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 我国锡矿资源利用现状与存在问题
2009年01月15日 10:42
来源:中国经济网综合
[
发表评论
] [
推荐朋友
] [
关闭窗口
] [
打印本稿
]
“吃货”的世界
· [
食品
]
月饼税再掀波澜或刺激企业“合理”避税
· [
房产
]
北京第一高楼"中国尊"将开工 108层510米
· [
电子
]
央行如期发放二批支付牌照 13家企业获牌
· [
产业
]
中国400位富豪身家接近全国居民储蓄1/10
· [
产业
]
47号公告"真身"面世:无关个税 锁定楼市
· [
房产
]
恒大被曝违规大范围内部认购员工七折购房
宝马版变形金刚!
1.资源储量及其特点
我国锡矿资源丰富,截至2007年底,我国锡矿查明资源储量483.66万吨,其中基础储量152.25万吨,占31.5%,查明资源量331.41万吨。我国锡矿主要集中在云南(124.99万吨)、广西(97.55万吨)、湖南(91.78万吨)、内蒙古(78.15万吨)、广东(56.01万吨)和江西(24.99万吨),这六省区锡矿资源储量占全国查明资源储量的97.89%。
砂锡矿主要分布在华南锡矿成矿区,原生矿则集中分布于北回归线附近,如云南的个旧、广西的大厂和粤桂交界的南岭山系。
2.开发利用现状及开发过程中资源的利用情况
截至2007年末,我国锡矿已利用矿区245处,占用查明资源储量360.02万吨,占全国查明资源储量的74.44%。其中基础储量129.69万吨,占全国基础储量的85.2%。云南的个旧、广西的大厂是我国两大锡矿生产基地。可规划利用的矿区不多,有57个;查明资源储量不大,为81.35万吨,其中基础储量19.33万吨,分别占全国总量的16.8%和14.9%。
我国锡矿生产集中度有所提高。目前有锡矿山153个,其中大型矿山2个,占矿山总数的1.3%;中型矿山11个,占7.2%;小型矿山56个,占36.6%;规模以下矿山84个,占54.9%。
2007年全国锡精矿产量16.30万吨,其中,云南、广西、湖南三省区产量约为7.25万吨,占全国总产量的44.5%。锡精矿产量超过1000吨的还有江西(3149吨)。
2007年我国锡矿露采平均技术指标:出矿品位0.56%,采矿回收率98%;坑下采矿的平均技术指标:出矿品位0.66%,采矿回收率91.79%,矿石贫化率10.12%;按露采矿石占生产总量的20%计算,平均采矿回收率应为:93%;选矿主要技术全国平均指标:处理原矿品位0.62%,精矿品位44.19%,选矿实际回收率65.45%,尾矿品位0.21%。锡冶炼主要技术指标:冶炼总回收率96.79%。设计阶段资源利用率平均按80%计算,我国锡矿资源综合回收利用率为:80%×93%×65.45%×96.79%=47.13%。
锡矿开采过程中曾经发展过震惊中外严重破坏资源的恶性事件。广西大厂锡矿区100#矿体是国内外罕见的特大特富锡多金属矿,矿石储量1076万吨,锡、铅、锌、锑、银、钼的平均品位分别达1.5%、49%、11.2%、4.88%、153g/t和 0.02%,金属综合平均品位高达22.54%,以上五种矿产金属储量达242.5万吨,其中锡22万吨,锌110万吨,锌59万吨,银1824吨,铟21520吨,资源潜在价值超过200亿元。原设计开采37年。但是,在矿区范围内50多家非法民矿疯狂掠夺、盗采下,矿区百孔千疮,矿山2000年底矿石保有储量仅240万吨,估计还有2——3年即将闭坑,因民采而导致矿山至少缩短寿命20年以上。疯狂盗采使矿区所在地南丹县涌现出10多个千万元以上的暴发户,其中不乏拥有亿元资产的个体矿老板。2001年7月,该矿体因以探代采的民营企业在深部打穿透水层而发生惨重矿难,被国家有关部门永久性关闭。
3.综合利用情况:成绩与不足
我国锡矿多为高中温热液锡铜矿床、矽卡岩型铁锡矿床、热液型锡铅锌矿床、高温热液脉状锡石-石英型矿床与锡石-硫化物型矿床、中低温-高中温热液交代型矿床、冲积砂矿床等。锡主要与铁矿、钨矿共生,与铜矿、铁矿、钽矿、铅锌矿等伴生。
