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庆油田坚持科技自主创新 铸就石油工业不朽丰碑

2009年09月08日 12:56   来源:中国经济网   

  在近半个世纪的发展历程中,大庆油田始终致力于科技的自主创新、持续创新,逐步发展形成了一整套非均质多油层大型陆相砂岩油田的勘探开发地质理论及技术系列,累计取得科技成果7900多项,其中国家级120多项、省部级640多项,获国家专利1800多项,在大型陆相非均质砂岩油田勘探开发方面,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主导技术,在国际上处于领先水平,油田勘探开发成果与“两弹一星”共同载入我国科技发展史册。

  大庆油田的勘探,发展完善了陆相生油理论,打破了“中国贫油论”,指导了全国陆相石油勘探,为胜利、辽河、吉林、大港、华北等油田的相继发现提供了理论和实践基础,推动了中国石油工业的快速发展。“大庆油田发现过程中的地球科学工作”,获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油田开发初期,在非均质多油层的大型陆相砂岩油田国内无开发成功先例,国外又实施技术封锁的情况下,首创的内部切割注水、保持地层压力的开发技术,使油田在短期内实现了快速上产。这项技术,于1978年获国家科技大会奖。

  60年代末期,自主研发的以“六分四清”为核心的细分注水技术,不仅遏制了油田含水上升和产量下降,而且使原油产量以每年递增28%的速度快速上产,并于1976年攀上了5000万吨。“油田开发中油层细分沉积相的研究应用和注水开发矿场试验”两项技术成果,于1978年获国家科学大会奖,并取得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15项。

  “五五”至“六五”期间,自主研发的井网加密接替稳产技术和长期高产稳产的注水开发技术,支撑了第一个十年稳产。大庆油田长期高产稳产的注水开发技术,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七五”至“八五”期间,实施的稳油控水系统工程,十年少注水8617万立方米,少产液2.5亿立方米,少用电15亿千瓦时,多产油600多万吨,实现增收节支150亿元,并形成9项配套技术,取得15项专利,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支撑了第二个十年稳产。

  “八五”至“九五”期间,大型陆相凹陷湖盆岩性勘探理论与配套技术的创新,使大庆长垣外围新发现石油储量15亿吨。松辽盆地三肇地区低渗透薄互层油藏研究,获1996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取得发明专利26项、实用新型专利28项。

  “九五”至“十五”期间,发展完善的聚合物驱油理论及配套技术,比水驱提高采收率10个百分点,相当于增加3亿吨可采储量,有力地支持了大庆油田的持续高产和可持续发展。此项技术,获国家发明专利32项、实用新型专利18项,1998年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居国际领先水平。

  近年来,通过推进理论和技术创新,形成了世界领先的大庆油田三大特色勘探理论及技术系列,迎来了石油勘探第三次储量增长高峰期。其中,向斜区岩性油藏勘探理论及配套技术的创新发展,使勘探重点由寻找构造油藏转到向斜区岩性油藏,由扶杨油层转向葡萄花油层,开创了隐蔽油藏勘探的新局面,“十五”期间提交石油探明储量2亿吨;断陷盆地油藏勘探理论及配套技术的创新发展,在海拉尔盆地明确了5个有利油气聚集带,发现了高产断块和潜山油藏,扭转了海拉尔盆地勘探持续20多年的徘徊局面,“十五”期间提交石油探明储量1.05亿吨,“十一五”还可再提交探明储量1亿吨;深层复杂气藏勘探理论及配套技术的创新发展,搞清了深层天然气的成藏规律,解决了深层火山岩储层增产改造的技术难题,发现了远景储量规模有望达到1万亿立方米以上的我国东部陆上最大的天然气田,在徐家围子地区已提交探明储量1018亿立方米。通过大量的野外勘测和大量的岩心观察,建立了火山岩相模式。划分出5个大相、15个亚相,认识到火山岩储层发育的4个有利相带,从而为火山岩勘探建立了新的模式。开创了大庆油田油气并举的新格局,并对推动我国天然气工业的快速发展,实施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油田开发继续保持世界领先水平,实现了油田高含水后期的高水平、高效益开发。其中,水驱技术形成了一套具有大庆特色的水驱精细挖潜配套技术系列,“十五”后三年,主力油田水驱区块含水少上升1.2个百分点,水驱自然递减率控制到9%以内,并增加动用低效难采储量3亿多吨;为加快低效难采储量动用,创新发展了“三低”油藏有效开发技术。首创了油田开发设计非达西渗流油藏工程方法和裂缝性低渗透油藏井网优化设计方法;突破了薄、窄砂体预测技术;发展了超薄油层、窄小砂体水平井油藏工程技术。提出特低渗透油藏不遵循达西定律,存在启动压力梯度,在国内外首次建立了开发井网的非达西油藏工程方法,丰富了特低渗透油藏渗流理论。聚合物驱油技术形成了十项配套技术,使主力油田采收率突破50%,比国内外同类油田高出15个百分点,三次采油累积产油超过1亿吨,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三次采油生产基地。目前已从一类油层扩大到二、三类油层,为提高这部分油层的采收率提供了技术手段;三元复合驱油技术作为国家973重点项目,是大庆油田继聚合物驱油技术之后的又一项世界领先技术,已获发明专利23项,该技术可在水驱的基础上提高采收率20%,2007年将大规模工业化推广;积极开展泡沫复合驱油和微生物驱油等储备技术攻关。室内研究和小型现场试验表明,泡沫复合驱可比水驱提高采收率25~30个百分点,是当今世界最前沿的驱油技术。微生物采油技术经过近10年攻关,开发出了系列试验菌种,可在三次采油之后进一步提高采收率,有望成为油田开发后期四次采油的主要技术接替。

