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严把产品质量 保障市场供应

2008年09月29日 12:51   来源:经济日报   
    “三鹿奶粉事件”发生以来,上海市快速反应,及时有效地推出各项举措,确保了乳品市场安全和稳定。目前,上海奶品生产、销售秩序良好,消费者心态平稳。

    监管部门严格把关

    9月12日,上海百联集团所属联华超市公司、农工商超市集团等企业迅速启动了三鹿婴幼儿奶粉封存、下架、召回程序,第一时间通知各业态、地区公司按国家要求,切实做好问题奶的处理工作。

    9月16日,上海市工商、技监、农业、流通等领域职能部门以及主要奶制品生产企业光明乳业,共同公布近期对问题乳制品事件的监管和处理信息。上海市质量技术监督局表示,经过有关部门的严格检测、全程监督,可以确定9月17日后上海生产的所有乳制品质量安全,没有受到三聚氰胺的污染。

    上海市农委9月18日紧急部署四项工作:一是展开原料奶质量安全专项检查,成立专项检查工作小组,9月20日前对上海所有奶牛场的原料奶进行三聚氰胺检测,做到100%全覆盖;二是加强饲料安全监管,近期对上海奶牛饲料生产企业和奶牛场自配料进行全面检查;三是加强奶牛场管理,加快推进标准化生态奶牛场建设,加强奶牛场动物防疫工作,推行健康养殖模式,坚决打击原料奶掺假制假行为,提高原料奶质量安全水平;四是加强原料奶收购环节的管理,进一步完善第三方质量监督检验制度,把三聚氰胺作为原料奶控制的一个强制性检测内容,同时加强原料奶运输环节的管理,消除质量隐患。

    9月20日,百联集团、农工商超市集团等收到上海市政府下达的有关做好问题乳制品定点退货工作的通知,各集团在19个区县共设立了联华、世纪联华、华联37家门店为定点退货处。值得一提的是,百联集团责成各相关企业必须及时筹集一定资金,以应对集中退货;同时积极组织合格的乳制品货源,确保乳制品不脱销、不断档、不涨价。

    截至9月23日,上海质监部门共对325批次乳品原料和381批次乳制品产品实施批批检验,已有301批次2721吨乳制品经检验合格后出厂销售。同时,上海市工商管理和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对全市范围内的批发市场、集贸市场、超市、食杂店开展了拉网式逐户清查。据统计,9月12日至23日,上海市各级工商部门共出动执法人员11827人次,检查市场2356个次,检查各类经营主体34830户。此外,上海市对乳制品生产企业的驻厂监管已经全面展开,质监部门共派出65名监管人员组成17个驻厂监管组到上海所有乳制品生产企业实施驻厂监管,对每批拟上市的乳制品进行三聚氰胺等安全指标检测。

    从9月23日开始,上海市农委牵头,会同食品药品监管、卫生等多部门,在上海组织开展为期1个月的奶站及原料奶质量安全监管专项整治行动,以彻底消除影响原料奶质量安全的各种可能因素。目前,上海各厂家生产的奶制品均可上网查询。以9月26日为例,上海有8家乳制品生产企业正常生产,有186批次共1285.2吨奶粉、液态奶、奶酪等乳制品经检验合格后允许出厂销售,各批次出厂产品的详细信息可以在上海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网站和东方网上查询。

    生产企业加强管理

    上海质监部门表示,从牧场到市民餐桌,当前整个上海奶制品生产必须“过三关”。

    首先是原料关。光明乳业负责人表示,上海光明荷斯坦金山种奶牛场是上海最大的奶源产地,这里每天向上海乳品企业供应约90吨新鲜原奶。在这里每头奶牛身上都带有“电子身份证”吊牌,将奶牛的各项指标随时发送到牧场的数据中心。每批原料奶上生产线之前,都会取两份样品,一份由光明乳业自检,另一份交给第三方检测机构————上海乳品质量监督检测站进行检测。据光明乳业质量总监钱莉介绍,每批进厂的原料奶都会经过20多个项目的检测。

    其次是生产关。光明乳业旗下的光明乳品八厂专门生产各种酸奶产品。这里从原料预处理到配料、杀菌、发酵、冷却、灌装都是机械化运作,密闭管道中的原奶经过各道工序变成酸奶,始终保持“不见光”的状态。600平方米自动化车间,全部用玻璃密封,车间内几乎没有工作人员。钱莉告诉记者,整个厂区的操控通过中央控制室的4台电脑完成,工作人员始终看不到牛奶,只有在最后的装箱流程时,才能接触到包装好的成品酸奶。

    再次是出厂关。从9月17日开始,所有乳制品企业的每批原料、产品都要经过政府驻厂监管人员的严格检验,每一批原料、产品经检测全部合格,并经驻厂监管人员签字后,方可出厂。光明乳业旗下工厂已经着手配置能检测三聚氰胺指标的设备。

    钱莉表示:“产品的安全,原料是关键、工厂完善的产品形成过程管理是保证,我们将持之以恒,为消费者提供安全的产品。”

    市场逐步恢复平稳

    据上海市经委介绍,上海20家乳制品生产企业中,6家生产婴幼儿奶粉,14家生产液态奶和奶制品。除上海晨冠乳业、花冠乳业公司、上海熊猫乳品公司、上海宝安力乳品公司4家奶粉厂家停产整顿之外,其他企业均生产经营正常。

    上海市畜牧办主任张苏华表示,截至8月底,上海市共有奶牛场119家,存栏奶牛5.77万头,其中成乳牛3.11万头。今年1月至8月,上海平均日产660万吨原料奶,95%由光明乳业统一收购;此外,上海现有奶牛饲料生产企业10家。9月12日以后,上海市农委对所有奶牛场和奶牛饲料生产企业进行100%全面检查,截至目前,原料奶和奶牛饲料未检出三聚氰胺。目前上海郊区奶牛生产基本保持稳定,原料奶收购秩序正常,价格维持稳定。

    上海市农委正密切关注市场乳制品的销售情况,加强与有关部门和企业的协调,要求加工企业切实履行原料奶购销合同,切实维护奶农利益。在检测中,光明乳业在上海市场的奶制品全部合格,光明乳业总裁郭本恒说:“我在这里要真心实意地向我们的奶农表示感谢。”郭本恒承诺,不管今后市场如何,在原料奶检测合格的基础上,光明将按政府指导价收购奶农提供的全部合格原料奶。

    记者在上海农工商超市、联华超市以及好德、快客便利等商店采访时发现,光明、蒙牛、伊利等各主要品牌乳制品供应正常,销售稳定,消费者心态平稳,这充分表明了上海消费者对乳品生产企业的信心。
精彩图片

商务进行时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