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政行业60年:从6209万到960亿

2009年08月14日 11:13   来源:中国经济网   

  邮政行业是国家重要的社会公用事业,是国家不可缺少的基础性行业。中国现代邮政创建于1896年,距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1978年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邮政行业在党和国家正确方针政策的引导下,经过广大邮政干部职工的共同奋斗,取得了辉煌成就。邮政行业各企业为社会提供多种类型的邮递(寄递)服务,既包括满足社会普遍服务需求的基本邮递服务,也包括多层次、多样化的快递服务。60年来,邮政行业联系着千家万户,网络规模、技术层次和服务水平与以前相比都发生了质的飞跃,呈现出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局面,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邮政行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1.邮政行业总体保持快速发展态势

  建国60年来,邮政行业总体保持快速增长的态势,邮政行业业务收入从1950年的6209万元增长到2008年的960亿元,增长了1546倍,年均增长13.5%。

  八十年代初,国家制定了到2000年国民经济翻两番的发展目标,邮电部适时调整发展速度,1984年提出了以1980年为基础到2000年邮电通信翻三番的超前发展目标。1985年,我国邮电通信的发展速度开始超过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这是一个重大的转折,使邮电通信长期滞后于国民经济的状况彻底发生改变。

  90年代开始,随着市场经济的推进,一些企业和个体经营者,开始逐步介入包裹寄递业务领域,邮政业务由邮政企业一家垄断的状态已慢慢改变。进入21世纪,随着非邮政快递企业迅速发展和快递市场的形成,市场主体逐渐多元化,邮政行业形成了国有、民营、外资共同发展的新格局。

  2.网络能力明显增强

  解放前,全国仅有邮政局所26328处;全国不少地区的邮运只能靠马运人扛,生产效率十分低下。60年来,邮政部门依靠科技进步发展邮政事业,邮政通信网的技术装备和通信能力逐步提高。1958年国庆节前夕,在北京八面槽开办了我国第一个自动化实验邮局。50-60年代,先后研制成功邮票、报纸等自动出售机和包裹收寄机;70年代研制成功了包裹分拣机和程控取包机械手;1981年研制成功自动信函分拣机,邮件处理逐步走向机械化、自动化。

  2008年,邮政行业拥有营业网点6.9万处,从业人员97.3万人。全国邮路总数2.1万条,总长度(单程)369万公里;实现了航空、铁路、公路、水路等多种运输手段的综合利用。我国的邮政网络已经成为世界规模最大的邮政网络之一。

  近几年来,邮政形成了以邮航为骨干,地面快速汽车、火车邮路为支撑,覆盖26个省(区、市)、304个地市的集散式立体快速运输网络,提高了网路运行效率。一是加强了邮政航空网的建设。EMS实施全夜航,实现了国内200多个主要城市的次日递。在重点区域组建次晨达网络,大大加快了邮政EMS的传递速度,提高了市场竞争力,提升了品牌形象。二是组建了六大物流区域集散网,组开了行邮专列。实现了物流集散网在30个省(市)间的互联互通,降低了运行成本。三是实施畅销报刊大提速,使各类邮件尤其是畅销报刊的传递速度大大加快。四是加大了基层网点局所的改造力度,2001年建成了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邮政综合计算机网,联网网点达到2.2万个。依托综合计算机网,建成185跟踪查询系统、183电子商务网站,开发了覆盖全国所有县以上城市的电子汇兑系统,实现了全国97%以上县市的邮政储蓄绿卡通存通取。

  各快递企业也都在逐渐完善网络体系,在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的协助下,提高网络的运行效率和能力。

  3.业务种类日益丰富

  随着社会发展和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邮政部门相继开发出许多新业务。1985年成立中国速递服务公司(EMS),开办特快专递业务;1986年恢复办理邮政储蓄业务,逐步明确了邮务类、速递物流类、金融类三大业务板块的发展思路。

  邮政企业转变经营观念,走出绿色围墙,把为用户提供多层次、多样化的邮政服务作为业务经营的出发点,在注重传统业务创新挖潜的基础上,不断开发适销对路的帐单函件、混合函件、邮送广告、企业明信片、电子汇兑、快递包裹、直递包裹、同城物品配送等新型业务。不断丰富和完善名址库建设,数据库营销已逐渐被市场接受。

