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企业撬动未来市场的杠杆

2008年10月24日 14:59   来源:浙江在线   朱从谷

    从一项技术被16个国家授予发明专利,到英国客户一次下单500万美元,发生在宁波嘉庆机械有限公司颇具“里程碑意义”的两个事件,让“掌门人”陈晓亮有底气以轻松的姿态应对来自竞争对手的挑战。事实上,与七年多前一家默默无闻的民营小企业相比,今日的嘉庆机械已成为拥有近百件专利授权、名震国内外电壁炉制造行业的巨头。嘉庆机械在专利领域的“跑马圈地”,实际上是近年来我市专利事业蓬勃发展的一个缩影。

 

    的确,在这个时代,谁掌握了核心技术,谁就掌握了探寻“阿里巴巴”宝藏的咒语。


 


    帅康集团推出“五环劲火”燃气灶,融入了包括发明专利在内的十多项专利技术,增大更多的燃烧面积,火焰强劲稳定,热功率达到5.0kw,有效减少废气的排放,共享厨房清新美味。

 



    流水线上的这款吸尘器,就是拥有三项发明专利技术、被宁波市列为“发明专利产业化”项目的低能耗、抗干扰、高效分离吸尘器,它颠覆了行业用织物孔隙或单纯旋风离心力对污垢进行过滤的历史,成为当今世界顶级吸尘器分离技术,且制造成本远远低于国际水平。

    孵化篇

    面对宏观调控的新要求,随着能源、资源、生态环境对经济发展约束力的不断加大,以外延扩张的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已难以为继。

    市委、市政府高瞻远瞩,坚定地选择了走自主创新之路,实施加快建设创新型城市的发展战略。我市提出,到2010年,全市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的比例达到42%以上,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5%,全市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0%以上,全市人才资源总量达到15.6万人,品牌经济占全市经济的比重达到30%。

    “所有这些,都必须有核心技术作支撑。而核心技术必须靠专利来‘跑马圈地’。”市委主要领导说,专利的数量多少和质量高低,直接体现了一个区域和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圈”住技术专利,就等于“圈”住了市场、“圈”住了效益。

    为此,我市早在2002年就制定相关激励政策,尤其是设立了专利政策,对发明专利产业化项目、发明专利及涉外专利的授权进行资助;对列入宁波市级以上专利示范(试点)企业及专利大户进行奖励;将专利管理事业经费列入财政预算。2007年,市委提出实施发明专利、技术标准和商标品牌战略,提升产品核心竞争能力;鼓励企业开发一批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和重大产品;推进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示范企业创建工作;加大对获得国内外授权的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的鼓励力度。

    今年,我市重新制订政策,加大扶持力度。对发明专利在美国、欧盟和日本授权后每项补助5万元,在国外其它地区和国内授权的每项补助2万元。对工业设计及实用新型专利在美国、欧洲和日本授权的每项补助1万元,其它国家和地区授权的每项补助5000元,国内授权的实用新型专利每项补助2000元。对当年授权数达到20件及以上的专利大户奖励5万元,以后每增加10件奖励2万元,上不封顶。对列入国家、省、宁波市级的专利示范(试点)企业,按上级规定分别给予配套奖励。对列入宁波市发明专利产业化计划项目的按规定予以配套奖励。据统计,2002年至2007年,我市已累计安排专利资金1378.3万元。

    为了动员乡镇科技管理部门做好专利的引导、宣传工作,我市还将专利工作纳入考核内容。一是纳入乡镇(街道)经济社会发展考核。科技进步考核总分为8分,其中专利考核占3分,每年下达考核指标,按完成情况进行加减分,并对当年被授权的发明专利在总分上每件加1分;二是纳入工业经济乡镇(街道)、经济开发区工业经济目标责任制考核内容。当年授权的发明专利每件加3分;三是将专利指标纳入科技进步先进单位评选内容。将万人授权专利数在5项以上作为“门槛”,按万人授权发明专利数多少进行排位计分;四是将拥有发明、实用新型专利作为企业申报各级企业工程技术中心、高新技术企业的必备条件。在评定科技进步奖时,将拥有核心技术的知识产权作为重要计分依据。

    诞生篇

    市科技和信息局提供了以下两组数据:2002年至今年7月底,我市申请专利9982件,其中发明专利534件,实用新型2186件,6年间年平均增幅24.8%。其中,2007年我市专利申请2367件,6年来均保持全省专利申请县(市、区)排名前6位。1985年《专利法》实施至今年上半年,我市累计专利授权7951件,其中,发明114件,实用新型1899件;2002年至今年上半年,我市授权专利6528件,其中发明98件,实用新型1471件,6年间年平均增幅25%。6年来均保持全省专利授权县(市、区)排名前5位,今年上半年,我市授权发明专利数首次列宁波市各县(市、区)第一。