  新的业务区域进一步拓展。2005年,在中油集团的支持下,我们从英国SOCO公司,成功收购了蒙古国塔木察格盆地三个勘探开发区块,在走向海外进行油气勘探开发上迈出了实质性步伐。目前海—塔盆地已提交预测储量3亿吨、探明储量1亿多吨,预计今年可生产原油63万吨;充分依靠大庆的技术优势,通过为国际石油市场提供开发方案设计、信息咨询和技术服务等,获取海外份额油。目前,我们的三次采油技术已经走出国门,进入了哈萨克斯坦肯吉亚克盐上油田、北布扎齐油田和阿曼国家石油公司,取得了降水增油良好效果,在国际市场上展示了大庆的技术实力。目前正在介入中石油苏丹区块稳油控水项目;利用地缘优势,加快发展国际石油贸易,取得了进口俄油的经营权,建成了年接卸能力达1200万吨的原油储运站库,目前已累计进口俄油2460万吨,这在大庆原油产量战略调整的情况下意义十分重大,贸易往来将增加地区的经济总量和财税收入,原油运销将带动地区石化炼化及相关产业的发展。

  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近年来,中国石油从维护国家能源安全、履行国有企业三大责任出发,做出了开发利用新能源的战略决策。大庆探区页岩油、地热等新能源十分丰富,勘探开发前景广阔。

  石油工程技术服务及相关业务稳步发展。工程技术服务形成了年钻井6000口以上的生产能力,具备了石油化工工程施工总承包特级资质,年可完成500万吨产能建设配套施工任务,已有300多支队伍进入28个国家和地区,以及国内29个省、市、自治区,其中钻探业务进入了美国、印尼、委内瑞拉、埃及、苏丹等国际市场;先后承揽和参与了国家西气东输工程、沪宁高速公路、大连石油战略储备基地等20多项国家级重点工程建设项目,外部市场年收入达60多亿元,形成了大庆钻探、大庆建设等工程技术品牌。石油装备制造产品市场占有率不断扩大,形成了抽油机、潜油电泵、螺杆泵、射孔弹、真空加热炉等系列石油设备和产品,产品远销美国、加拿大、印尼等10多个国家。油田化工生产能力进一步提高,拥有东北地区规模最大的20万吨/年醋酸装置、国内最大的20万吨/年轻烃分馏装置及亚洲最大的5万吨/年戊烷精细分离装置,重烷基苯磺酸盐生产成为集团公司的生产基地,主导产品为甲醇、甲醛、液氨、液化石油气、工业混合烷、重烷基苯磺酸盐,以及荧光增白剂和中间体等精细化工产品,主导产品远销美国、加拿大、印尼等国家,年收入达100多亿元。大庆油田科技创新工作,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认可。2006年,“基于百年油田建设的科技自主创新管理”成果获得国家企业管理创新成果一等奖。2007年,大庆油田荣获“中国最具创新力企业”称号和“中国工业大奖”。

  正是由于油田科技的持续自主创新,形成了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地质理论和配套技术,才带来了大庆油田勘探开发水平的不断攀升,铸就了我国石油工业发展史上不朽的丰碑。

(责任编辑:李雨思)

精彩图片
我要评论
商务进行时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