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60年,婚房变迁三部曲

2009年08月24日 13:34   来源:搜房网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这60年,是中国从一个积贫积弱、百废待兴的国家,一跃成为国内生产总值和综合国力均居世界前列的社会主义强国的60年;是中国人民从饥寒交迫、水深火热之中被解放出来,而今过上小康生活的60年;是五千年文明古国重新焕发勃勃生机,中华民族迈向伟大复兴的60年。60年间,长江黄河的波涛,聆听了祖国铿锵前行的脚步;茫茫昆仑,巍巍长城,见证了祖国日新月异的面貌;神舟飞船的优美轨迹,演绎出祖国日益上升的尊严;改革开放30年的伟大实践,奥运圣火的熊熊燃烧,透露出伟大民族复兴的曙光……

  60年,人们的生活有太多太多的变化,人们结婚必备的婚房也经历了三度演变:

  1950年代-1980年代:一房两隔成婚房

  住房政策:产权公有,国家或单位集中建房分配给职工使用

  关键词:福利分房 一房两隔

  这个时期,想有房子住有两大途径:

  一是等着房管所“分房”,首先是去房管所登记,然后就老老实实地等,期限谁也不保证,可能是半年,也可能是八年十年。

  二是寄希望于家中“有房”,那时,有一间7平方米左右的独立婚房已“实属难得”,其余的则要发挥家中房子的潜力:利用老石库门房子3.6-3.9M的层高搭出一个阁楼;在人字形屋顶内部搭建阁楼,把瓦片部分揭掉开个“老虎窗”;在晒台上用薄木板加油毛毡搭个“房子”等等。

  没房子的夫妻,只能和老一辈共处一室,中间用布帘子一拉,挤进两张床就是两个家庭了!到了晚上,任何动静都能被隔帘的耳朵听得一清二楚,尴尬逼仄的境遇可想而知。

  1980年-1998年:单位福利分房,结婚证=新房的准入证

  住房政策:准许私人建房买房,但绝大多数居民仍等国家建房、靠组织分房、要单位给房

  关键词:集资建房 福利分房 闪电结婚

  政府鼓励有钱的单位参建工房、自主分配,但房屋到底如何分配大有玄妙。有没有分到房子,成了夫妻(尤其是丈夫)能力大小的表现。“明明大多数时候没有结果,可你还是天天盼。只要有一点风吹草动,送礼递条子的、拿着菜刀威胁的……”

  在福利分房时期,特别是单位福利分房“末班车”时,很多人恋爱结婚都速战速决,谁拿到结婚证,就等于拿到了新房的准入证。爱情和婚姻,原本是和先开花后结果一样顺其自然、水到渠成的过程,很有可能就因为一套房子而打乱了。

  1999年至今:进入商品房时代,“啃老族”有房才结婚

  住房政策:结束福利分房,住房商品化市场化

  关键词:商品房 自由置业 4+2模式

  随着买房置业观念的普及,大城市的房市启动升温,从2001年开始,也就是80后这批人步入大学开始,上海的房价开始起步上扬。

  一路高起的房价让很多人惊呼“买不起房子”,对于80后来说尤其如此!80后这代人,等到他们读完大学,恋爱结婚需要买房时,一般都已经是2006年了。动辄百万元的房子,让80后望之却步。70后的女性结婚还要求男方“有房无贷”,而到了80后这里,“有房无贷”似乎也已经成为神话了。于是,在爱的名义下,出现了一个折中方法,即“4+2模式”:公婆、岳父母出首付,小夫妻还贷。很多人讥讽80后“啃老”,这也是无奈之下的选择。

(责任编辑:施晓娟)

精彩图片
商务进行时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