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信息产业振兴迎来新机遇
2009年01月19日 14:25
来源:经济日报
[
发表评论
] [
推荐朋友
] [
关闭窗口
] [
打印本稿
]
“吃货”的世界
· [
食品
]
月饼税再掀波澜或刺激企业“合理”避税
· [
房产
]
北京第一高楼"中国尊"将开工 108层510米
· [
电子
]
央行如期发放二批支付牌照 13家企业获牌
· [
产业
]
中国400位富豪身家接近全国居民储蓄1/10
· [
产业
]
47号公告"真身"面世:无关个税 锁定楼市
· [
房产
]
恒大被曝违规大范围内部认购员工七折购房
宝马版变形金刚!
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性、支柱性、先导性和战略性产业,电子信息产业发挥着经济增长“倍增器”、发展方式“转换器”和产业升级“助推器”的重要作用。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电子信息产业正化危机为机遇,积极应对挑战,大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升国际影响力、开拓内需大市场,力争保持行业平稳较快发展。为此,我们派出记者深入彩电、集成电路等骨干行业,探寻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新趋势、新动向,并刊发相关主管部门负责人和专家署名文章,敬请垂注。
国际金融危机愈演愈烈,造成全球经济出现严重下滑,市场需求逐步放缓,对我国经济也造成了一定的冲击。其中,作为国民经济支柱性、基础性、先导性和战略性产业之一的电子信息产业也深受影响。由于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出口依存度较高,出口额占全行业收入接近60%。“在欧美市场萎缩、成本优势弱化、出口退税政策调整等多重因素影响下,国内电子信息产品出口形势不容乐观。”业内人士如是说。
尽管如此,专家认为,目前重塑世界信息产业竞争格局的变革正在进行。这场变革为中国信息产业提出严峻的挑战,也蕴藏一些难得的机遇,比如提高创新能力、国际化进程、内需市场等,“IT企业要冷静分析,从容应对,抓住机遇,实现新发展。”
提高创新能力正当时
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娄勤俭指出,信息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直接决定着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由于缺乏核心和关键技术,我国IT企业大多处于产业链低端,缺乏竞争实力,抗风险能力弱,“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是推动产业科学发展的突破口,也是应对当前经济形势变化、增强产业发展后劲的有效措施。”专家如是分析。
国际金融危机有望引起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为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在国际产业分工中占据更重要地位提供了机遇。一方面,金融危机迫使产业向新兴国家进一步转移,有利于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加速淘汰中低端加工贸易和落后生产力,推动企业自主创新,强化管理,加速产业结构调整,推进产业战略转型。另一方面,危机也降低了购买一些核心技术、关键技术的成本,为我国企业购买先进适用技术、专利,引进高层次人才、技术团队带来了有利时机。
中星微电子董事局主席邓中对此体会很深,“危机不仅加快了产业迁移,同时更加速了产品更新换代的速度,中星微正苦练内功,加快人才吸纳和培养,加强科研创新等,力争抓住机遇实现跨越式发展。”
国际化迎来新机遇
专家指出,国际金融危机使得发达国家经济放缓,一些企业生存发展困难,客观上为我国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以及开展国际并购等带来了有利时机。“危机带来了市场空当,这是‘爱国者’和类似中国IT产品大展身手的好机会。”国内消费电子知名品牌之一的“爱国者”总裁冯军如是说。
冯军认为,一方面,2008北京奥运会展示和提升了我国IT企业品牌的形象,极大增强了国际影响力,为这些品牌进一步开拓国际市场做好了准备。另一方面,国际金融危机也给国内企业国际化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之前,欧美主流消费者往往看不上中国的产品,但危机爆发后,相当一部分人已开始把眼光投向质优价廉的‘中国制造’,中国IT产品的市场空间正在逐步打开。对于那些产品质量过硬、服务到位的中国企业来说,正是建立良好品牌形象的大好机会。”
业内人士表示,由于国际金融危机,海外资产大幅贬值,这也是企业进行并购的机遇。“这两年将是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最好时机。”专家提醒,现阶段国际并购中,要更加审慎,必须做好充足的准备,才能在国际化进程中实现跨越式发展。
扩大内需带动大市场
1月初,我国第三代移动通信运营牌照正式发放。据工业和信息化部预测,3G牌照发放后,相关企业今后两年至少投入2800亿元建设资金。专家估计,仅此一项有望带动上万亿元的产业发展规模,对国内IT企业应对当前国际金融危机、投资拉动经济有重要的意义。
此外,国务院决定将计算机列入“家电下乡”产品,这不仅对PC厂商,也对提高农村信息化水平、提高农民收入意义重大。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07年我国城市百户PC拥有率是58%,但农村仅为7%。随着价格大幅下滑、宽带逐步普及等,农村PC市场空间巨大,“关键是,我们如何通过PC,给农民提供适合其需求的信息,促进其增产、增收。”业内人士如是说。
当前,国家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出台了扩大内需、改善民生等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相关部门也正在制定“电子信息产业振兴规划”。专家认为,这为我国电子信息产业依靠国内市场带动产业振兴带来机遇,将有利于全行业全力应对危机,帮助IT企业抓住机遇,推动产业由大变强。
延伸阅读
精彩图片
网友评论
目前已经有
条评论
发言最多为2000字符(每个汉字相当于两个字符)
热点新闻评论
请您注意:
·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
·请注意语言文明,尊重网络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中国经济网新闻跟帖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您在中国经济网发表的言论,中国经济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发表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新闻跟帖管理员反映。
商务进行时
精彩图片
产业专题
·
三保行动 我们一起出发
·
第六届世界互联网大会
·
第18届中国企业领袖年会
·
推动中国
企业家
雷军要警惕“胜利病”吗
何小鹏:未来20年内飞行汽车有望形成...
·
叶国富接过永辉方向盘
·
对话小鹏汽车何小鹏:我希望走慢一点,少摔跤
本网专稿
·
一季度内需潜力加快释放 5大类消费品以旧换新销售额超5000亿元
·
央行:更有针对性地拓宽民营企业多元化融资渠道
·
国家发改委:美国所谓“对等关税”,严重违背历史潮流和经济规律
·
国家发改委:美国进口粮基本为饲料粮,不采购也没影响
·
商品条码助力消费品以旧换新精准补贴
·
【图解】全球最大市场!这个证全国累计核发49.55亿个
当前位置
中国经济网
>
产业市场
>
专题频道
>
2009
>
电子信息业振兴规划
>
聚焦振兴方案
> 正文
中经搜索
商务地带
人民网
新华网
中国网
中国日报网
国际在线
CNTV
中青网
中国台湾网
中广网
中国西藏网
中新网
中工网
光明网
百度
新浪
搜狐
网易
凤凰
腾讯
和讯
友情链接
国家机关
地方政府网站
地方新闻网站
媒体网站
中央企业
金融机构
热点网站
财经网站
电子商务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