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升有降 经济危机对建材价格影响颇大

2008年11月28日 13:11   来源:慧聪网   刘赟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正在全球发展蔓延。美国次贷危机,从2006年春季开始逐步显现到去年爆发,至今已经经历了5次大的冲击波。第一波冲击始于去年8月份。当时危机开始集中显现,大批与次级住房贷款有关的金融机构破产倒闭,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被迫进入“降息周期”。第二波冲击始于去年年底至今年年初,花旗、美林、瑞银等全球著名金融机构因次级贷款出现巨额亏损,市场流动性压力骤增,美联储和一些西方国家银行被迫联手干预。第三波冲击发生于今年3月份,美国第五大投资银行贝尔斯登濒临破产,美联储紧急向其注资,并大幅降息75个基本点。第四波冲击发生于7月。美国两大住房抵押贷款融资机构美国联邦国民抵押贷款协会(房利美)和美国联邦住宅抵押贷款公司(房地美)陷入困境。美联储拟注资250亿美元。第五波冲击发生于九月,雷曼破产等。美国国会通过7000亿美元的救市方案,布什总统火速签署。

    在中国,国家同样采取补救措施,出台了四万亿元的投资政策,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张平详细解释了四万亿投资的具体构成,并表示这些投资计划不会形成重复建设。

    张平表示,四万亿的构成大体是这样的。在第四季度1000亿的投资中,重点是解决民生的问题、基础设施的问题、生态环保的问题,当然也包括了提前下拨救灾的资金,加强灾后恢复重建的问题。这1000亿涉及到的建设工程,在今后两年中大体需要4万亿投资。根据现行的投资体制和投资资金安排的方案,需要中央投资11800亿。这4万亿中,保障性安居工程是2800亿;农村民生工程和农村基础设施大体是3700亿;铁路、公路、机场、城乡电网是18000亿;医疗卫生、文化教育事业是400亿;生态环境这方面的投资是3500亿;自主创新结构调整是1600亿;灾后的恢复重建,重灾区是1万亿。

    无疑这场经济危机几乎波及所有的行业,建材家居也不能例外。而建材家居的价格除了受到市场供需的影响外,还有一个主要的原因是原材料的价格。在市场供需不变的情况下,建材家居的价格到底是涨还是跌,说到底还是要看上游原材料的价格变化。文本我们说的建材主要是指民用家居建材类,那么在08年水泥、钢材和木材这三种主材的走势到底是个什么样子?

    水泥

    中国水泥协会副秘书长庄春来说。根据粗略测算,如果是4万亿基建投资将拉动水泥需求至少在4.6亿吨,水泥股最近持续走强。今日水泥板块全线涨停,A股、B股全线井喷,由于水泥板块是这次利好的最大受益,短线该板块还有上涨行情。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5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措施。出台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项措施,初步匡算到2010年底约需投资4万亿元。此次出台的十大措施当中,大部分用于基础设施投资方面,内容包括政府保障性廉租房建设投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公共交通、环境等,延续了以往投资拉动经济的一贯做法。

    

    钢材

    截止到11月26日,由于受到国外经济危机的影响,出口量已经大幅度下降或者受到出口限制。国内的钢材价格据有关部门数据显示,生铁废钢仍在小幅下跌,铁矿石下跌趋势减缓,特种合金仍然持续下跌,焦炭全面下滑回落。生铁:山西地区炼钢生铁(L10)出厂价降至2200~2350元/吨,较上周下跌200元/吨左右;河北地区钢厂采购价执行2400~2500元/吨,大部分厂家仍暂停采购。辽宁、黑龙江地区炼钢生铁出厂价降至2300~2400元/吨,较上周下跌200~300元/吨。山东地区炼钢生铁出厂价在2300~2400元/吨,江苏、江西部分中小钢厂采购价执行2400~2600元/吨,西南市场继续在低价位徘徊,云南炼钢生铁车板价在2000~2100元/吨,周边钢厂采购价执行2200~2400元/吨。目前,国内炼铁企业多处于限产停产状态,或部分转产铸造生铁,炼钢生铁资源供应量继续减少,库存压力略有减轻。

