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革新不断发展不止
2007年11月09日 11:50
来源:中国经济网
王涛 伊佳 王辉 张燕玲 田径
[
发表评论
] [
推荐朋友
] [
关闭窗口
] [
打印本稿
]
“吃货”的世界
· [
食品
]
月饼税再掀波澜或刺激企业“合理”避税
· [
房产
]
北京第一高楼"中国尊"将开工 108层510米
· [
电子
]
央行如期发放二批支付牌照 13家企业获牌
· [
产业
]
中国400位富豪身家接近全国居民储蓄1/10
· [
产业
]
47号公告"真身"面世:无关个税 锁定楼市
· [
房产
]
恒大被曝违规大范围内部认购员工七折购房
宝马版变形金刚!
无线通信:沧海桑田十年间
十年如白驹过隙,但对于无线通信已是沧海桑田。
在十年前,美国的高通公司还没有完全摆脱可能夭折的命运,为了CDMA能够被运营商接受,高通四处游说,但今天的高通已经成为每个无线通信经营者所必须研究的对象。
十年之前,我们看到的只是手机对于个人地位的诠释,但如今,手机已经迅速地在这个社会的草根阶层得到普及。
3G是在十年前由FPLMTS(未来公用陆地移动电信系统)正式更名得来的,而FPLMTS的概念雏形在近十年的发展过程中已经被业界修订得面目全非。在3G的空间里,正在承载着并不断添加着人们光怪陆离的梦想。
我们也可以回想,在1998年,蓝牙概念的火爆并不亚于今天的3G。但在今天市场中觅得其所的蓝牙,显然与当初的期望值距离甚远。但不管怎样,在个性化需求的驱动下,诸如蓝牙、宽带无线接入、无线局域网等无线技术在近十年都在一定范围内得到了普及性的发展。有希望之星,也有失意英雄,凡此种种,不一而足。有人称20世纪90年代是无线通信技术“爆炸性”发展的年代,而21世纪前十年将会是无线通信技术更加成熟和广泛应用的年代。现在的我们正位于这两个时代交错替换的区间。在过去十年间,全球无线通信迎来了自己的黄金发展期,而在聆听无线通信铿锵足音的同时,我们也分明感受到了无线时代的到来。
数据通信:体验互联网的力量
传统电信网的垄断地位在上世纪90年代初由互联网的普及而打破。互联网的迅速崛起使用户的消费方式、信息的沟通方式、公司的组织工作方式以及电信运营商的运作模式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这一系列变化的根源来自于互联网的基础——IP技术。
IP技术的最大特征就是端到端理念,它打破了传统电信专网的复杂和难于管理等特性,将通信引入了更加普及的层面。从20世纪80年代的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技术,到基于异步传输模式(ATM)的宽带ISDN,直到2000年后流行起来的IP+MPLS(多协议标记交换)技术,在漫长的演进过程中,IP获得了最后的胜利。
随着近年来MPLS、IPv6等技术取得的长足发展,使IP应用于具有高可靠性保护的电信网中成为可能。自2003年,中国电信便开始筹备建设一个全新的IP承载网,它将承载NGN、3G、VPN等所有面向未来的重要业务。到2005年岁末,这个网络已经初步建成。紧随其后,中国移动、中国网通的IP骨干网建设也一次展开。有专家预计,未来十年将是IP网一统天下的十年。
IP技术的发展也为设备的大规模革新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路由器技术,在吞吐量、处理能力、线速、实现机制等方面,路由器设备已经完成了质的飞跃,而T比特级路由器的出现更标志着一个新纪元的开始。
重大技术演进及变革往往带来新竞争者的大量进入与市场格局的重新调整。互联网的发展在给电信企业带来巨大机会的同时也带来了更多的挑战,如何融汇互联网的自制理念,让它成为可管理电信网的一个可靠补充,提高业务收益,运营商还需要在经营模式上做出大量调整。
运营支撑:电信信息化十年破局
时间追溯到十年前,国内电信信息化的进程刚刚开始。大刀阔斧的信息化建设成就了国内电信运营与管理模式的一次革命。以“97工程”为标志,电信企业的信息化沿革就在一次又一次的自我否定和自我升华中不断前进。
十年前,利用信息化手段来提升应用的效率,是促使电信运营商们对相关建设投入如此巨大热情的初始动因,而在十年后,信息化仍旧是一个工具,但它所要关注的重点已经从应用转向服务与营销。
正是这种转变,让曾经在电信领域独大,并垄断着整个行业市场的电信运营商们开始在竞争的压力下扭转思路,以一种平易近人的面目出现。而CRM、商业智能也随之成为了运营商了解和把握客户心理的重要工具。
即便是作为电信支撑体系核心的计费系统,也在需求日益多样化的大环境下,不再固守语音的阵地。越来越多面向数据业务的功能开始融入进来,在将计费变得日益复杂的同时,也将大众的生活点缀得多姿多彩。