  2003年成立的中邮物流公司确立了一体化物流、中邮快货、农资分销三大物流业务板块的产品定位和服务对象,拥有了摩托罗拉、戴尔、雅芳等大客户群体,在IT电子、化妆品、医药、汽车配件四大行业初步确立了领先地位,树立了中邮物流品牌的行业地位,连续3年进入国内物流百强前3名。各快递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断开发出网络购物、电子商务等新的业务增长点,保持了快递业务持续快速发展的态势。

  (二)邮政普遍服务得到忠实履行,服务水平稳步提高

  建国60年来,中国邮政始终牢记人民邮电为人民的服务宗旨,始终忠实地履行邮政普遍服务义务,努力满足社会用邮需求。2008年中国邮政函件业务量完成73亿件,包裹业务量完成7937万件,报纸业务完成163亿件,杂志业务完成10亿件,汇兑业务量完成2.6亿笔。邮政普遍服务水平稳中有升。城区每天邮件投递频次均在1次以上,发达城市投递频次可达2-3次;农村地区部分乡镇每周邮件投递频次达到5—6次,交通困难的偏远地区,每周投递2-3次不等,基本能适应现阶段群众对邮政服务的要求。

  构建了覆盖城乡、遍布全国的邮政网络,2008年,全国农村地区邮政局所、代办点合计4万处,占全国总数的70%;农村地区邮路和投递线路共11万条,农村地区邮路和投递线路长度(单程)共421万公里。农村邮政局所不仅向广大农民提供信函、包裹寄递和汇兑、报刊订阅等基本邮政服务,还承担党报党刊发行、机要通信等任务。

  农村邮政服务领域不断拓展。邮政企业积极发挥网络优势,服务“三农”,参与农资配送服务。山东邮政初步形成了产品、标识、配货渠道、产品价格、服务标准、经营“六统一”的管理模式,“连锁经营+配送到户+科技服务”的经营模式,有力地支持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了邮政企业发展壮大。2009年5月25日至26日,全国推广山东邮政发展农村物流经验现场会在青岛召开,山东邮政的做法和经验在各地得到推广。

  新中国成立60年来,无论在计划经济还是市场经济条件下,邮政部门始终坚守“人民邮电为人民”的核心价值观,在抗击洪水、地震等特大自然灾害,应对“3.14”藏独、新疆“7.05”重大突发事件,迎接香港和澳门回归、奥运会服务等重要活动中,保证了邮路畅通,发挥了重要作用,实现了自身价值。在邮政服务中涌现出了王顺友、尼玛拉木、全二平、沈智慧等全国先进典型,创建了北京东四邮电局这样全国服务行业50年不褪色的旗帜。

  (三)快递基础性产业作用逐步发挥 市场环境不断优化

  快递是邮政业的核心业务之一,快递服务的发展所代表的是邮政业市场化改革的方向。进入新世纪以来,快递服务持续较快发展,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产业作用逐步发挥,对国民经济的促进作用逐步显现,带动就业作用越加明显。2008年,我国登记备案的快递企业已达5000余家,从业人员23.1万人。快递业务自2007年邮政体制改革以来,一直保持较快发展态势。2007-2008年邮政业业务总量平均增长12.2%,业务收入平均增长15.5%,而快递业务量平均增长达到22.7%,快递业务收入平均增长达到18.6%。即使是在受到国际金融危机严重影响的去年,由于法规建设的不断完善和发展环境的不断改善,电子商务配送和代收货款等新兴业务的拉动作用明显,快递业务量仍保持了两位数以上的增幅。2008年,全国快递业务收入完成408.4亿元,占邮政业总收入的比重已达43.2%。

  快递业务在快速发展的同时,需要努力解决制约发展的瓶颈问题;同时经营秩序也亟待规范,服务质量有待提高。2007年国家邮政局重组以来,在调查摸底的基础上,出台快递服务行业标准,统一服务规范;启动快递市场统计工作,引导企业发展;颁布实施《快递市场管理办法》,推进依法管理;推动成立各级快递行业协会,强化行业自律。2008年,我国共有11家快递企业荣获省级“青年文明号”荣誉称号,快递服务水平得到提高,行业自律初显成效。

