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建材卖场一片哀叹 美好憧憬已成奢侈
2008年12月18日 15:38
来源:中国经济网
[
发表评论
] [
推荐朋友
] [
关闭窗口
] [
打印本稿
]
“吃货”的世界
· [
食品
]
月饼税再掀波澜或刺激企业“合理”避税
· [
房产
]
北京第一高楼"中国尊"将开工 108层510米
· [
电子
]
央行如期发放二批支付牌照 13家企业获牌
· [
产业
]
中国400位富豪身家接近全国居民储蓄1/10
· [
产业
]
47号公告"真身"面世:无关个税 锁定楼市
· [
房产
]
恒大被曝违规大范围内部认购员工七折购房
宝马版变形金刚!
“受全球金融海啸的影响,国内外的零售商,都或多或少受到影响,甚至有传言称个别外资零售商在运用中国资金弥补国外资金。”外资零售商供应厂家负责人王为向记者透露。
反观国外市场,美、英相继出现零售商倒闭。目前已经有22家美国零售商申请破产保护。在英国,拥有818家门店的英国百年老店woolwoths瞬间破产,引发超市行业恐慌。外资零售商在国外的母公司日子并不好过,国内的外资零售商是否受牵连?据记者了解,百安居已公开承认,今年是自进入中国市场以来最艰难的一年,已在中国关闭4家门店,新开店计划将放缓。
消息称,乐购、家乐福目前都在大面积向供应商退货,“主要是缓解现金压力,业界甚至传言家乐福要在中国抽调50亿欧元资金到国外。”王为称。家乐福华南区公共关系经理李嘉昨日对记者否认这种说法。
经济危机是否为压垮超市行业的主因?东方证券分析师郭洋认为,那只是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不少超市产品组合尴尬、产品老化且资金周转周期漫长,或在扩张时畏手畏脚、缺乏创新,才是真正的原因。他预计2009年,国内会有一批超市资金链断裂。
明年或有一批规模超市破产
美国零售业正遭受着来自金融风暴的侵袭。数据显示,10月份美国零售额大幅下降2.8%,创下自1992年以来的最大单月跌幅。
越来越多的美国企业宣布破产,全美拥有149家百货连锁店mervyns、美国第二大消费类电子连锁零售商电路城(circuitcity)和最大的家具用品零售商linensnthings已经申请了破产保护。全球最大的家具建材零售商家得宝(homedepot)、百货零售商西尔斯(sears)、专门从事高级职业女装的服装零售商安泰勒(anntaylor)和运动服装鞋袜零售商footlocker正在关闭店面。单单是过去的六个月,星巴克、pacificsunwear、lanebryant、时尚bug和catherines等连锁店大户,已经宣布关闭共1000个零售点。
同样遭遇寒冬的还有英国零售商。百年连锁零售商woolworths于11月27日(感恩节当天)宣布即将破产,并已委托底特律的金融服务公司作为其接管者。此外,拥有超过100家连锁门店的家居连锁巨头mfi公司,也于11月25日邀请接管公司进驻。
东方证券分析师郭洋认为,欧美成熟市场零售待业的起落周期基本与大的经济周期同步,在10-12年会出现一个大的倒闭潮,然后是另一个新业态导入并快速扩张。而在国内,这个周期为4年,每4年会有一波比较大的倒闭破产潮。2002年出现了一波,2006年也倒闭过一批零售企业,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下行的宏观经济有可能使这一波调整提前到2009年,可能有一批有一定规模的超市企业资金流断裂破产。
通过退货缓解现金流已现端倪
在海外零售业处境难过的同时,国内的外资零售商日子也不好过。英国最大的百货连锁tesco公司,过去9个星期里的业绩持续下滑。而在中国,乐购(tesco占股90%)正在开展“史上最大规模”退货运动,约有30%的滞留商品将被退还给生产厂家。
对于乐购大规模的退货,业界认为,退货可以减少库存缓解现金流。而据媒体报道,乐购内部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人士也承认,退货是基于目前的经济形势下,公司紧缩银根、缩减开支的需要。
深究其原因,乐购的退货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总部采购和门店销售脱节所致。乐购的总部采购在实际的运作中,各个门店有很多货品销售并不理想,由此就要清理一部分产品。“这个过程,零售商退货的同时并不退还进场费、促销服务费等费用。”供货商如此向记者反映。由此该供货商认为,这就很难排除,零售商为了多收取进场费,不断地吸纳更多的商品进入,在销售不理想的情况下退货,这样不但减少了零售商的库存,也可以多收费用。
“不过,乐购也意识到总部采购和门店销售脱节,开始调整,把采购权下放到各个门店,总部不参与。”王为表示。然而另一个问题也随之产生,各个门店自己采购就体现不了总部采购优势,不少经销商会因为量少不重视,在价格上也难以形成规模优势。但也有华南区的供应商刘明提出不同意见,各门店采购反而有地域优势,商品就不用运到总部,降低配送成本。“而且现在是薄利多销的时代,供应商也主要看毛利率的数字,不会因为少就不做了。”
变相克扣供应商资金?
