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家居行业进入"寒冬" 危机、困难相继而来
2008年12月04日 12:09
来源:中国经济网
[
发表评论
] [
推荐朋友
] [
关闭窗口
] [
打印本稿
]
“吃货”的世界
· [
食品
]
月饼税再掀波澜或刺激企业“合理”避税
· [
房产
]
北京第一高楼"中国尊"将开工 108层510米
· [
电子
]
央行如期发放二批支付牌照 13家企业获牌
· [
产业
]
中国400位富豪身家接近全国居民储蓄1/10
· [
产业
]
47号公告"真身"面世:无关个税 锁定楼市
· [
房产
]
恒大被曝违规大范围内部认购员工七折购房
宝马版变形金刚!
说全球经济因金融危机影响而渐入衰退境地,这与美国次贷危机不无根源。说纺织、外贸等行业企业遇到严冬,这与全球经济的萧条,外需乏力不无关系。而建材家居业,除了部分出口型企业可以称得是步入寒冬外,在国内经营的建材家居企业,乃至全国各地的超市、卖场及国、内外在中国经营的建材家居实体企业都不能算是严格意义上的步入寒冬。从某种程度讲,这些企业“遇冬”是因之前盲目扩张、肆意杀价、恶性竞争最直接的罪与罚。这个“冬天”并不是客观环境影响形成,而是企业长久积累自制的。也即是说,这个“冬天”的到来内因大于外因。
作为房地产业的下游产业,其发展速度和经营绩效虽不及房地产,但是内部过热、盲目、膨胀、粗放式的运作势头却高于房地产,概念炒作、低价竞争、低端营销、家族管理、草率忽悠、逃避欺诈、松散合作、相互倾轧的运营现象却甚于房地产。
虽然,从宏观经济因果关系论,地产大哥陷入经营颓势时,会影响到建材家居小弟的发展,但是从建材家居业自身的运营而言,其与大哥之间还是有周期性差别,也就说地产业的衰退并不是很快就将这个厄运转移到建材家居头上,特别是对于期房销售较为普遍的地产市场而言,建材家居的经营至少延后1到2年,也就是,在地产步入严冬时,即使按照这种因果传递效应,建材家居企业的严冬还在推后1至2年才合理。
为什么,在地产业兴旺时,建材家居业也出现经营不旺的情况;在地产业低迷时,这种经营危机来的更快?原因根源并不是上下游产业链因果传导这么简单,而是与建材家居企业在自身运营过程中存在的内部问题有关。也就是说,建材家居企业“遇冬”客观环境仅是一个致使多数企业加速“过冬”的催化剂,而不是直接的原因,直接原因是建材家居企业在运营过程中,盲目的规模效应和轻率的低价策略自毁企业发展前程的罪与罚。
近期,媒体报道百安居福州、深圳、青岛部分店面已经关闭或撤离,红星美凯龙场内商家70%亏损,好美家成都店自2006年悄然撤场后,近来北京西三旗店也出现关闭。从一份紧接一份的新闻报道看,建材家居企业开始切身体会“寒冬”的味道了。
首先出现问题的就是大卖场和大超市。其实,这只是整个建材家居行业经营出现困难的冰山一角,更多的危机和困难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显清晰和明显。
纵观建材家居企业发展的历史,可谓是历经艰辛。除了受大环境影响的经营惨淡与关门倒闭,就行业内部一次接一次洗牌出现的类似情形也为数不少。这种洗牌既来自外部新势力介入行业后对行业企业的冲击,又来自客观竞争环境恶化的挑战。但每次洗牌后,新的运营环境并没有得到明显改观,低价竞争的策略始终主导企业经营行为,粗放低效的管理始终占据企业核心地位。虽然,有诸如国外建材超市这样被认为最具发展潜力的经营模式进入,但是,最终在本土化过程凸显的弊端与问题也让其不具备发展优势。
紧盯杀价竞争的营销思维,仅限简单概念炒作的营销伎俩,无头苍蝇式的东飞西撞,使建材家居企业不仅在地产辉煌的顶峰时期,没有获得应有的提升和积累,丧失掉扭转经营模式、变革经营思维、提升营销策略的机会和时机。于是,在地产走势日渐理性、价格泡沫被挤压回归正常值的过程中,建材家居企业感受更多的是经营环境的“寒冷”,生存空间的空气稀薄、呼吸困难。
