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巨变的历史脉络 _中国经济网——国家经济门户

农村巨变的历史脉络

2008年09月24日 13:56   来源:楚天都市报   张丽娜)


    历史跨越五年

      反哺农业,回报农民,扶持农村

    记者:现在城市发展得很快,是不是该思考一下回报农村呢?

    徐勇:实际上在几年前,国家就意识到也开始这样做了,从2003年取消农业税,到2005年底提出新农村建设,用科学发展观解决三农问题,这些都是标志性的举措,旨在反哺农业,回报农民,扶持农村。

      千年皇粮国税一朝废除

    记者:曲折十五年一直是以农支工,现在突然开始给农民减负,提出取消农业税,难度大吗?

    徐勇:取消农业税,曾经朱元璋想做,毛主席也想做,但都没实现,现在却实现了,看上去似乎是挺有难度的。但2600年的皇粮国税一朝废除,其实并不是农村改革单方面的成果,而是十五年城市现代化带来的成绩。现在,农业GDP只占到整个国民生产总值的15%以下,无足轻重;农业税每年也就五六百个亿。这说明了我国现在已不再是以农立国,而是以工立国了,这是一个重要的历史跨越。也正是因为国力强盛了,千年农业税才能得以顺利废除。

      新农村建设,缩小城乡差距

    记者:新农村建设是个很大的概念,但说白了就是解决前期农村改革的问题,它的核心是什么?

    徐勇:缩小城乡差距。

    其一,如果说三十年前是“解放农民”,让农民流动,那么现在就是要“解放土地”,让土地流动,即让土地的经营权得到合理的转移。去年获批的成渝城乡统筹改革试验区,便在进行这个尝试。

    其二,让城乡生产要素对称地流动。此前改革那么多年,农村的农民进了城,但城里的资本却没下乡,现在,就要让资本下乡,招商引资进农村。

    其三,让农民公平地享有义务教育和社会保障。

    记者:这两年,城市开始出现民工荒,看来这些措施已开始起作用。

    徐勇:是的。这是好事。

      拐点就在眼前

    记者:中国改革开放走到第30年,农村改革的出路在哪里?

    徐勇:对于农村改革,2007年、2008年是拐点。出路是16个字:国家支持,农民进城,资本下乡,民主合作。

    记者:总结这30年的中国农村之路,有什么经验可遁?

    徐勇:两句话:一、经济上给农民实惠;二、政治上给农民权利。过去多年的事实证明,只要遵循这两条,农村就发展,一旦违背这两条,农村发展就受限制。

    记者:听您一番解读,看来中国农村三十年的改革路,走得很艰辛。

    徐勇:没有经验的路,当然会走得艰辛,但应该相信一点:这条路是正确的。中国改革从农村拉开序幕,当农村改革有了一些成绩,便带动和支持起城市的改革;现在城市改革出了成果,又开始反哺农村,这个轨迹有点像一个螺旋上升的通道。

    记者:已解决的问题和新出现的问题,到底哪个更多?

    徐勇:已解决的问题是根本问题——吃饭问题,解决了根本问题,其他问题都会一个一个迎难而解。
精彩图片

商务进行时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