据悉,除了乐购以外,总部在上海的一家外资零售商不但采取退货行动,在供应商资金问题上也更为激进。“现在每天都有退货,有的刚送过去一个星期左右就退回来。”一家供应商向记者反映。据了解,往年供应商给超市配送的货物在相应时间会售完,即使多配送的货品也可以继续留在超市库房待售,但今年退货特别频繁。
而王为向记者透露了个中缘由。一般来讲,超市与供应商结算的时间是两三个月,而现在刚送去一个星期左右的货被退回来,目的就是为了冲减此前应该给供应商结算的钱,这样零售商通过不断进货,不断退货,该付给的货款就可以不断地压着。对此,供应商也无可奈何,和零售商签订的合同就表明,零售商是可以无条件退货的。
“对外资零售商,现在是谣言满天飞,甚至说家乐福要在中国抽走50亿欧元的资金到国外。”王为称。不过华南区供应商刘明认为这个说法不可能,在中国严格的外汇管制下,外资企业要抽走资金并不是易事。而家乐福也明确表示这是不可能的事情。
据悉,除了通过退货方式来压供应商的款项以外,另一家外资零售商还通过直接扣供应商的货款来维持超市的业绩水平。据介绍,一般来讲,供应商都会给超市返点,原来商品的毛利率高返点就高,然而由于各超市之间竞争激烈,价格不断下调,毛利率降低了,超市的返点自然就少了,如此,超市的业绩受影响。为了保证超市的业绩,于是有些超市就直接扣压了供应商的货款来填补业绩。
大幅降价刺激更多现金流
外资零售商为了腾挪出更多的现金,还通过大幅降价活动促进消费,争取更多的现金流。沃尔玛曾号称“不在乎频繁的打折”,但日前就推出了“500种民生商品大降价”。而家乐福也将在年前推出“史无前例”的降价风暴,降价产品或涉及上千种商品。
在大型卖场,零售商们通过必需品的打折拉动毛利率较高的百货类商品销售。
业内人士指出,在这轮浪潮中,供应商利润被挤压的状况或将持续至少1年。对此,供应商也感到很无奈。沃尔玛、家乐福等推出大幅降价活动,因为折扣而损失的利润,供应商需要无条件分担为了缓解现金流压力,零售商们需要减少库存,于是原先约定的订单被无故取消供应商的收款期被无限延长等。如此一来,巨头们的压力大量地向供应商转移了。
不过,家乐福华南区公共关系经理李嘉向记者表示,家乐福目前进行的大规模促销活动,只是超市带动人气的常规性手段,并非因为商品过期或是经济不景气以此来盘活资金。据介绍,家乐福一年有四个大型的促销活动,分别在农历新年、每年4月家乐福全球周年庆、每年11月家乐福中国周年庆以及“十一”黄金周期间。此外,家乐福的常规促销以半个月为周期,全年都在做。本文中王为、刘明均为化名。
典型
内地超市家乐嘉已现倒闭情况源于供货商追讨拖欠货款
12月10日早晨,娄底市民营市场家乐嘉超市近50个供应商得知该老板设在娄底三中教师村旁边的超市昨天晚上突然关门停业,于是,跑到超市找老板要拖欠几个月没有结账的100多万货款。
在老板没有明确答应结账的情况下,许多供应商开始在嘉佳乐超市清理自己的货物。到10点30分许,到超市里面搬货物的供应商越来越多。随后,另外一帮追讨债务的人因为超市老板不在,也开始加入“阵营”,纷纷搬东西抵债,造成场面一度混乱。
由于嘉家乐超市位于民营市场内,当时有许多市民在附近购物,看到家乐嘉超市内发生的这一幕后,许多市民纷纷挤进超市,开始哄抢超市里面的物资。由于局面一时无法控制,在哄抢的过程中还发生了相互扯皮、打架的事情。到12时50分许,原本货物比较齐全的超市被哄抢一空。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市民告诉记者,这次哄抢造成了近100万元的损失,目前娄底市警方已经介入对此次事件的处理。