  (四)邮政行业管理的有效性明显增强

  重组后的国家邮政局坚持把促进行业发展作为邮政监管的第一要务,着力推进法规体系、监管体系、支撑体系建设。

  1.推进法制建设,加强行业规划指导

  一是以交通运输部令的形式颁布《快递市场管理办法》和《邮政普遍服务监督管理办法》。出台了《禁寄物品指导目录及处理办法》等一批规范性文件。二是2009年4月2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邮政法》(修订)经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将于10月1日起施行。新《邮政法》第一次在立法层面明确提出了邮政普遍服务和快递市场准入的制度设计,以法律的形式固化了邮政体制改革的成果。三是编制发布《邮政业“十一五”规划》和珠三角、长三角快递服务区域发展规划,明确了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重要工程和实施的政策措施。四是建立了邮政行业统计报表制度,构建了行业统计体系,为监控行业的发展运行提供了保障。

  2.强化普遍服务监督

  一是研究制定与新邮政法相配套的《邮政普遍服务标准》,为开展监督奠定基础;二是加强政府监督和指导,深入基层邮政企业开展服务质量检查,针对发现的问题向邮政企业发送《邮政普遍服务意见书》,促进问题及时整改;三是强化企业内控机制,督促企业建立健全普遍服务和特殊服务视察检查机制,及时了解服务情况,自觉接受社会监督;四是充分发挥2400名社会监督员作用,有重点、有步骤开展普遍服务和特殊服务监督,社会监督力量地市覆盖率达100%,县市覆盖率达57.5%。

  3.强化快递市场监管

  一是摸清行业底数,夯实监管基础。会同国家统计局开展了首次全国范围的快递企业调查统计工作,基本掌握了我国快递服务的发展情况,并建立了行业统计制度。组织各类快递企业共同制定了《快递服务》标准,填补了快递服务规范的空白;二是研究建立快递市场准入制度。会同有关部门通过邮政法修改、制定《快递业务经营许可管理办法》,研究快递市场准入和快递企业分级管理、分类指导的制度。三是构建行业自律、社会监督和政府监管三位一体的监管体系。在全国31个省(区、市)组建了省级快递协会,今年2月又推动成立了中国快递协会,完善了快递企业自律的组织。在全国聘请了100名快递市场社会监督员,重点监督快递服务质量。在国家邮政局组建了消费者申诉中心,解决消费者与企业之间的服务争议。四是高度重视邮政通信和信息安全管理。配合国家安全、公安、海关、工商等部门,建立了邮政和信息安全监管长效协作机制。

  (五) 对外交流合作不断拓展,国际地位明显提升

  1972年4月13日,万国邮联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合法席位,新中国邮政重返世界邮政大家庭。1972年后,我国一直当选为万国邮联经营理事会理事国和行政理事会理事国(1984-1989年按规定轮空一届)。我国1999年成功地举办了第22届万国邮联大会;多次与邮联合作举办各种国际会议,促进邮联成员国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在2008年召开的第24届万国邮联代表大会上,我国推荐的黄国忠成功竞选连任国际局副总局长,进一步巩固了中国在万国邮联的地位。在平等互利原则下,中国邮政与15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直接通邮关系。中国邮政参加万国邮联EMS合作机构、“卡哈拉合作组织”,加强了国际与地区间的合作。

  (六)实现对台全面直接通邮

  在多年工作基础上,邮政部门按照中央的部署,抓住两岸关系发生重大变化的机遇,适时与台湾邮政部门就推动两岸全面直接通邮进行了多次实质性商谈,为签署《海峡两岸邮政协议》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协议签署10天后,即组织海峡两岸邮政部门就落实协议议定事项进行了具体商谈,双方以确保在40天内实现直接通邮为目标,相互体谅,相互理解,达成共识,签署了会议纪要。12月15日,两岸全面直接通邮仪式顺利举行,两岸“三通”变为现实。

  目前,两岸水陆路总包邮件量呈稳步增长趋势。截至2009年6月30日,福建已出口总包邮件累计8418袋,总重达151735.2千克。为便利两岸人民寄递物品,福州市邮政局从2009年7月1日起按照中央赋予海西的“先行先试”政策,利用“两马航线”先期开办福建省和台湾地区互寄的包裹业务,尽量简化通关手续,增加通关频次,加快两岸邮件传递时限。

(责任编辑:李晶)

精彩图片
商务进行时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