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s]移动通信事业诞生_中国经济网——国家经济门户

[80s]移动通信事业诞生

2008年11月09日 11:33   来源:中国青年报   


    秦皇岛市邮电局根据市政府的决定,着手委托编写技术规范书,并组成班子发询价书,开始商务谈判。经过艰苦努力,并报市政府和原河北省邮电管理局同意后,于1984年12月8日秦皇岛市邮电局与瑞典爱立信公司签订了引进通信设备合同。除了引进长途程控交换设备外,还引进了450兆频率的移动通信系统。这也是中国通信行业与爱立信公司的首次合作。

    1985年国家制订了移动通信系统标准,明确了移动通信的频率标准为900兆。为了尽快统一移动通信的频率标准,邮电部非常关心秦皇岛的移动通信设备的建设情况,一方面通知秦皇岛邮电局暂停450兆频率的移动通信系统的建设,另一方面与爱立信公司紧急协调,配合好秦皇岛邮电局900兆移动通信系统的建设工作。1986年4月5日,秦皇岛派出代表团赶赴瑞典爱立信公司,讨论合同执行中的相关问题,将移动通信由450兆改为900兆。此次与爱立信的合作,共签订了78万美元的移动通信设备。其中包括一个基站、一个控制信道、六个话音信道、一个50瓦发射机、容量2000用户的交换机、100部移动电话机(车载台、手持机各50部)。

    秦皇岛的移动通信设备安装调测工程得到各级领导的格外关注,邮电部领导经常过问工程进展,广州邮电局也派人参预工程的安装学习、设备的调测。1987年7月16日,秦皇岛市邮电局顺利的打通了全国第一个模拟手机电话,为广州引进移动交换设备安装调测积累了经验。

    广州邮电局在充分学习秦皇岛邮电局安装调测移动电话经验的同时,从1985年也开始着手建设移动通信的建设,为顺利开通第一张商用移动电话网络做着积极的准备工作。1985年,摩托罗拉在得知中国要兴建移动电话网络的消息后,首先在广州的东方宾馆举行了一次关于模拟网的演示,广东省邮电管理局从事无线工作的20多位技术人员都去进行了交流。从此以后,无线处的人员就不断地与国外进行有关模拟网技术的交流,了解国际移动通信技术发展的情况。不少国外厂商也跑来和广东省邮电管理局接触,希望进行合作,甚至也有国外厂商提出免费出设备(因为当时外汇紧张),由管理局负责经营,商用后实行利润分成。管理局的领导经过慎重考虑后,认为还是应该自己干,并找到了当时已开通模拟网的香港运营商CSL准备进行合作。由于前期已经有了很好的市话合作基础,CSL还提出为广东上模拟网提供10年的无息贷款,所支持款项将从CSL应支付给广东的漫游费中扣除。

    有了资金的支持后,到了1987年,广东省邮电管理局为配合六运会的召开决定上蜂窝移动通信,当时的北京传输所移动通信组组长卢尔瑞带队前去为管理局做了网络规划,并最终经过激烈的争论后,在爱立信和摩托罗拉之间确定了爱立信厂家的产品,认为爱立信的产品更助于以后的联网和漫游,因为爱立信走的是国际电联的标准,而当时的摩托罗拉则采用的是本国标准,对漫游方面的关注不如爱立信。

    经过近2年时间的努力,广东邮电终于在1987年11月18日开通了全国首张模拟移动电话商用网络,为今后大容量蜂窝式移动电话网络在全国整体实现商用奠定下坚实的基础。

    设备采购引入竞争机制手机漫游成难题

    直到后来全国开始了大规模的模拟网建设后,仅仅爱立信一家的产品和服务都远不能满足当时建网的需要时,邮电部决定引进摩托罗拉的设备,这也是为了引入市场竞争机制,促使模拟网设备的价格有了较大幅度的下降。而实际上,由于初期人们对移动网的认识有限,总认为它是市话的延伸和补充,同时资金也有限,模拟网发展的并不是很快。尤其是到了20世纪90年代初,数字通信的风声开始起来了,人们在模拟网上的投资也就愈发显得谨慎。

    在各地引进摩托罗拉设备后,由于两家产品组建的网络所使用的频率不同,人们通常把用爱立信设备组建的模拟网称为B网,把由摩托罗拉设备组建的网络称为A网。B网使用的频率是900~920MHz,A网使用的频率是920~940MHz。广东一直使用的是B网,紧跟其后开通的北京则是A、B两网并存。

    在模拟网开通初期,由于各地的网络还没有互联,导致不少经常出差的用户要同时配备若干个手机号码,每到一地就换一个号码,非常不方便。所以在引进模拟网不久,我国就开始就联网漫游问题进行讨论。而当时的实际情况是,A、B两网各自之间的联网不成问题,但A、B网之间的联网就成了很让人头疼的一件事,原邮电部还为此专门成立了漫游联网工作租,负责两网之间的漫游联网工作。最初两网之间采取的是人工漫游的方式,直到1995年才发展为自动漫游。而此时的GSM数字网络已开始大规模的建设,邮电部的专家们也吃够了A、B两网互联漫游的苦头。

    
精彩图片

商务进行时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