大约两个小时的艰难跋涉后,我们终于登上了顶峰!一时间,黄洋界上红旗飘舞,欢声阵阵……

  回味刚刚亲自走过的挑粮小道,我们似乎真正体味了井冈山承载的伟大革命精神。中央电视台主持人张悦道出了大家的心声:“爬这条挑粮小道,让我们深刻体会到了当年革命先辈的艰辛,更加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作为新时代的媒体工作者,我们一定要把这宝贵的井冈山精神传承!”

(责任编辑:施晓娟)

精彩图片
商务进行时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