与世界锡矿相比,我国锡矿共伴生资源丰富,有许多突出特点:
(1)共伴生组分多。我国锡矿作为单一矿产形式产出的只占12%,作为主矿产的锡矿占全国总储量的66%,作为共伴生组分的锡矿占全国总储量的22%。共生及伴生的矿产主要有铜、铅、锌、钨、锑、钼、铋、银、铌、钽、铍、镓、锗、镉以及铁、硫、萤石等等。
(2)有用锡矿物的单一性和有用伴生矿物的多样化:具有工业价值的锡矿物几乎仅有锡石一种,而矿石中伴生的有用矿物少则3~4种,多则十几种。
(3)多数锡矿山共伴生元素价值超过主金属锡的价值,但此类矿石需要采用流程复杂且生产费用较高、但分离和回收效果较好的选矿工艺及选冶联合工艺来处理。在我国,锡矿共伴生资源的利用水平在大型锡矿山企业相对较高。在工艺流程方面,一般先采用浮选的方法,选出铅、锌、铜、铋的精矿,浮选的尾矿再通过重选回收锡。如果共伴生的元素不止一种,则需要采用复杂的流程。中、小型锡矿山很难掌握此项技术,因此,在实际生产中,一般中小型矿山只回收其中1~2种共生元素,其它共伴生的元素均流失在尾矿中。
据国土资源部开发司《全国非油气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统计年报》,2007年锡矿开采业综合利用产值56150万元,占工业总产值的13.25%。
作为我国两个最大的锡矿公司,云南锡业公司和柳州华锡集团很重视锡矿共伴生资源的综合利用,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进行科研,并取得很大成绩。在选矿方面,对各种矿石类型都有独特的工艺流程回收共伴生元素。WWW.cnmN.COM.Cn。另外,由于企业有自己的冶炼厂,因此通过选矿、冶金或选冶联合流程综合回收共伴生元素,综合利用水平高、回收率高。云锡公司在处理个旧锡矿时除回收锡外,还回收铜、铅、锌、钨、铋、银、铟、镉、砷、铁、硫等元素。矿山设计阶段主、共生矿产资源利用率为:锡85%、铜80%、铅80%,主、共生矿产实际利用率锡、铜、铅均为80%,选矿回收率锡为65.89%、铜76.16%,冶炼阶段回收的伴生元素实际回收率为砷65%、锑50%、铜80%、铟72%。
柳锡所属高峰矿主、共生矿产实际利用率(锡、铅、锌、锑)均为90.5%,采矿回收率均为98%,选矿回收率锡70.13%、铅92.23%、锌86.64%、锑90.22%,精矿品位锡52.89%、铅30.37%、锌46.99%、锑26.33%,尾矿品位锡0.61%、铅0.84%、锌2.63%、锑0.94%。目前尚不能在现有选矿流程中选出的重要共伴生元素只有砷和镉。
平桂矿物局的综合回收利用也做得较好,除回收锡外,还回收钨、钍、铋、铟、砷、银、铜、金、铅等元素。
存在问题:
(1)我国锡矿山采选冶利用水平参差不齐,整体水平有待提高。尤其是采矿的整体水平较低。由于主要以开采脉锡为主,而矿体大多数厚度不大,延深有限,受资源限制,单个矿体开采量不大,因此机械化程度和劳动生产率较低,特别是一些中小锡矿山企业,采矿方法原始甚至采用手推人背的方式。大型企业由于推行承包机制,采矿承包给个人。
在选矿方面,整体水平尚可。国家对大型锡矿山企业投入技术改造力度较大,有一些自主产权的选矿设备,特别是重选设备,成果推广得比较好。但不容忽视的是,一些中小型锡矿山为片面降低成本而以浪费资源为代价,导致选矿回收率低得惊人。另外,各选厂普遍存在设备老化问题。在冶金及综合利用方面,各矿山企业水平差距很大。大型锡矿山企业水平很高,基本上能做到有什么有价值元素就回收什么元素,但中小型锡矿山企业利用水平很低,共生矿种部分利用,伴生元素基本上处在没有利用的水平。
(2)一些大型多金属矿山的共生锡矿资源未得到充分利用。柿竹园矿是在选冶技术尚未完全过关的情况下就决定矿山上马的一个突出例子。该矿称为钨锡多金属矿,但却不生产锡。
