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工业体系全面形成 从农业大国转向工业大国

2009年08月06日 10:50   来源:中国经济网综合   

  新中国成立60年来,中国工业取得的成就是空前的,显著的,巨大的。整个工业的面貌,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翻天覆地的变化,以60年的时间走过了发达国家200-300年的历程,堪称历史性巨变。

  长期以来我国的基本国情是一个农业大国,但是,在经过改革开放30年高速工业化进程以后,中国现代工业体系全面形成,实现了从农业大国向工业大国的伟大转变。新中国成立60年来,中国工业在一个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建成了全面的、具有相当规模和水平的现代工业体系和现代信息产业。包括由完整的原材料能源工业、装备工业、消费品工业、国防科技工业、电子信息产业组成的门类齐全的产业体系和丰富的配套链条。按可比价计算,1978年工业增加值仅有1607亿元。目前工业增加值突破10万亿元,达到107367亿元,增长了23倍。

  中国的基本经济国情从农业大国转为工业大国,有几个体现:

  第一,我国形成了庞大的工业生产能力,工业主要产品产量居世界前列。

  迄今为止,我国已经在能源、冶金、化工、建材、机械设备和通讯设备制造、交通运输设备制造及各种消费品等工业主要领域形成了庞大的生产能力。工业主要产品,如煤炭、钢铁、发电、原油、水泥、化肥、化学纤维、棉布、糖和电视机等,我国产量已经居世界前列。虽然考虑到我国工业技术水平的差距,我国还不能够是真正意义的“世界工厂”,但从工业产品生产数量看,毋庸置疑也毋庸讳言,我国已经是一个工业生产大国。

  第二,我国工业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已经占有绝对主体地位。

  自建国到现在,工业和农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已经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1952年,第一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为50.5%,在国民经济中占有绝对主体地位,而到2003年则下降到14.6%。经过50余年的工业化进程,现在在我国国内生产总值构成中,工业几乎占有半壁江山,我国的国民财富的主要来源是工业,我国国民经济结构已经彻底实现从农业经济为主体到工业经济为主体的转变。虽然,从人口的城乡比例看,我国仍然是一个农业人口大国,但2003年乡村人口和城镇人口比例已经从1978年的82.1∶17.9降到59.5∶40.4,这25年城乡人口比例的巨大的“量”的变化,已经能够反映出工业经济主导的社会经济结构的“质”的变化。

  第三,我国已经成为工业对外贸易大国,在出口商品总额中,工业制成品出口占绝大部分,工业品国际竞争力得到显著提高。

  中国已经是一个对外贸易大国,2003年,我国进出口总额更是达70483.5亿人民币,位居世界第4位,仅排在美国、德国和日本之后。2004年,我国外贸进出口总额达到了1.1万亿,超过了日本,位居世界第3位。从对外贸易结构看,2003年工业制成品出口额占出口总额的92.1%,初级产品只占出口总额的7.9%。不仅如此,近些年我国工业品国际竞争力也得到显著改善和提高,自1994年以后,中国工业制成品的贸易竞争指数一直为正。因此,准确地说,我国现在是一个工业贸易大国。

  第四,我国不仅彻底结束了利用工农产品“剪刀差”来支持工业发展的局面,而且国家开始利用工商业发展来“反哺”农业。

  经过20余年的快速工业化进程,我国在社会主义国家工业化初期利用工农产品“剪刀差”支持工业快速发展的局面已经结束,国家财政用于补贴农业、解决“三农”问题的支出逐年增多。2000年国家来自工商业税收10366.09亿元,占全部税收的82.3%,农业税收465.31亿元,只占全部税收的3.70%,而2000年国家财政用于农业的支出1231.54亿元。2001、2002、2003国家来自农业的各项税收分别为481.70亿元、717.85亿元和871.77亿元,而用于农业的支出分别1456.73亿元、1580.76亿元和1754.45亿元。而在在未来5年内,全国范围内将先后取消农业税。   

(责任编辑:牟修锐)

精彩图片
商务进行时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