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农民企业家感受金融危机的影响

2008年12月03日 13:33   来源:新华网   
    一只蝴蝶轻拍翅膀有可能在千里之外掀起龙卷风暴,同样,华尔街次贷危机给全球经济带来的冲击也可以透过一片羽翅管中窥豹。

    在羽绒羽毛原料供应高达全国总量70%的安徽省无为县,出口订单减少与东部沿海服装企业的关门歇业使金融危机在当地掀起一场“羽毛上的金融风暴”,撼动了当地农民企业家多年苦心经营、年销售收入超10亿元的从白鹅养殖到羽绒羽毛加工的产业集群。

    短短三个月,鹅毛、鹅苗、商品鹅的价格全线下挫超过三分之一,鹅绒收购价从每斤120元下降到每斤60元,颇为抢手的刀翎翅收购价也从每羽3毛3分下降到每羽2毛7分。买涨不买跌的心理已经让很多农民开始放弃白鹅养殖。

    养鹅大户邓立翠用“措手不及”来形容这场金融危机在当地产生的蝴蝶效应。她说:“这是从业十多年来,我感觉最低谷的一年。无论是非典还是禽流感,我们都安然无恙,因为疫情可以预防。但是这一次,整个大市场出现了问题,我们的调控能力非常有限。”

    作为安徽省第一家祖代种鹅场,邓立翠经营的300多亩白鹅养殖基地每年培育繁殖群种鹅近10万只,出栏无公害肉鹅10万多只,培育雏苗鹅300万羽。这里既是当地白鹅养殖产业链的最前端,也是承载金融危机冲击的一个基础产业。

    危机来袭的信号最先来自距养殖基地10多分钟车程的万利达羽绒制品有限公司。厂区内,从上海一家破产服装企业收回的羽绒衣正在被折价销售,以回笼公司被拖欠的货款。

    不久前,刚刚在8月份与公司签订1.2亿元进口合同的全球知名羽绒经销商美国太平洋羽毛有限公司突然宣布退单,万利达为此被迫关掉萧山的工厂,将生产向无为厂区集中。

    目前,万利达仓库内的原料和产品库存已高达1亿元,内外贸销售则从去年月均2000多万元锐减到现在的四五百万元。

    自12岁开始就拎着篮子走街串巷收购鹅毛鸭毛的万利达董事长李方义认为这次金融危机为整个行业带来了重新洗牌的机会。他说:“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后,市场用两年时间又起来了。这一次恐怕要三年,只要能不倒闭挺过来,我们就有可能抓住复苏的机会。”

    万利达公司采取的对策主要是开拓市场、压缩生产、通过组织收购队直接从养殖户收购鹅绒来降低成本和寻求银行贷款。

    虽然这场风暴席卷了白鹅养殖、毛片生产、羽绒服和床上用品等多个企业,仍然有一些企业依靠技术创新从小小的羽毛上找到逆风飞扬的力量。

    几公里外的蓝翔体育用品有限公司车间内,来自德国、美国、韩国、日本和新加坡的羽毛球订单源源不断,仅11月份的新增订单就达到了5.5万打。

    该公司今年销售收入预计有望同比增加40%,其中八成以上用于出口。明年初,一个新厂将在开城镇投入生产,使公司的生产能力从目前的每月5万打上升到每月15万打。

    蓝翔体育用品有限公司董事长金信长认为,羽毛球是急速消费品,也是群众健身消费品,金融危机使经济萧条了,但是人们强身健体和释放压力的需求却增加了。

    据介绍,过去5年,国内外羽毛球销量已连年保持30%的增长,韩国、日本与欧美等国的羽毛球销量每年增速一直在25%以上。

    金信长说,一只白鹅翅膀上只有14根刀翎翅,而生产一只羽毛球就需要16根。金融危机影响了羽绒制品,波及了白鹅养殖产业,但羽毛产业依然旺盛,主要原因就是羽毛球的生产工艺复杂,科学技术含量较高。

    自1990年从家庭作坊开始创业以来,金信长一直潜心钻研羽毛球生产工艺,先后发明了滚筒式洗毛技术和黑毛褪色工艺,不仅降低了成本,而且增强了羽毛的耐打性和柔韧性。

    公司目前不仅为德国维克多、韩国长青和美国DA等知名品牌贴标,而且以自有品牌“蓝翔”进入了韩国市场。

    金信长说:“金融危机是一场遭遇战,但风暴总会过去的。我们有信心利用本地原料优势和中国优秀的工人把我们的品牌变成一个真正的市场,把小羽毛的产业做大做强。”
精彩图片

商务进行时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