    “数字看似枯燥,但真切地反映出我市企业在抢占技术制高点、构建核心竞争力方面迈出了意义非凡的一步。”市科技和信息局负责人说。

    在专利申请和授权量持续攀升的同时,我市专利的质量明显提高。2007年,我市外观设计专利申请和授权的比重,由2002年的79%和80%,分别减少到70%和71%,特别是发明专利申请和授权,2007年比2006年分别增长38%和25%。随着市场经济的全球化,为占领国际市场提升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我市企业已开始在国际上寻求专利保护,2002年至2007年底,我市17家企业已获得欧盟、美国等地授权发明专利11件、工业设计23件。

    “‘帅康’3G分层精控电热水器,之所以能走进‘鸟巢’、‘水立方’等北京奥运主场馆为奥运健儿提供服务,秘诀就在于公司掌握了领先国内外同行的3G分层精控专利技术。”帅康集团总裁邹国营说,“‘帅康’3G分层精控电热水器拥有3G分层专利精控技术,达到一胆三层、一机三用、个性定制的洗浴效果,产品的安全技术、节能技术、内胆技术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在专利技术迅速被产业化的同时,我市实施的专利示范(试点)企业工程正在加速推进。到目前,全市共有专利示范(试点)企业56家,其中省级示范企业18家、宁波示范企业10家、宁波试点企业4家。这些企业在专利申请、专利技术产业化、专利管理及激励制度建立、保护自身知识产权等方面,均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据统计,我市56家专利示范(试点)企业从2002年至今年上半年共获得授权专利2196件,其中,发明专利39件。

    利用篇

    专利一“响”,黄金万两。众所周知,获得一项专利,往往就意味着取得了某一领域的垄断权,占据了某一个市场空间,对品牌打造而言,这也就意味着有了自己的品牌高地。

    为此,我市积极引导企业将专利技术转化为经济效益,大力发展“专利经济”。近年来,我市共有5个项目列入宁波市级发明专利产业化项目,并有30个项目成为余姚市级产业化项目,相关企业获得补助500多万元。2007年度,全市有9件发明专利产品年销售额超亿元,13件专利产品年销售超千万元,30件专利产品年销售超500万元,专利技术和产品的实施率在90%以上,发明专利产业化程度前所未有。

    宁波嘉庆机械有限公司在几年前还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企业。可就是这么一个企业,攻克了电壁炉行业关键性技术难题,并掌握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火焰仿真发生器。这一技术获得了欧洲、北美等地16个国家的发明专利授权。凭借这一技术,嘉庆机械拥有了包括世界500强企业在内的众多重量级铁杆客户,嘉庆公司一跃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电壁炉生产基地之一。

    在帅康集团,每周至少有2项专利诞生,生产的吸油烟机一直保持全国销量第一;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第一块国产半导体工业用溅射靶材在江丰电子下线……所有这些,无一不是专利技术立了“头功”。专利技术已经成为我市企业在国际国内市场亮出自主品牌的最大信心源。

    以专利技术为核心的自主创新战略,有效改造和提升了我市的传统产业。我市立足家用电器、塑料模具、机械五金、纺织化纤等四大传统产业,积极实施了一批有利于推进产业升级的重大技术项目,大大增强了传统主导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在专利技术的强力支撑下,目前,我市参与制订国家、行业标准的企业已有30多家,制订的标准达50多项。

    大丰实业原是一家生产塑料座椅的民营企业,近年来,通过引进人才和开发技术,建立起省级技术研发中心,累计拥有100多项国内专利。凭借技术优势,他们与国际同行展开角逐,几年前首次跻身雅典奥运会场馆建设并获得了成功。在北京奥运会体育场馆项目竞争中,他们取得了70%以上座椅的订单。

    注入了科技元素的传统产业,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目前,我市的小家电制造业、灯具制造业、消防阀门制造业等近十个传统制造产业已经成为国内技术水平最高、生产能力最强的基地之一。

    专利技术被融入到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以后,我市经济发展也从主要依靠资源消耗、要素投入的“粗放增长”转到节约资源、能源的“集约增长”上来,实现了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的转变,产业技术水平全面提升,能源资源利用效率逐年提高,经济结构、经济发展方式得到有效调整和转变。目前,我市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达到34%。

    保护篇

    帅康集团在一种拥有专利权的灶具被某跨国家电企业侵权后,积极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迫使对方主动提出和解请求并将赔偿金提高到45万元。这一事件经众多媒体热炒,舆论的焦点不约而同地引向了专利保护。

    “获得某项专利授权,就意味着企业在某些技术领域‘跑马圈地’战略的成功。”帅康集团知识产权部负责人说,“一旦有人入侵你的专利‘领地’,就会有法律来保护专利持有方。”

