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产万亿次高性能计算机向产业化迈进
2009年01月20日 14:53
来源:新华网
[
发表评论
] [
推荐朋友
] [
关闭窗口
] [
打印本稿
]
“吃货”的世界
· [
食品
]
月饼税再掀波澜或刺激企业“合理”避税
· [
房产
]
北京第一高楼"中国尊"将开工 108层510米
· [
电子
]
央行如期发放二批支付牌照 13家企业获牌
· [
产业
]
中国400位富豪身家接近全国居民储蓄1/10
· [
产业
]
47号公告"真身"面世:无关个税 锁定楼市
· [
房产
]
恒大被曝违规大范围内部认购员工七折购房
宝马版变形金刚!
30秒内为驾驶员提供实时路况和最优出行路线信息;8分钟完成单幅机载合成雷达数据成像,准实时精确提供灾情评估和经济损失分析信息。记者日前从中国科技大学获悉,国产KD-50-I-E增强型万亿次国产高性能计算机已成功应用于城市交通控制与管理、防灾减灾。
去年12月底,中国首台采用国产高性能通用处理器芯片“龙芯2F”和其他国产器件、设备和技术的万亿次高性能计算机“KD-50-I”在中国科大研制成功,功能定位于大规模科学计算。
为了让该项成果直接服务于国民经济建设,陈国良院士领导科研团队大胆改进了计算节点的设计,提高了系统主频,采用纠错能力更强的存储芯片、速度更快的交换芯片、合理的结构布局和新的生产工艺,使整机性能得到大幅度的提升,运行更加稳定可靠。
新近研制成功的两台万亿次计算机包括144颗“龙芯2F”CPU,已分别应用于安徽省道路交通管理系统和安徽省减灾防灾雷达图像数据处理系统,直接服务于生产实际和国民经济建设。安徽省智能交通工程技术中心的负责人介绍,安徽省交通信息网目前已经在该万亿次计算机上运行,效果良好。
记者在机房现场看到,“KD-50-I-E”的体积仅相当于一台普通家用冰箱,其功耗小于6千瓦,成本不到80万元人民币。
延伸阅读
精彩图片
网友评论
目前已经有
条评论
发言最多为2000字符(每个汉字相当于两个字符)
热点新闻评论
请您注意:
·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
·请注意语言文明,尊重网络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中国经济网新闻跟帖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您在中国经济网发表的言论,中国经济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发表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新闻跟帖管理员反映。
商务进行时
精彩图片
产业专题
·
三保行动 我们一起出发
·
第六届世界互联网大会
·
第18届中国企业领袖年会
·
推动中国
企业家
雷军要警惕“胜利病”吗
何小鹏:未来20年内飞行汽车有望形成...
·
叶国富接过永辉方向盘
·
对话小鹏汽车何小鹏:我希望走慢一点,少摔跤
本网专稿
·
【图解】5方面任务29项措施 海关总署牵头部署开展跨境贸易便利化专项行动
·
看税收走基层丨 合规经营稳科创 税收优惠助力绿色发展
·
【图解】市场监管总局重拳出击!食用植物油专项整治行动开启
·
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再缩减 “宽准入”红利赋能经济社会发展
·
国家免疫规划会否纳入新的疫苗?国家疾控局:正在研究
·
【图解】一季度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增长5.7%
当前位置
中国经济网
>
产业市场
>
专题频道
>
2009
>
电子信息业振兴规划
>
行业影响
> 正文
中经搜索
商务地带
人民网
新华网
中国网
中国日报网
国际在线
CNTV
中青网
中国台湾网
中广网
中国西藏网
中新网
中工网
光明网
百度
新浪
搜狐
网易
凤凰
腾讯
和讯
友情链接
国家机关
地方政府网站
地方新闻网站
媒体网站
中央企业
金融机构
热点网站
财经网站
电子商务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