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最近派出六路“经济形势调研小分队”,分赴东、中、西部13个省区市,深入了解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实情,近距离观察各地落实国家应对危机举措的效果。12月9日,新华访谈邀请新华社国内部经济编辑室主任周亮、中央新闻采访中心经济采访室主任记者张旭东、参考新闻编辑部主任编辑熊言豪做客新华网,畅谈他们此次调研的所见所闻所思。

12月9日,新华社国内部经济编辑室主任周亮、中央新闻采访中心经济采访室主任记者张旭东、参考新闻编辑部主任编辑熊言豪做客新华访谈。新华网 张泳 摄
金融危机没有伤及各地实体经济“筋骨”
主持人:三位在调研过程中认为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尤其是各地实体经济的影响怎样?据你们的观察到目前有没有出现“企业倒闭潮”和“民工回流潮”的现象?
周亮:我去的是珠三角和长三角地区,这两个地方是劳动密集型企业和加工出口型企业比较密集的地方,这两个地方的外向度很高,在这次金融危机当中所受到的影响应该是最早的,感受也是最早的。从我们所了解的情况来看,目前在这两个地方的企业,特别是传统加工行业(以出口为主的)受到的影响比较大。普遍表现在企业出口下滑比较明显。有少数企业到了十月份以后,甚至一个单子都没有,经营非常困难,甚至还出现了一部分停产、半停产乃至倒闭的企业。
但是从我们所了解的情况来看,要上升到“企业倒闭潮”和“民工回流潮”这么一个高度的话,恐怕还不是很确切。我们也做了一些调研,在整个广东现在真正关闭、停产、半停产的只占1%多一点。以东莞为例,现在统计表明东莞市真正倒闭的企业就是900家,据当地数据显示,其实历年都是这个规模。与此同时,还有八、九百家企业新注册,相对是平衡的。所以,确实是有倒闭的企业,但不能说有“企业倒闭潮”。反过来说有一些停产、半停产企业的员工基本上都保留在厂里,因为企业很怕明年重新恢复订单,很难找到员工,所以仍然把员工放在企业里,有的采取轮班的办法,有的采取给予生活补贴的办法,当然,也有回乡的,有的企业确实是倒闭了,那么到底能不能形成“潮”呢,恐怕民工回乡的数量还不算很多,也不能说形成为“潮”。
温州对18777家企业进行了调查,倒闭的只有304家,占总数的1.6%;广东、浙江包括各地、市,1到3月份都保持了两位数的增长,这个增长是非常快的。当然和去年同期是有所回落,和上半年比也有所回落,可是这个速度依然是很高的,经济的基本面的确是像中央所判断的那样是好的。
东莞为什么这么受关注?因为这里劳动密集型企业比较多、外向度比较高、最容易受影响,即便是这样当地的领导也非常有信心,他们说危机是有影响,而且现在日益在加深,但是对经济的影响还没有到伤筋动骨的时候。因为这些所谓倒闭、停产半停产的企业(中部情况可能不太一样),在东部绝大多数都是一些小企业,是技术含量很低、污染比较重的企业,即便没有金融危机,这些企业也是要被调整的,也是要倒闭的。这些企业的倒闭对产值、利税、财政、就业的影响也不大,所以说我们经济的基本面还是好的。
张旭东:我主要调研的是中部地区,大的感受和周亮一样。最深刻的感受是,金融危机从虚拟经济向实体经济蔓延的势头是日渐显现的。虽然没有大批企业出现倒闭潮,但是有些行业,例如钢铁、炼焦等行业日子比较困难。另外还有一些劳动密集型产业(如纺织、服装)在内地加工企业的日子也比较困难。我们在武汉采访时有一个企业老总说,河北一大批小规模的钢铁厂、山西的一些钢铁厂,甚至包括一些大型钢铁厂的炉子都“闷”住了,因为炉子一点起来就不能熄火,一旦熄火损失就很大,所以就要压缩生产,处于半停产状况。现在有一批行业或者说企业处在这样的门槛上——挺过去生产就会复苏,会迎来新的发展期,如果挺不过去很可能就会倒闭。
后来我们又去了山西,发现这个情况确实存在。我们去了山西的清徐县,这个县炼焦行业占全国的1/20,清徐县的炼焦企业因为一批炉子处于“闷”炉状态,处于半停产甚至于停产状态,过去当地的天都是灰蒙蒙的,但是现在因为停产了,当地都能见到蓝天了。我们还去了武钢,七八月的利润是十个亿左右,而到十月份的时候利润就下到了四千万。这样一批结构相对比较单一的行业,受到金融危机冲击后是比较困难的。
熊言豪:西部小分队主要跑的是地震灾区,我们总体感觉在西部地区地方差距很大,比如我们在四川成都采访的时候,很多地方官员感觉不是很明显,他们知道金融危机来了,国家出台扩大内需政策以后他们也采取一些政策搞实实在在的建设,但是切实感觉到金融危机的冲击并没那么大。一些行业和企业却不一样,比如陕西的苹果汁产量占世界产量的40%左右,受金融危机影响后出口下降了90%以上。在甘肃我们采访了高耗能、高污染、高资源利用的行业,这些企业受市场影响波动很大,比如像金属铜、铅、锌大幅度下滑,所以很多企业都处在限产或者半停产状态,典型的是甘肃硅铁行业的23家企业都处在停产状态。但从总体看,西部受影响还是比较慢的,只是个别行业和企业表现得比较集中一些。
出口企业面临市场订单减少问题中小企业资金匮乏
主持人:金融危机对我国各地企业的影响怎样?
周亮:刚才提到各地到底应该如何应对,从微观上讲的确有很多企业非常困难,这个困难表现在哪儿?
主要是市场,外贸订单下滑,一些外向型的出口企业在国内市场打不开局面。
另外就是资金的问题。国家虽然花了很大的力气解决中小企业问题,各地政府、银行企业都在进行联动,但有些企业获得资金的支持还是很困难。还有一些企业因为原来形势好,生产什么都能销得出去,但现在却暴露出在管理和营销上的不足。
除此之外企业还面临着一些宏观的困难,比如汇率波动太大,一些原材料价格降得很厉害,直接影响到海外或者国内外商家的信心,大家都在等原材料成本再降低。
还有劳动力成本的上升问题,这些问题使企业经营的确非常困难。
 |
中经搜索 |
商务地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