观点pk
明年会不会有超市倒闭潮?
东方证券连锁行业高级分析师郭洋:超市倒闭潮提前到2009年
在国内,我们观察到的周期是在4年左右,每4年会有一波比较大的倒闭破产潮,但一般不会有大的业态创新出现。2002年出现了一波,2006年也倒闭过一批零售企业,我们原本预计2010年是下一波超市企业倒闭潮。但现在来看,下行的宏观经济很有可能使得这一波调整提前到2009年,很有可能一批有一定规模的超市企业资金流断裂破产。
广州楚睿商业公司董事长:超市不会出现倒闭潮
广州楚睿商业公司董事长、总经理认为,超市倒闭潮来临还为时过早。在国内,现在还要看经济的调整要多久,目前来看,人们对零售业的消费需求还没有减缓。而具体到外资零售商来讲,全球金融海啸,可能会加快他们的调整,比如开店步伐和拓展计划放缓。(
来源:家具资源网)
延伸阅读
精彩图片
网友评论
目前已经有
条评论
发言最多为2000字符(每个汉字相当于两个字符)
热点新闻评论
请您注意:
·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
·请注意语言文明,尊重网络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中国经济网新闻跟帖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您在中国经济网发表的言论,中国经济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发表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新闻跟帖管理员反映。
商务进行时
精彩图片
产业专题
·
三保行动 我们一起出发
·
第六届世界互联网大会
·
第18届中国企业领袖年会
·
推动中国
企业家
王兴注定“永无宁日”
雷军要警惕“胜利病”吗
·
何小鹏:未来20年内飞行汽车有望形成万亿美元级市场
·
叶国富接过永辉方向盘
本网专稿
·
合格率均超99% 市场监管总局通报民用“三表”专项检查结果
·
福建省公共数据赋能产业发展第一批重点培育示范场景发布
·
【图解】中外学者谈关税“冲击波”:美国仿制药市场或承压
·
市场监管总局和中消协联合发布防范“保健品”诈骗消费提示
·
第一季度检验检测行业综合景气指数100.4 发展稳中向好
·
第八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开幕!超百个互动体验项目亮相现场体验区
当前位置
中国经济网
>
产业市场
>
专题频道
>
2008
>
建材行业
>
国际市场表现
> 正文
中经搜索
商务地带
人民网
新华网
中国网
中国日报网
国际在线
CNTV
中青网
中国台湾网
中广网
中国西藏网
中新网
中工网
光明网
百度
新浪
搜狐
网易
凤凰
腾讯
和讯
友情链接
国家机关
地方政府网站
地方新闻网站
媒体网站
中央企业
金融机构
热点网站
财经网站
电子商务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