辉煌60年精彩天津:百姓好日子 越过越富裕

2009年08月24日 14:37   来源:人民网   

  ●三次产业就业结构逐步优化,去年第三产业比重达46.2%,成扩大就业主渠道

  ●去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423元,农村人均纯收入9670元

  ●去年城市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13422元,农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4593元

  新中国成立60年来,天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辉煌成就。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天津城乡居民生活得到显著改善,就业渠道日益增多,收入水平大幅提高,消费结构不断升级,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群众越来越多地享受到了发展的成果,人民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温饱不足走向比较富裕,人民生活水平实现了大升级。

  民生之本日渐稳固。改革开放前,天津实行国家统包统配的就业制度,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有效地满足了生产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需要,就业规模稳步扩大。1978年社会从业人员达到367万人,比1949年增加232万人,年均增加8万人。改革开放以来,以市场为导向的新型就业体制逐步形成,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以及扩大就业政策措施的日臻完善,为劳动力就业提供了更多的机会。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天津把就业和再就业工作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通过统筹城乡就业、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多渠道创造公益性岗位等积极措施,带动就业规模迅速扩大。据市统计局提供的统计数字显示,1979—2008年,全市社会从业人员年均增加9.4万人,比改革开放前30年年均多增1.4万人。就业结构逐步优化升级。1985年,三次产业就业结构为21.7:50.1:28.2,呈“二三一”格局。随着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和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业转移,2005年就业结构演变为15.1:41.9:43.0,第三产业就业规模首次超过第二产业,形成“三二一”格局。2008年,第三产业就业比重已达46.2%,就业人数比1985年增加170万人,占同期全市新增就业人数的89.1%,成为全市扩大就业的主渠道。

  城乡居民收入快速增长。市统计局提供的统计资料显示,新中国成立60年来,天津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949年的151元,增加到2008年的19423元,增长了128倍,年均递增8.6%;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由1949年的45元,增加到2008年的9670元,增长了214倍,年均递增9.5%。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财富的不断积累、分配结构的日益优化和收入渠道的多元扩展,城乡居民收入快速增长。1979—2008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递增14.2%,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递增14.8%,分别比改革开放前30年平均增速高10.9个和10.5个百分点。

  居民消费水平显著提高。市统计局提供的统计资料显示,新中国成立60年来,天津城市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由1949年的132元,增加到2008年的13422元,增长了101倍,年均递增8.1%;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由1949年的43元,增加到2008年的4593元,增长了106倍,年均递增8.2%。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收入的快速增长,城乡居民消费水平显著提高。1979—2008年,城市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年均递增13.0%,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年均递增12.6%,分别比改革开放前30年平均增速高9.6个和8.7个百分点。消费结构不断升级换代。城市和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食品支出占消费支出比重)分别由1949年的65.8%和86.1%,下降到2008年的37.3%和39.9%,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划分标准,均从温饱不足进入了比较富裕阶段。新中国成立初期至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居民家庭耐用消费品以手表、自行车、缝纫机、收音机等“老四件”为主,消费水平在百元能级。上世纪八十年代,以电视机、电风扇、录音机、洗衣机、电冰箱、照相机等“新六件”为代表,消费水平提高到千元能级。上世纪九十年代,空调器、影碟机、电脑等成为消费潮流,消费水平上升到万元能级。进入新世纪以来,通讯设备、家庭设备用品不断更新换代,旅游休闲消费成为时尚,汽车、住房成为新的消费重点,消费水平提高到十万元能级。(张璐)

(责任编辑:施晓娟)

精彩图片
商务进行时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