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贵风景名胜资源得到有效保护

2009年08月24日 11:38   来源:中国经济网   

  我国风景名胜区事业是自国家改革开放初期逐步发展起来的。自1982年国务院审定公布第一批44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开始,风景名胜区正式纳入国家保护管理的体系。1985年国务院颁布了《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2006年12月1日起国务院颁布的《风景名胜区条例》开始施行。

  1、基本建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风景名胜区管理体系。自1982年至今,国务院先后审定公布了六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目前,全国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有187处,省级风景名胜区698 处,风景名胜区总面积约占国土面积的1.89%,基本形成了国家级、省级风景名胜区的管理体系。在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中,泰山、黄山、武陵源、九寨沟等21处风景名胜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自然遗产或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成为举世瞩目的人类共同遗产。

  2、有效保护了一大批珍贵的风景名胜资源。风景名胜区集中了大量珍贵的自然文化遗产。风景名胜区的体系建立之后,在保护生物的多样性、维持地域的生态平衡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各地采取措施封闭风景名胜区内开山采石场,清理墓葬,拆除违章建筑,退田还湖,退耕还林,抢救和恢复了一批濒于毁灭、湮没的名胜古迹,保护了一大批珍贵的风景名胜资源,为中国乃至全人类保存了具有典型代表性的自然本底和文化遗产。我国的风景名胜区已经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

  3、大力推动了旅游事业和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当前187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近700处省级风景名胜区已成为我国旅游业发展的主要载体,国内外游客纷纷将风景名胜区作为首选的旅游目的地。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全国风景名胜区平均每年旅游总收入约为330多亿元人民币,其中门票收入接近100亿元人民币,带动了国家旅游经济的快速发展。风景名胜区的发展推动了当地风景旅游小城镇的建设,在一些风景名胜区周边形成了许多繁华的小城镇,增加了社会就业岗位,促进了当地农民致富,有力地促进了当地经济文化等各项事业的快速发展。

  4、加强和巩固了民族团结和对外开放。多年来,全国风景名胜区接待了大量的海外侨胞、港澳台同胞,增进了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对祖国深厚文化、秀美山川和综合国力的了解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巨大成就的了解,提升了民族的自豪感,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同时,风景名胜区作为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接待大量境外游人,通过风景名胜区这一对外窗口,既向世界展示了我国的壮丽河山和灿烂悠久的民族文化,也向世界展示了我国政府保护风景名胜和世界遗产这一特殊自然和文化遗产资源的决心和成就。越来越多的国际友人通过在风景名胜区的游览活动,了解中国、认识中国并进而喜爱中国。

(责任编辑:施晓娟)

精彩图片
商务进行时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