回首信息化十年,有一些东西在坚持,有一些东西在变革,唯一不变的就是信息化正以它传奇般地发展速度穿越行业的界限,成为整个社会须臾不离的重要元素。
光传输:实现跨越式发展
翻开光通信产业发展的十年长卷,从PDH到SDH的转变,从2.5G到10G、再到40G的跨越,无不留下了光传输与光同速的深深烙印。
对网络容量的不断追求是光传输发展中永恒的主题。DWDM的出现打破了骨干网拥堵的僵局。从8、16、32个波长到100个波长的商用,DWDM在一路荆棘中走向成熟。然而当骨干容量得到缓冲时,数据业务的飞速增长又使城域网成为网络流量的瓶颈。在组网灵活、易扩展、易管理的共性下,折衷了容量和成本的CWDM成为城域网扩容的最佳人选。可以说WDM以其独特的技术优势已成为光通信领域竞争的制高点。
随着电信运营市场竞争的加剧,网络需要承载的业务类型大幅增加。如何在单一的基础网络中实现多类型业务的有效承载,成为运营商关注的焦点。基于SDH的多业务传送平台,MSTP还是给光传输的发展带来了更多惊喜。它将SDH对实时业务的有效承载和网络二、三层技术所具有的数据业务处理有机地结合起来,增强了传送节点对多类型业务的承载能力。为了满足客户层对以太网业务性能的要求,经历了频繁更新换代的MSTP将MPLS和RPR融入其中,有效提高了以太网的业务性能和组网能力。
也许时间的流逝可以让更多的新技术从幕后走向台前,但是多业务承载和大容量传输主导现在以及未来,光传输发展已成定势。
终端:从2G到3G的跳跃
1994年,随着广东省建立第一张省级GSM无线网络,中国通信进入了一个黄金的GSM时代。而终端技术的突飞猛进无疑是这个时代不可或缺的一道风景。爱立信GH337成为了当时中国市场上第一款GSM制式的手机产品。风风雨雨十余载,手机终端的技术演进正是中国GSM发展的一个缩影。从单频到双频(如诺基亚6150、摩托罗拉V998、三星A-188),再到后来的三频(以摩托罗拉的L2000为代表),G网手机经历着射频技术的不断革新。
与此同时,多功能性史无前例地成为了手机技术演进中的新亮点。这种体现早期主要集中在由黑白屏到多色屏幕,再到色度更加丰富的彩屏。后期则集中体现在多媒体应用功能的增加。十年历练,今天的手机已经完成了由简单的通话工具,向集成了短信(甚至彩信)、视频等各种多媒体功能于一身的复合型终端产品的蜕变。此外,一些额外的新技术在终端产品上的应用(如折叠手机、全中文手机、手写手机等)也成为终端十年历程中不可抹煞的风景。十年磨一剑,今天,GSM已经显露了去意,取而代之的将是呼声强劲的3G技术。但手机终端在过去G网十年中所表现的顽强活力,将永远铭刻在通信发展史的里程碑上。(通信产业报)
延伸阅读
精彩图片
网友评论
目前已经有
条评论
发言最多为2000字符(每个汉字相当于两个字符)
热点新闻评论
请您注意:
·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
·请注意语言文明,尊重网络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中国经济网新闻跟帖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您在中国经济网发表的言论,中国经济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发表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新闻跟帖管理员反映。
商务进行时
精彩图片
产业专题
·
三保行动 我们一起出发
·
第六届世界互联网大会
·
第18届中国企业领袖年会
·
推动中国
企业家
王兴注定“永无宁日”
雷军要警惕“胜利病”吗
·
何小鹏:未来20年内飞行汽车有望形成万亿美元级市场
·
叶国富接过永辉方向盘
本网专稿
·
福建省公共数据赋能产业发展第一批重点培育示范场景发布
·
【图解】中外学者谈关税“冲击波”:美国仿制药市场或承压
·
市场监管总局和中消协联合发布防范“保健品”诈骗消费提示
·
第一季度检验检测行业综合景气指数100.4 发展稳中向好
·
第八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开幕!超百个互动体验项目亮相现场体验区
·
2025中国信息协会数据要素应用创新大赛正式启动
当前位置
中国经济网
>
产业市场
>
专题频道
>
2008
>
信息改变生活
>
首屏内容
>
历史天空
> 正文
中经搜索
商务地带
人民网
新华网
中国网
中国日报网
国际在线
CNTV
中青网
中国台湾网
中广网
中国西藏网
中新网
中工网
光明网
百度
新浪
搜狐
网易
凤凰
腾讯
和讯
友情链接
国家机关
地方政府网站
地方新闻网站
媒体网站
中央企业
金融机构
热点网站
财经网站
电子商务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