在一次接一次内部洗牌中,没能让所谓的行业标杆企业们认识到转变经营模式、革新营销策略的重要性,没有及时强化企业内功,而是盲目乐观地规模求胜、以价求胜,不计代价地跟风扩张,连锁冒进。因此,在大环境局势恶化情况下,只能加重企业因平时少于流汗,战中时刻流血的后果。
流血的同时,还要面对伤口冻裂的风险。建材家居企业若不能在流血同时及时预防寒冬中血口的冻裂和新的冻包产生,则会形成恶性循环,既错失沐浴明媚春光的机会,又丧失春耕播种的种子。
建材家居企业应该在全球经济危机的大环境下,勇敢地承担因既往粗放、盲目、激进而导致的罪与罚,认清企业发展所应该具备的素质和内涵至关重要。虽然,这个催化剂加速了建材家居企业倒闭与收缩的速度,但是从行业整体发展的角度而言,这是一件好事。必须让更多企业认识到错误决策、草率乐观、急功近利、贪小放大的经营思维和经营策略将会导致的惩罚和结局。
稳健、踏实、理智、严谨的经营态度和决策习惯,在危机之中会让更多企业决策者体会其真实的含义。虽然看似简单的几个字,若是企业在经历所谓遭遇的“严冬”,更确切说是企业自制的“严冬”时,能够心领神会,相信企业是可以看到春天的明媚阳光,实现企业收缩之后的扬眉吐气。
若是依然依托低端的杀价竞争、恶意的欺诈忽悠、粗放的经营应付,那么这个自制的冬天,将是大部分企业的丧命之冬。这是毫无疑问的!因为冬天才刚刚开始,还没有到最冷的时候! (来源:品牌中国网)
延伸阅读
精彩图片
网友评论
目前已经有
条评论
发言最多为2000字符(每个汉字相当于两个字符)
热点新闻评论
请您注意:
·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
·请注意语言文明,尊重网络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中国经济网新闻跟帖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您在中国经济网发表的言论,中国经济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发表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新闻跟帖管理员反映。
商务进行时
精彩图片
产业专题
·
三保行动 我们一起出发
·
第六届世界互联网大会
·
第18届中国企业领袖年会
·
推动中国
企业家
王兴注定“永无宁日”
雷军要警惕“胜利病”吗
·
何小鹏:未来20年内飞行汽车有望形成万亿美元级市场
·
叶国富接过永辉方向盘
本网专稿
·
公积金贷款利率再降!张波:已处于历史低位
·
合格率均超99% 市场监管总局通报民用“三表”专项检查结果
·
福建省公共数据赋能产业发展第一批重点培育示范场景发布
·
【图解】中外学者谈关税“冲击波”:美国仿制药市场或承压
·
市场监管总局和中消协联合发布防范“保健品”诈骗消费提示
·
第一季度检验检测行业综合景气指数100.4 发展稳中向好
当前位置
中国经济网
>
产业市场
>
专题频道
>
2008
>
建材行业
>
国内市场表现
> 正文
中经搜索
商务地带
人民网
新华网
中国网
中国日报网
国际在线
CNTV
中青网
中国台湾网
中广网
中国西藏网
中新网
中工网
光明网
百度
新浪
搜狐
网易
凤凰
腾讯
和讯
友情链接
国家机关
地方政府网站
地方新闻网站
媒体网站
中央企业
金融机构
热点网站
财经网站
电子商务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