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网惠三农 中国移动助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_中国经济网——国家经济门户

三网惠三农 中国移动助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2008年11月09日 14:28   来源:中国经济网   


    信息富农网——让农民用得好

    长期以来,中国移动通信利用移动通信平台,结合各地农业发展的特点和信息需求,促进农业信息化发展,全国各移动通信企业创造性地开发了“农技信息查询系统”、“农信通”、“移动农网”等方便农民使用、有效促进农业信息化发展的应用模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根据今年中央一号文件要求,中国移动通信将进一步发挥移动通信的优势和特点,更好地促进农业信息化建设。

    首先,中国移动通信正在搭建优质高效的移动信息化平台,为农业信息化提供新的实现渠道。中国移动通信充分利用移动通信基础网和移动互联网等现有资源,进一步加大无线宽带等接入网建设,以无线与有线结合的方式提供互联网接入能力,增强面向农村地区的综合信息服务能力,向农村地区提供移动话音业务、数据业务、互联网接入及其它特定应用业务的移动信息化解决方案。

    第二,中国移动通信加强涉农信息资源的整合,打造“农信通”系列产品,为农民提供方便、快捷、实惠的信息服务。中国移动通信旗下各省公司与各农业部门开展广泛合作,利用移动方式建设农村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加强面向农村的粮、棉、果、菜、花、畜等农业信息资源库的建设,强化科技兴农信息、农产品流通信息、农业保障信息、农村百事通信息等综合信息服务,让农民更快更准确地掌握政策信息、市场信息和供求信息。针对农业生产、农产品供销等整条农业生产链的特点和需求,提供一整套信息化服务。

    此外,中国移动通信还加强农民的信息化培训,帮助解决农民信息技术薄弱的问题,真正实现信息化的下乡、进村、入户。借助日益普及、方便快捷的移动通信传播手段,开展农民信息化普及工程,加快实现农业信息服务的网络化。同时,中国移动通信计划以短信等形式向农民宣传党的农业政策,加强科技培训,倡导健康文明的新风尚。

    对农村,中国移动通信是信息化发展的推动力。通过移动通信网络在农村地区的建设,使长期以来信息闭塞的乡村打开了通向现代化的信息之路。一片片“信息绿州”呈现在西部农村,陇南的茶叶、新疆的水果、宁夏的枸杞都走出了大山。很多还没有通路、通电的农村地区(如四川凉山州的一些村庄),率先解决了“电话通”问题,信息成为用信息化技术服务“三农”的先行官。

    对农业,中国移动通信是产业发展的起博器。中国移动通信通过与当地农、林、渔等政府部门的合作,整合农业信息,提升信息服务的准确性、及时性和有效性,推进了农业信息服务模式的不断创新,充分显示了中国移动通信不受地域限制、灵活方便的移动信息专家优势。

    对农民,中国移动通信是增收致富的好帮手。通过“农信通”、“农经网”、“气象通”等各类农业信息发布平台,中国移动通信让农民能够随时随地的掌握农业信息。同时,中国移动通信正在建设农村信息平台实现了和农民的双向互动,科学种田、经济商务、教育医疗等各个方面都可以咨询。天气变化、市场价格等农民非常关心的信息的获得以及农民与专家的互动,对于农民增产增收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渠道服务网——让农民用得起

    在为农村建设网络过程中,面对着自然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程度差别很大的广大农村,如何让农民用得起,成为中国移动通信特别关注的问题。为了落实国家号召,中国移动通信利用自身营销、产品、服务优势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为满足农民通信需求,壮大县域经济,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

    中国移动通信把县域市场列为发展重点,加大县、乡、镇、村的移动通信服务设施建设力度,加快农村移动通信发展。一是重视农村地区服务营销体系建设。采取自建、合建、代办代销、电子营销等多种方式,加强农村服务营销网点建设,扩大农村服务营销网辐射范围,逐步落实“一镇一店,一村一人”等要求,力争实现在有网络覆盖的地方就有营销服务网点,让农民在家门口就能方便快捷地开通、办理各种移动通信业务。二是重视提高农村移动通信营销服务水平。着眼于农村市场深度拓展,将现有通话、短信、彩铃、无线上网等业务,根据农村消费特点进行合理捆绑销售,开发推广适应农村需求的短信咨询、移动气象、移动询价、无线定单、电子农务等服务产品,促进精细农业发展,挖掘增收潜力,为农民开辟一条致富的新途径。同时,针对农民外出打工的特点,开发和提供面向农民工的特色移动通信服务。三是合理确定农村移动通信的服务价格,鼓励农民多用电话。专门为农民定制低价位、方便实用的“农民手机”,降低农民使用移动通信的门槛。此外,中国移动通信决定通过企业的规模发展,有效降低农村移动通信服务价格,使农民花更少的钱就能享受到最好的移动通信服务。
精彩图片

商务进行时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