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产品制造业转型迫切 三大领域孕育机会
2009年01月19日 14:07
来源:通信信息报
[
发表评论
] [
推荐朋友
] [
关闭窗口
] [
打印本稿
]
“吃货”的世界
· [
食品
]
月饼税再掀波澜或刺激企业“合理”避税
· [
房产
]
北京第一高楼"中国尊"将开工 108层510米
· [
电子
]
央行如期发放二批支付牌照 13家企业获牌
· [
产业
]
中国400位富豪身家接近全国居民储蓄1/10
· [
产业
]
47号公告"真身"面世:无关个税 锁定楼市
· [
房产
]
恒大被曝违规大范围内部认购员工七折购房
宝马版变形金刚!
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延伸至2009年,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IT产业同样受到冲击,“下滑”、“减速”等字眼频频出现在眼前。日前,工业和信息化部的有关部门透露,受金融危机影响,2008年7月以来我国电子制造业收入增速逐渐放缓,月均增速不足10%,其中10月增速更是只有1.9%,为近年最低。
2009年既是中国经济迎来下一个增长周期的过渡之年,也是中国经济真正开始战略转型的关键之年。对于电子制造业来说,转型也是必要和重要的。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增强产业创新能力,促进工业化和信息化的融合则成为电子制造业转型的三大关键。
2008年那场百年一遇的国际金融危机,如今依然深不见底,全球经济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考验。尽管各国政府在竭尽所能挽救金融市场和实体经济,但多数机构和专家认为,国际金融危机的蔓延和加剧对实体经济的影响还会进一步加深,2009年世界经济增长将继续减速,发达经济体更是面临持续衰退的危险。
作为亚洲经济体的一员,我国开始深刻意识到,必须改变以往过分依赖出口拉动经济增长的局面,而应开始致力于拉动内需,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建设,从而推动经济发展。不少国内外经济学家也一致认为,中国经济的基本面仍是好的,借助一系列应对危机的重大宏观调控举措,中国或许先于全球经济走出低迷。
从2008年末,我国政府及时推出刺激经济的“暖冬计划”,4万亿投资弥补外需下滑,以实现2009年GDP8%的增长,到相关领导人、发言人在众多场合发表“保增长扩内需”、“坚定信心”的重要言论,在全球经济疲软,中国出口下降、消费下滑、就业形势严峻的多重因素作用下,拉动内需成为中国经济的转型要点。
电子产品制造业遭遇景气低点,要保增长更要战略转型
2008年是中国经济的拐点。这同样反映在我国重点产业——电子产品制造业上,该产业遭遇到景气低点。数据显示,我国电子产品制造业在2008年上半年的感受并不明显,1至10月,我国电子产品制造业收入为4万亿元,同比增长15.7%,比去年同期低2个百分点。但从7月开始,增速放缓的趋势非常明显,月均增速不足10%,10月份更是只有1.9%,这是近年来的新低。尤其在出口方面,我国电子产品制造业出口急剧下滑,从最高的5月份32.6%放缓至10月份的12%。金融危机对产业的负面影响之大可见一斑。
从产业来看,传统的电子制造业大多承接产业链的下游,靠劳动力的价格取胜,如今却要面临增长模式转型的挑战;尽管人民币汇率稳定或贬值、提高出口退税率、降息等政策措施能一定程度地缓冲出口企业业绩的下滑,但海外需求更加不确定,出口企业的复苏有待时日。
但从长期看,中国电子制造业依然有保持长期增长趋势的条件:中国市场增长潜力巨大,13亿人会形成巨大的消费市场;其次,电子制造业本身所具有的较强竞争优势和劳动力成本优势中短期内还是会继续保持。
在这样的基础上进行转型,中国电子产品制造业应当在现有的技术、资源下,利用好国际分工带来的生存空间,首先保护好“旋涡”中的民族制造业。在此前提下,实现效率改善,增强电子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从而在长期的发展中实现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换代。届时,电子制造业的“中国制造”由大变强将不再是个梦想。
三大关键孕育高科技产业提升发展机遇
在当前世界经济环境下,“信心”很重要:领导者要有发展的信心,企业要有投资的信心,居民要有消费的信心,全国人民对国家的前途要报有信心;政策措施很重要:为抵御国际经济环境对我国的不利影响,国务院已经确定采取了很多的措施,包括加大投资、出口退税、积极的财政政策、稳健的货币政策等,电子信息司也提出并组织实施了一些有针对性的措施;危机面前的转型战略也很重要:电子制造业的“中国制造”从依赖廉价劳动力的比较优势时代向依靠科学制造流程的竞争优势时代跨越。
为应对金融危机,为我国高科技产业提升、发展创造机遇,电子产品制造业应做三方面工作。而它们既是举措,同时又是产业机会。
首先,保持产业发展的基础,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增强创新能力,提高产业技术水分和市场竞争能力,特别是要做好“家电下乡”的推广工作。“家电下乡”不仅能拉动消费市场,让农民得到实惠,同时也为电子产品制造业开辟市场,增加盈利创造机会。
其次,突破核心技术,增强产业创新能力。电子产品制造业只有不断进行自主创新,搭建技术创新平台,完善技术创新体系,提高自身核心竞争力,才能杀出金融危机的“重重包围”。同时,相关企业要想获得长远而平稳的发展首先还须“以人为本”,只有尊重技术人才,尊重知识,才能在瞬息万变的市场经济条件下,抢得市场嬗变先机,为企业赢得发展机遇。
最后,培育新的增长点,应用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促进工业化和信息化的融合。依靠信息技术为我国发挥后发优势、加快工业化进程提供重要的支撑,能有效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特别是对于通信制造行业而言,从子产业链条看,系统设备、光纤光缆、软件及支撑系统、测试设备、网络优化以及辅助设备等将受益于国内3G网络的建设,获得明显的投资机遇。
延伸阅读
精彩图片
网友评论
目前已经有
条评论
发言最多为2000字符(每个汉字相当于两个字符)
热点新闻评论
请您注意:
·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
·请注意语言文明,尊重网络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中国经济网新闻跟帖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您在中国经济网发表的言论,中国经济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发表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新闻跟帖管理员反映。
商务进行时
精彩图片
产业专题
·
三保行动 我们一起出发
·
第六届世界互联网大会
·
第18届中国企业领袖年会
·
推动中国
企业家
雷军要警惕“胜利病”吗
何小鹏:未来20年内飞行汽车有望形成...
·
叶国富接过永辉方向盘
·
对话小鹏汽车何小鹏:我希望走慢一点,少摔跤
本网专稿
·
一季度内需潜力加快释放 5大类消费品以旧换新销售额超5000亿元
·
央行:更有针对性地拓宽民营企业多元化融资渠道
·
国家发改委:美国所谓“对等关税”,严重违背历史潮流和经济规律
·
国家发改委:美国进口粮基本为饲料粮,不采购也没影响
·
商品条码助力消费品以旧换新精准补贴
·
【图解】全球最大市场!这个证全国累计核发49.55亿个
当前位置
中国经济网
>
产业市场
>
专题频道
>
2009
>
电子信息业振兴规划
>
行业展望
> 正文
中经搜索
商务地带
人民网
新华网
中国网
中国日报网
国际在线
CNTV
中青网
中国台湾网
中广网
中国西藏网
中新网
中工网
光明网
百度
新浪
搜狐
网易
凤凰
腾讯
和讯
友情链接
国家机关
地方政府网站
地方新闻网站
媒体网站
中央企业
金融机构
热点网站
财经网站
电子商务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