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网 > 产业市场 > 专题频道 > 2008 > 08年中央一号文件 > 点击关键词 > 正文
 
观察:"新农民"开辟新农业

打印本稿】 【进入论坛】 【推荐朋友】 【关闭窗口 2008年01月20日 16:39
    1月11日电2007年初,中央一号文件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新农村建设的着力点,既体现了持续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又进一步明确了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在一年的实践过程中,我们欣喜地发现,各路资金正在向农业流动,各方力量正在向农业汇聚,各样人才正在向农业聚集,现代农业建设迈出扎实一步。

    “补血”弱质农业

    2007年,吉林省通榆县新兴乡农民宫庆纪投资10万多元购买了1套大型拖拉机。春耕一季下来,宫庆纪翻地280公顷,纯收入达到3.5万元。“一套机械能顶上个小工厂,致富一家人。”当地农民形象地说。

    实际上,在宫庆纪的投资中,有2.88万元的政府补贴。近3年来,通榆县农机部门争取农机购置补贴资金累计达到490万元,带动农民投入购机资金3000多万元,共补贴发展各类机械500多台(套)。

    从小农经济到现代农业,一定程度上是“资金密集型”的嬗变,仅仅靠农村“自力更生”达不到建设现代农业的目的,必须有一个持续不断的资金支撑体系。2007年,中央财政预算用于“三农”的资金3917亿元,比上年增加520亿元,增长15.3%,增量和增幅均高于去年。

    在地方,吉林省2007年前7个月已经有75.8亿元财政资金投向“三农”,其中包括产业化贴息、农业综合开发、粮食直补、综合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和3项增产技术补贴、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等诸多项目。湖北省2007年支农投入超过120亿元,比上年增加16.56亿元。

    记者来到吉林省农安县农安镇北关村农民金耀兴家,大大的“玉米楼”满满登登。“从2004年开始,我们家每年到手的粮食直补、生产资料补贴、良种补贴、农机具补贴等就有1200多元,买化肥、调良种再不用犯愁,粮食亩产增长了50多公斤。”

    现代农业建设,也吸引了社会各界资金的涌入,农业成为不少企业的投资选择。浙江企业联合会会长任雪涛说,以前浙商的投资主要集中在房地产、建筑、商贸物流等领域,但随着传统行业竞争加剧,部分浙商转型势在必行,农业产业化为此提供了良好契机。目前,浙商投资农业已呈集群效应:浙江商人竺华福在湖北咸宁创办金色林果项目,集水果种植和农家乐为一体;宁波商人杨须红成立投资公司,准备进军绿色农业项目;而纺织业老板江云青,正打算投资规模养猪。

    多方会师“合力”初显

    在吉林省长春市双阳区齐家镇卧龙村,吉林省农科院的专家正在进行测产:玉米增收21万公斤、水稻增产1102.5公斤/公顷、大豆增收2552元/公顷……每一组数字都饱含增收的喜悦,而这喜悦得益于吉林农科院的科技帮扶。吉林农科院在齐家镇还建立了农业信息化科技专家大院,选派农业信息技术专家指导新农村信息化建设。

    “以前搞种植尽管有经验,但时常还要看‘老天爷’的脸色,现在俺靠气象绿色通道服务,就像给蔬菜大棚上了‘保险’,真正实现了小风险大收益。”河南省焦作市菜农李宝丰的底气来自于当地气象部门提供的专业化服务。

    近年来,焦作市气象部门探索建立气象绿色通道服务,根据不同农事季节需求,及时组织农业气象专家开展服务会商,并通过手机短信、电视节目、服务材料等方式进行服务。2007年1月至10月,焦作共解决气象影响农业技术问题523件,像李宝丰一样享受到“气象科技大餐”的农民已达3万人。

    除了为现代农业建设提供更专业、更有针对性的科技、信息服务,援建基础设施也是各部门参与现代农业建设的一个重要途径。吉林省梨树县孟家岭镇孟家岭村地处半山区,有近百公顷果树植栽在山上,一遇旱灾,严重落果,影响产量和效益。吉林省水务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了解这一情况后,多渠道争取资金100多万元,为该村果农打深水井3眼,引水上山,解决了果农增收难题。

    建设现代农业,离不开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参与带动。目前,吉林各类企业、中介组织参与农产品订单生产的积极性不断提高,并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态势。

    “新农民”开辟“新农业”

    2006年初,全国猪肉市场低迷,很多农民开始放弃养猪,有的甚至将母猪都杀掉了。吉林省东丰县东丰镇龙头村农民辛立觉得,如此反常的现象背后,一定孕育着巨大商机。于是,他筹集资金70多万元,在村里成立了广源牧业有限公司,购进良种猪300多头,聘用多名技术人员和工人。辛立还利用玉米秸秆发酵技术,取材村里剩余资源,解决饲料问题。

    经过1年多的发展,广源牧业现在年可出栏5000头育肥猪,转化当地玉米100万公斤,玉米秸秆25万公斤,解决了当地50名富余劳动力的就业。2007年村两委换届,辛立以高票当选村委会主任和村党支部书记。

    辛立发家致富带动全村,堪称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农民,这得益于他在吉林“一村一名大学生”项目的学习经历。辛立的玉米秸秆发酵技术就是学习期间获得的。吉林组织实施的“一村一名大学生”项目,被群众誉为“政府埋单、农民受益”的惠民工程。除此之外,吉林还推出一系列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计划,包括每村10名中专生培训计划、农产品经纪人培训计划、新型农村青年带头人成长计划等。

    值得注意的是,在现代农业建设过程中,越来越多的返乡创业民工成为一股强劲力量。农村人才回流,带回技术和市场信息,形成以某个专项农产品生产和加工为“龙头”的规模化经营,达到了“一人创业带动一方农户致富”的效果.
 
来源:半月谈
数据载入中...
数据载入中...
数据载入中...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数据载入中...
数据载入中...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