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销网以贴心服务助建新农村
2008年11月09日 11:53
来源:中国经济网
[
发表评论
] [
推荐朋友
] [
关闭窗口
] [
打印本稿
]
“吃货”的世界
· [
食品
]
月饼税再掀波澜或刺激企业“合理”避税
· [
房产
]
北京第一高楼"中国尊"将开工 108层510米
· [
电子
]
央行如期发放二批支付牌照 13家企业获牌
· [
产业
]
中国400位富豪身家接近全国居民储蓄1/10
· [
产业
]
47号公告"真身"面世:无关个税 锁定楼市
· [
房产
]
恒大被曝违规大范围内部认购员工七折购房
宝马版变形金刚!
中国的农村市场是一个潜力巨大的市场,是电信企业新的增长点和可持续发展的源泉。所以无论从国家的角度还是企业的角度,农村市场都是很重要的,但农村通信市场又是一个相对不成熟、充满一定风险的市场,如何能够规避风险,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是各电信运营商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中国移动通信在实践中认识到,改善农村通信相对落后的状况,真正把移动电话使用起来是关键。所以,中国移动把县域市场列为发展重点,加大县、乡、镇、村的移动通信服务设施建设力度,铺就了一张高效的营销网络。
网点设到咱家里
在河南省平顶山市远近闻名的“回族手机村”——尚西村,葛老汉拿着新手机兴奋的逢人便说:“俺不用进城办手机就用到了城里人的手机啦!”尚西村村民以回民为主,主要从事屠宰、养殖等工作。中国移动通信为方便村民办理各项业务,除在当地建设了两个营业厅外,还设立了多个代办点。该村目前手机用户已达到520余户,平均每家有两部手机。
中国移动通信在努力提升农村网络覆盖水平的同时,不断丰富和完善业务受理渠道,努力拓展农村市场。为了让农民更好地享受到中国移动通信的服务,中国移动通信提出了“一县一店、一乡一点、一村一人”的渠道代理服务口号,大力开展农村分销及服务网络建设工程,在“一镇一厅”基础上,已基本上实现“镇镇有营业厅,村村有代办点”,实现了农村服务网点的无缝覆盖。把渠道建到农民的家门口,方便农民使用,让广大农民群众用的上移动网络。仅中国移动通信河南公司实施的“百店、千车、万站”工程,就在当地农村地区增加500多个营业厅,开通1000多个流动服务车,设立10000多个乡村代办点。而通过“千百工程”,中国移动通信西安公司就为被誉为“画乡”的户县(西安八个郊县之一,农业大县,面积1255平方公里,人口56.8万,其中农业人口83.16%)开办了17个自办营业厅和23个移动服务厅,同时还在全县512个自然村设立了移动代办点,从根本上解决了广大农民办理业务和缴费的问题。
于是一批“手机村、手机乡镇”在冰天雪地的黑龙江、在夏日炎炎的海南、在荒凉凄清的大漠孤村、在袅袅炊烟的江南水乡不断涌现出来。据国家统计局数值统计,2000年,每百户农民家庭拥有手机4.3部,而到了2004年底,增长到34.7部,2005年底达到40部,5年增长近10倍。这个数字的递增与中国移动通信的贡献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手机飞进咱手里
2002年,湖北金泉村村委会前人头攒动,比选村委会主任还热闹。原来今天起村里就能通电话了,中国移动通信放号小组进驻金泉村正式开始受理业务了,这对村里已是一喜。更没想到,预存话费就送手机,还免费给号。村里一下子沸腾了。
我国农村地域广阔,人口众多,地区发展差异大,农村由于受经济发展水平所限,广大农民支付能力仍然很低。同时农民“三低”(即低组织化程度、低文化程度、低经济承受能力)的特殊性决定了信息终端要多样化、“简易化”,满足易学、经济、可靠等特点。
信息终端可以说是深入推进农村市场拓展的的一个瓶颈。为了照顾买不起手机的农民,中国移动通信在各个地区做了一些类似固定公用电话的通信手段,如云南在完成移动通信的覆盖后,推出了一些固定模式的公用电话,公用电话终端由移动无偿提供农村使用。
此外,中国移动通信特别定制了一批适合农村使用的功能简单、成本低廉的手机,便宜的也就300多元一部,并配合推出了“绿色田野计划”,使收入低的农民也能广泛享受到中国移动通信提供的服务;同时,中国移动通信广开思路,通过多种渠道,让农民用上价格便宜的手机。中国移动通信河南公司计划今年再向全省农村投放150万部500元以下、质优价廉的品牌手机,同时准备实施“欢乐1+1”计划,通过结对捐助的方式,发动城市用户为农民朋友捐助旧手机,帮助相对贫困的农民使用手机,河南移动将会对捐助客户给予奖励。
针对广大农民消费者关心的资费问题。中国移动通信通过企业的规模发展,有效降低农村移动通信服务价格,使农民花更少的钱就能享受到最好的移动通信服务。中国移动通信各地分公司根据当地农民需要,适时推出“乡情卡”“基站通”、“小康卡”、“合家欢”、“贺岁卡”、“移动IP商务电话”等一系列的产品,最大限度降低资费,满足农民需求。据悉,河南移动计划今年向广大农民客户提供总额5亿元的话费补贴,进一步方便更多农民用的起手机。
服务送进咱心里
有了优惠的资费和良好的网络,仍不能达到中国移动通信的要求。中国移动通信切实落实“让困难地区的农民享受到国际一流的服务”的承诺,通过“一县一店、一乡一点、一村一人”的渠道代理服务制度将移动的营业厅设到农民的家门口,为农民提供“一站式”服务,农民在家门口就解决了手机交费和维修等问题。同时,中国移动通信还适时推出了“短信充值”和“空中充值”业务,进一步解决农民缴费难和小面额缴费的需求,免去了奔波之苦,让农民在村里就享受到了同城里人一样的优质服务。在全国第一人口大省河南,中国移动通信河南公司在2005年5.17世界电信日之际向社会郑重承诺:加强农村网络覆盖率,使全省农村网络覆盖率由目前的96%提高到99.9%;新建1000个以上农村营业网点,确保全省98%以上的乡镇、行政村有营业服务网点,让农民足不出乡就能办理移动业务;加快农村电子服务体系建设,推出空中充值等服务,解决农民缴费难问题,满足小面额缴费的需求。