    确实,钢铁下游企业的销售对象大多是消费者,由于产品市场需求弹性较大,这些企业并不敢轻易地大幅提高或降低产品价格。面对钢铁厂和市场的双重压力,下游企业经常面临“涨还是不涨”的尴尬。可以看出,基本钢材的价格是全面下跌的,包括炼钢的原料焦炭和铁矿石也是全面的下滑回落。钢材价格的回落对以其为原料的产品生产成本大幅度下降,成本的下降当然首先应该是反映在产品的价格上的。而且钢材的降价本事就是在一个比较高位的基础上降价的。基于这些元素基本上是可以断定家居建材的价格也应该随之滑落的。主材钢材的降价无疑会缩小家居建材的生产成本。但是现代家居生产设计虽然离不开钢材,但是主要还是以木材为主要原料(除五金外)。所以钢材的降价对建材家居有影响但是影响却不是绝对的。还有一个重要元素也是我们不得不考虑的,就是钢材的降价所引起的一系列的连锁降价,这个蝴蝶效应才是对家居建材价格影响最大的因素,同时也是很难监控的的因素。

    木材

    自2007年7月份以来,受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的影响,国内消费价格指数(CPI)持续上涨,2008年2月份的消费价格指数(CPI)等经济数据创新高、高通胀对原材料、食品、制成品等价格影响巨大,物价普遍上涨,而这些上涨的成本,最终都转嫁到了消费者的身上。作为我们建筑业的三大材之一的木材,同样也受到了食品价格上涨、人工费增加、运输成本上扬等影响。

    而国际市场近期又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2008年3月12日起,俄罗斯海关开始对从俄罗斯出口木材的数量实施严格控制。俄联邦海关总署决定,将有权出口原木的关口数量从原来的688个减至128个,减少了4/5,其主要目的是控制原木的非法出口。此外,俄政府还决定大幅提高原木的出口关税,以进一步加强对原木出口的限制。从今年4月1日起,将上调原木的出口关税到25℅,到明年1月1日将上调至80℅,这一举措主要是为了制止原木大规模的出口,直至最后取消原木出口。俄罗斯拥有世界1/4的林业资源,木材储备量达820亿立方米,其中有420亿立方米适合砍伐,每年对国际市场出口原木达5000万立方米。我国是俄罗斯木材的主要进口国,进口原木的70℅来自俄罗斯。俄政府此举将对中国企业进口俄罗斯原木和木材加工业造成巨大影响和严重冲击。而近年来,我国木材需求越来越强劲,原木进口量逐年增加,进口木价维持年均10%以上的增长。截至9月,进口木材量279亿立方米,较上月减少3.1%;均价达到每立方米141.77美元,价格同比增长0.4%。10月原木进口价格同比增长达到19.57%,进口价格也创下了142.19美元/立方米的历史高位。

    木材的涨价可以说势在必然。总得来说,供应应偏紧,进口木材价格升幅较大,这种情况造成了国内木材市场整体价格的上升,个别木材价格上升幅度高至20%。据有关统计显示,自去年8月木材价格上涨以后,家具的出口价格紧随着原材料价格的增加上调了10%左右,而国内很多城市家具涨价幅度已达20%至30%,广州等珠三角地区的涨幅大约在10%至20%,而上海、杭州、苏州等房地产市场较为红火的长三角城市涨幅也在20%以上。但是,木材的涨价并不一定导致那些以木材为原材料的产品明显涨价。预计未来木材涨幅会逐渐下降。木材本身是具有特殊性的,稀缺的自然资源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一定会变得更加稀缺。所以随着2009年的到来,木材的价格可能还会继续上扬。木材是建材家居的主材特别是对做实木的企业来说更是唯一的材料。木材价格的上扬肯定会造成成本的增加,企业成本的增加唯一的出路是把成本嫁接到消费者身上。除了钢材木材之外建材家居用的最多的可能就是塑料了。那么08年塑料的市场行情怎么样呢?除去生产的成本之外,市场的供需也是决定价格的一个重大因素。这一点我国买方市场已经形成且接近饱和,竞争十分激烈,海外采购商提高订货条件,压价现象严重。这样的市场环境首先涨价是很不民智的,也是不可能的。但是由于主要条件的限制,木材价格的不断上扬,要想出现家居建材大跳水好去拣便宜的现象也是不可能的。一方面是主材价格的上扬,一方面是市场的饱和。所以现在看来建材家居涨价还是跌价实际上就是市场的刚性需求与原料紧缺之间的博弈。在两个条件都未能解决的情况下,建材家居的价格可能会持续在小范围内的涨跌。
精彩图片

商务进行时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