柿竹园矿有有色金属王国之称。该矿有四个矿带,其中1号矿体为细脉状充填型大理岩锡矿带、2号矿体为矽卡岩型W—Bi矿带、3号矿体为云英岩网脉—矽卡岩型W—M0—Bi矿带、4号矿体为云英岩型W—Sn—Mo—Bi矿带。该矿仅就锡石而言就是一个特大型锡矿床,但由于Sn品位低、锡石粒度细、实验室试验选矿回收率低(入选品位0.26%、精矿品位50.94%、回收率30%),而被列为表外储量,补充勘查结果为Sn金属量48.65万吨。除主矿体外,还有一个独立的野鸡尾Cu—Sn矿体。
Ⅰ号矿带的Ⅰ号矿体实际上就是一个独立的单一锡矿体。原矿地质品位:Sn0.169%,探明储量8433万吨,折合Sn金属量14万吨。由于品位低,锡石粒度细小,一直未开采利用。问题的严重性在于:柿竹园矿现在正在生产开采的是Ⅲ号矿体,设计年限为16年,要按目前的开采速度,实际用不了16年就将转为开采Ⅱ号矿体。而Ⅱ号矿体按设计为露采,届时上伏的Ⅰ号矿体如还不能为工业所利用,则将全部剥离作为废石处理。这样,14万吨金属锡将毁之于一旦。从充分利用锡资源的战略考虑,必须及早对此锡资源的开发进行可行性研究,而传统的选别工艺回收率低,经济效益差,所以必须创新选矿工艺才能达到充分利用Ⅰ号矿体锡资源的目的。
即便是目前正在生产的3号矿体,对共生矿的综合利用也很不理想。该矿体有共生Sn金属储量10.83万吨,均为难处理的表外矿,迄今为止没有综合利用。以往攻关仅是从除Sn的高度,即如何降低W精矿中的Sn来考虑,根本没有考虑这部分难选锡资源的利用问题。当3号矿体采完,这10多万吨金属Sn也将全部进入尾砂库。如何从提高选冶技术水平入手实现难选锡资源的综合回收利用,是柿竹园矿发展的另一重大实际问题。
柿竹园矿所属东城铅锌多金属矿,选别铅锌后尾矿含Sn高达2.5%,也一直未综合回收利用。尾矿坝后来被一次山洪冲毁,其中的锡资源随之流失殆尽。这可算得上是未及时处理难选资源的一个教训。(来源:中国有色网)
延伸阅读
精彩图片
网友评论
目前已经有
条评论
发言最多为2000字符(每个汉字相当于两个字符)
热点新闻评论
请您注意:
·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
·请注意语言文明,尊重网络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中国经济网新闻跟帖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您在中国经济网发表的言论,中国经济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发表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新闻跟帖管理员反映。
商务进行时
精彩图片
产业专题
·
三保行动 我们一起出发
·
第六届世界互联网大会
·
第18届中国企业领袖年会
·
推动中国
企业家
王兴注定“永无宁日”
雷军要警惕“胜利病”吗
·
何小鹏:未来20年内飞行汽车有望形成万亿美元级市场
·
叶国富接过永辉方向盘
本网专稿
·
合格率均超99% 市场监管总局通报民用“三表”专项检查结果
·
福建省公共数据赋能产业发展第一批重点培育示范场景发布
·
【图解】中外学者谈关税“冲击波”:美国仿制药市场或承压
·
市场监管总局和中消协联合发布防范“保健品”诈骗消费提示
·
第一季度检验检测行业综合景气指数100.4 发展稳中向好
·
第八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开幕!超百个互动体验项目亮相现场体验区
当前位置
中国经济网
>
产业市场
>
专题频道
>
2009
>
新振兴十大产业
>
聚集九大行业
>
有色金属业
>
行业现状
> 正文
中经搜索
商务地带
人民网
新华网
中国网
中国日报网
国际在线
CNTV
中青网
中国台湾网
中广网
中国西藏网
中新网
中工网
光明网
百度
新浪
搜狐
网易
凤凰
腾讯
和讯
友情链接
国家机关
地方政府网站
地方新闻网站
媒体网站
中央企业
金融机构
热点网站
财经网站
电子商务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