同时,中国移动通信还借助村通工程为农民送去更多更好的信息服务,让信息切实成为农民生活和发展上不可缺少的良师益友。针对不同地区农村和农业的不同发展状态,推出及时方便的信息服务。分别在广东推出“农讯通”、在河南推出“信息富农工程”、在重庆推出“移动农网”、在陕西推出“农信通”、在福建推出“农村信息服务平台”等。其中在四川推出“农业经济信息网”、2元包月的服务费颇受农民欢迎,仅开通2个月就有20多万户农民客户加盟。
在东部地区,山东的寿光蔬菜集团在中国移动通信山东公司配合下共同开发出国内第一家蔬菜电子拍卖中心——蔬菜日报移动平台系统,该系统包含蔬菜价格、电子拍卖、病虫害防治等众多信息。中国移动通信为广大农民拓出了广阔的市场。而寿光蔬菜集团也成长为集育种、种植、购销和深加工出口于一体的企业,成为全国151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之一,年交易量超过15亿公斤。同时,中国移动通信不满足于仅仅给农民送致富的“金钥匙”,进一步完善服务,中国移动通信在江苏涟水推进“农村合作医疗信息化”,实现县乡、乡乡互联,医疗信息和医保综合信息共享,为农民防病、治病提供服务。
在中部地区,中国移动通信河南公司面向农民开展信息业务达20多项,40万农民成为该公司“农信通”客户,他们可通过手机随时查询天气预告、种植、养殖、加工、市场行情等各类信息,并且可以自主发布供求信息,开展交易活动,改变以往“望天收”、农产品无法即使售出的局面。据悉河南移动计划到年底发展“农信通”用户到320万。
在西部地区,中国移动通信重庆公司推出了“移动农网”短信系统,设立农村市场信息、政策信息、科技信息、劳务信息、食品保健等多个实用栏目,方便了农民获得生产、生活信息,加速贫困地区的脱贫致富步伐。
针对信息服务在各地农村市场的重要性,中国移动通信拟在2006年建设一个真正的适合农民、带有公益性的通信平台。平台不仅可以指导农民科学种田,还可以为农民提供生老病死、子女求学、教育医疗、求职商务等大量信息。平台采用电话接进的方式,原则是“人工服务为主,信息服务为辅”,接线员把通过在互联网上获取的各种日常知识和信息无偿提供给农民,只收取低廉的通信费用;对于特殊的信息则实行有偿定制。
中国移动通信付出了很大的努力和代价让广大农民切实感受到了移动通信对于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实际意义,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也在中国移动通信不断提升的服务中悄悄前进着。而有9亿农民的中国农村也正给中国移动通信一个广阔的市场前景,中国移动通信的企业发展也会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而奏响新的篇章。
延伸阅读
精彩图片
网友评论
目前已经有
条评论
发言最多为2000字符(每个汉字相当于两个字符)
热点新闻评论
请您注意:
·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
·请注意语言文明,尊重网络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中国经济网新闻跟帖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您在中国经济网发表的言论,中国经济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发表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新闻跟帖管理员反映。
商务进行时
精彩图片
产业专题
·
三保行动 我们一起出发
·
第六届世界互联网大会
·
第18届中国企业领袖年会
·
推动中国
企业家
雷军要警惕“胜利病”吗
何小鹏:未来20年内飞行汽车有望形成...
·
叶国富接过永辉方向盘
·
对话小鹏汽车何小鹏:我希望走慢一点,少摔跤
本网专稿
·
看税收走基层丨 合规经营稳科创 税收优惠助力绿色发展
·
【图解】市场监管总局重拳出击!食用植物油专项整治行动开启
·
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再缩减 “宽准入”红利赋能经济社会发展
·
国家免疫规划会否纳入新的疫苗?国家疾控局:正在研究
·
【图解】一季度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增长5.7%
·
新修订《采用国际标准管理办法》6月1日起施行 助力扩大标准制度型开放
当前位置
中国经济网
>
产业市场
>
专题频道
>
2008
>
信息改变生活
>
经济生活
>
农业信息化
>
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商务地带
人民网
新华网
中国网
中国日报网
国际在线
CNTV
中青网
中国台湾网
中广网
中国西藏网
中新网
中工网
光明网
百度
新浪
搜狐
网易
凤凰
腾讯
和讯
友情链接
国家机关
地方政府网站
地方新闻网站
媒体网站
中央企业
金融机构
热点网站
财经网站
电子商务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