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行业:锻造中国工业化的脊梁

2009年08月05日 15:40   来源:中国经济网综合   

  新中国成立60年以来,我国钢铁产业规模快速扩大;产品品种优化,质量明显改善;技术装备水平大幅提升,装备国产化率显著提高,中国钢铁业在世界钢铁业已具有举足轻重地位。

  1949年全国钢产量只有15.8万吨,不到世界钢产量的千分之一。1996年我国钢产量首次超过1亿吨,成为世界第一产钢大国。2008年粗钢产量突破5亿吨,占全球产量的近40%。2005年结束了我国净进口钢的历史。

  钢铁是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和国防建设最重要的基础原材料之一,是工业发展最重要的结构材料。钢铁工业发展水平如何,历来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强弱的重要标志。美国、日本、西欧等经济发达国家,无不经历了以钢铁作为支柱产业的重要发展阶段。基于钢铁工业在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中的特殊地位,我国从建国开始就一贯高度重视发展钢铁工业。在党和国家三代领导核心的正确指引下,在全国人民的全力支持下,冶金战线全体职工奋发图强,克服重重困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

  产量高速增长,成为世界第一,彻底告别了钢材供不应求的时代

  1949年我国钢产量只有15.8万吨,还不及现在半天的产量,居世界第26位。1979年改革开放后钢产量持续快速增长,1996年首次超过1亿吨大关,跃居世界第1位,数量上基本满足了国民经济的需要,扭转了长达40年的被动局面。1999年达到1.22亿吨,连续四年居世界各国之首,占世界钢产量的比重从1949年的不到0.1%提高到15.8%,坐定了产钢大国的地位。

  技术装备水平得到了较大提高

  冶金工业积极贯彻“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和资金,开发国内外两个市场”的方针,加大现代化建设的步伐,建设了上海宝钢、天津钢管等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现代化大型钢铁企业;同时,对鞍钢、武钢、首钢、包钢、攀钢等老企业进行了技术改造。目前,我国冶金工业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装备提高到30%左右。CSP世界上只有20余套,而我国已在珠江钢厂、邯钢和包钢拥有3套。我国钢铁企业技术水平虽然总体上落后于世界先进水平,但90年代以来,新建的大型烧结厂、大型高炉、炼钢铁水预处理和炉外精炼、连铸、热连轧、冷轧及涂镀层生产线、冷轧硅钢生产线、高速线材轧机、小型棒材连轧机等一大批企业的部分装备基本上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工艺技术结构、产品结构不断优化,产品质量显著提高,提高了市场占有率

  1978年,全国钢产量中落后的平炉炼钢占35.5%,目前已降到1%以下。标志着钢铁工业综合技术水平的连铸比由1978年的3.5%提高到现在的82%,已接近世界平均83%的水平(2000年10月开始当月连铸比已超过84%),正朝着高效连铸方向发展。

  建国之初,我国只能冶炼100多个钢种和轧制400多个规格的钢材,经过50年的发展与建设,目前已能冶炼包括高温合金、精密合金在内的1000多个钢种,轧制4万多个品种规格的钢材。板管带比由1978年的32.3%提高到现在的42%左右。国内长期短缺的薄钢板产量由1978年的133万吨增加到2000年的405万吨,自给率达到90%以上,其中石油钢管的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70%至80%。

  工艺装备的不断改善,为钢材质量的提高提供了物质条件。目前国产钢材在品种质量上大多能够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特别是航天、航空和军工等高精尖技术产业所需要的钢材品种都能立足国内生产。国庆50周年阅兵式上的坦克、战车及其他大型武器装备所用的钢铁材料,全部由国内钢铁企业自行研制、生产,钢铁行业为国防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目前,执行国际标准和国际先进标准的钢材比例达到85%以上,实物质量达到先进水平的钢材品种有160多个。

  冶金科技和教育全面发展,极大地促进了冶金工业的技术进步

  冶金工业50年发展的历史,也是科学技术在冶金工艺技术领域研究开发应用的历史。现在,我国有冶金科研机构79个,工程技术和科研人员32.5万人。同时建立了包括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在内的冶金人才培养体系。目前我国有冶金普通高校13所,其中本科院校8所,每年为冶金行业培养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1.5万人。我国还自己培养了许多国内外知名的冶金科技专家、两院院士。改革开放20多年来,全行业获科技成果1万多项。截止1998年底,申请专利7813项,授权专利5984项。

  先进技术的研究开发和应用,为降低能耗和生产成本作出了巨大贡献,吨钢能耗从1978年的2.5吨降到了1999年的1.1吨,其中重点企业达0.96吨。近几年平均每年节能400万吨标准煤。

  创造出在全国有影响的先进管理经验,促进了行业经济效益的提高

  80年代首钢的内部承包制,使该企业成为当时工业企业改革的排头兵。宝钢创造了“科学、精干、高效”的现代化管理体系。90年代初,武钢走“质量效益之路”;邯钢又创造了“模拟市场核算,实行成本否决”的先进管理经验。近年来,又有了济钢“系统节能降耗”,唐钢“对标挖潜”和水钢、宣钢“扭亏脱困”等一批先进典型。技术进步和管理创新,促进了经济效益的不断提高。生产成本降低率每年都达到3%左右,1999年达到6%,有利地消化了因钢材不断降价造成的损失,使我国钢材价格与国际市场趋于同步,提高了将来进入WTO的竞争力。

  1978年冶金行业实现利税50亿元,1998年达到197亿元,1999年达到242亿元,2000年1月至11月已经实现357亿元,预计全年400亿元,创造了两年利税翻番的佳绩。从建国到2000年,冶金行业累计实现利税5260亿元,为国家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  

(责任编辑:牟修锐)

精彩图片
商务进行时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