    记者从市科技和信息局了解到,近两年,我市按照《专利法》、《专利行政执法办法》和《浙江省专利保护条例》等规定,运用行政和司法“两条途径,协调运作”的方式来保护知识产权,充分发挥行政查处知识产权侵权行为和调处知识产权纠纷立案迅速、程序简便的特点,及时制止侵犯知识产权的违法行为,维护了专利权人的合法权益和正常的经济秩序。

    早在2003年,我市就建立了市公安机关驻市知识产权(专利)管理部门联络室。为加强公安机关和知识产权(专利)管理机关之间的协作配合,我市建立了预防、打击侵犯知识产权违法犯罪的协作机制。在公安部门的积极配合和支持下,我市共调处专利纠纷案件50余起。自2006年7月宁波知识产权局委托市科技和信息局执法以来,该局累计受理专利纠纷案件30余起,到目前已全部结案。

    在保护知识产权方面,我市各相关职能部门间的协作尤为密切。平时,市科技和信息局遇到较大数量的专利侵权和冒充专利案件时,会积极跟公安、工商、打假办等部门取得联系,借助部门联动的力量联合采取行动,有的案件主动跟公安局经侦大队取得联系,共同联合办案。同时,市科技和信息局充分利用市公安局经侦联络室每月召开例会的机会,加强与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和联系。这样,不仅大大地提高了办案效率,而且日益增强了知识产权执法部门的影响力。此外,我市还借助媒体来曝光典型专利侵权案件,不但有效打击了专利侵权和假冒专利行为,维护了专利权人与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而且有效地向社会各界宣传了《专利法》,增强了人们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意识,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2006年,我市还被评为省专利执法先进集体。

    除了利用典型的专利侵权案来加强专利知识普及外,我市还每年举办2—3次专利知识讲座,分别对乡镇(街道)、高新技术企业、企业工程中心、专利示范(试点)企业的负责人和技术人员进行培训,同时利用科普宣传周、知识产权保护日集中宣传专利知识。为了进一步方便企业学习专利的相关知识,熟练运用专利制度,我市还编辑了《专利知识100问》作为专利科普资料和企业专利工作的参考书籍,分发给规模以上企业。

    隐忧篇

    不过,市科技和信息局负责人也颇为忧心地指出,虽然近年来我市专利事业发展迅速,不断取得喜人成绩,但专利质量与先进县(市、区)相比,差距较大,企业在专利应对、涉外专利保护等方面的能力显得不足,这跟我市的外向型经济发展水平不相称,跟我市在全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地位不相称。

    全社会专利意识还相当薄弱,专利数量和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首先申请专利保护的面不广。据市科技和信息局有关人士说,目前,我市仅有专利权企业1300家,大多数企业还没有申请过专利。且拥有专利企业相当集中,其中拥有5件以上专利的达到350余家,其累计专利数为6201件,占全市总量的78%;其次是创新能力不强,专利产业集中度较高。我市授权专利主要集中在家电及电器配件、灯具、工量具等三大产业,2005年、2006年和2007年,全市三大产业授权专利占全市专利总量的比例分别为:家电及电器配件为58%、47%和38%,灯具为10%、14%和17%,工量具为10%、8%和10%,授权的专利又是以外观设计专利为主,真正的技术创新少;再次是我市的专利质量不高,发明专利占比低,近三年仅占申请和授权量的5.8%和1.2%,远低于全省14.9%和5.1%及宁波市10%和3.4%的平均水平。

    队伍建设滞后,服务体系不健全。历年来,我市申请和授权的专利约占宁波市总量的五分之一,随着专利量的快速增长,管理机构已经难以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目前,海宁、义乌、诸暨、桐乡、临海、瑞安等地已在科技部门设立了知识产权局,新昌、永康、宁海、慈溪等18个县(市、区)均在科技和信息局设立了分管专利工作的科室,但我市专利管理工作挂靠在市科技和信息局科技合作科,没有列入编制序列,人员虽是专职,但占用的是其他岗位的编制。目前,在我市的企业专利管理机构除了51家专利示范(试点)企业外,其他企业都没有管理机构和专职的管理人员。同时,我市至今还没有独立注册的专利代理机构和专利代理人,不能满足企事业专利工作的需要。

    专利保护协调机制不够完善,专利保护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据悉,由于专利法律、法规赋予专利执法机关的法定职权比较抽象,缺乏相应的强制措施和操作性,对侵犯专利权的惩处不力,造成专利违法成本低、维权成本高,难以有效制止专利侵权行为。

    “所有这些,对我市企业在抢占行业技术制高点、产品升级换代、区域特色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以及在与长三角乃至全国各城市的比拼中,都将产生不利影响。”市科技和信息局负责人不无忧虑地说,“国内外企业对专利的争夺日趋激烈,跨国专利纠纷的版本在我们身边屡屡上演,包括改善专利结构在内的我市专利工作还任重道远,我们期待余姚专利事业明天更美好。”

精彩图片

商务进行时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