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30年缔造一个外贸强省
2008年12月22日 18:41
来源:国际商报
[
发表评论
] [
推荐朋友
] [
关闭窗口
] [
打印本稿
]
“吃货”的世界
· [
食品
]
月饼税再掀波澜或刺激企业“合理”避税
· [
房产
]
北京第一高楼"中国尊"将开工 108层510米
· [
电子
]
央行如期发放二批支付牌照 13家企业获牌
· [
产业
]
中国400位富豪身家接近全国居民储蓄1/10
· [
产业
]
47号公告"真身"面世:无关个税 锁定楼市
· [
房产
]
恒大被曝违规大范围内部认购员工七折购房
宝马版变形金刚!
改革开放潮头涌立30年,广东省如今已站在了历史的新起点。
这是一个富于成就的历史起点:30年中,广东领先全国一步跑赢改革开放之旅,珠三角这块沉睡千年的土地沸腾起来,聚集国内外大量资金、人才、技术,推动中国制造业崛起。
这是一个富于挑战的历史起点:改革的“领头羊”也率先咀嚼到“触摸天花板”的苦涩:发展不平衡、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紧迫、资源环境承载力难以为继……加之,当前各地改革呈现千帆竞渡的发展势头,对于排头兵而言,“保位”的重压始终在肩。
这是一个富于理性的历史起点:当关注中国改革的人们为摆脱发展路径依赖、探索科学发展道路上下求索时,珠三角人又已经放下“全国第一”的金字招牌,以实事求是的深度内省传统发展模式之弊,以新一轮解放思想思潮扬起改革之帆。
中国改革开放的30年,也是广东起身发家的30年。在一定意义上来说,广东的经济发展就是中国改革开放的一个缩影。凭借着毗邻港澳的良好区位优势,广东率先于全国迈出了改革开放的步伐。紧抓国际制造业转移的良机,30年来,广东成功布局了各领域完整配套的制造业产业链,并为推动“中国制造”走向辉煌发挥了不可磨灭的作用。
什么成就了广东可以说,广东对外经济贸易的增长,与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的步伐是息息相关的。多年的研究表明,实行“特殊政策,灵活措施”的广东,其出口和经济增长主要归结为两方面原因:一是基于其享受的特殊政策;二是直接受益于外商直接投资和“三来一补”的加工贸易发展。
相关数据显示,在1978年出口管理体制改革之前,广东的出口仅为14亿美元,其中大部分还是供应香港地区的农产品。广东当时的工农业生产基本无法与长三角和东北相提并论。但是由于其在中国经济中的特殊地位,也由于临近港澳的地缘优势,中央决定以广东(和福建)作为经济管理体制改革的综合试验区。1979年7月1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转批了《中共广东省关于发挥广东优势,扩大对外贸易,加快经济发展的报告》,决定对广东实行“特殊政策,灵活措施”。一方面,将绝大部分出口权利下放给广东;另一方面,在广东建立了深圳、珠海、汕头3个经济特区。这些特殊的政策优惠,最早刺激了广东外经贸的成长。到了1985年,中央对广东和特区的外汇留成政策完全兑现,广东获得了远比其他省市更高的出口刺激优惠,也掘到了经济发展的“第一桶金”。
而真正促成广东崛起的则是外商进入所带来的OEM式加工贸易的发展,以及所汇聚的大量资金、人才和技术。相关数据显示,上世纪90年代,广东出口中的70%左右是来自外资企业的贡献。其时,在广东从事加工贸易的企业,不仅来自香港地区,更多的是美国、欧洲甚至日本大型进口商和零售企业。这些企业将自己的名牌放到广东加工生产,并将大量“中国制造”带往全球各地。
正是基于对外开放的天时地利人和,广东率先并成功抓住了国际制造业上一轮转移的机遇,发展成为全国外贸的“排头兵”,并将此优势一直保持了20多年。
站在新的历史基石上30年来,伴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广东创造了对外经济贸易发展的奇迹,一组组漂亮的数字跃然眼前:目前,广东与世界23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贸易往来关系。全省进出口总值从1978年的16亿美元增加到2007年的6340.5亿美元,年均增长23.8%。特别是2007年,广东进出口总额已相当于2002年全国的进出口总额,接近2006年世界货物贸易排行第11位韩国的水平,连续22年居全国首位。其中,出口从1978年的14亿美元增加到2007年的3692.5亿美元,年均增长34.1%。机电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已分别占全省出口的2/3以上和1/3强;信息、家电等产业自主出口品牌加快发展壮大,涌现出华为、中兴、格力、TCL、美的、格兰仕等国际知名品牌。进口则从1978年的2亿美元增加到2007年的2648亿美元,年均增长46.0%。
进口结构进一步优化,各类集成电路、电子元器件、机床等中间产品进口占主导地位,重要原材料、能源和技术进口快速增长。此外,服务贸易也呈现良好发展势头,2007年广东服务进出口达215.3亿美元,增长14.3%;金融保险、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广告宣传等现代服务业出口快速增长。
不仅是对外贸易总额跃居世界前列,广东吸收外资的规模和质量也不断提高,"走出去"和区域经济合作有声有色,投资和营商环境也日趋完善。最重要的是,一直以加工贸易和外源经济发展为主导的广东,逐渐转变发展方式,走出了一条"加工贸易和一般贸易"、"外源经济和内源经济"并重的科学和谐发展之路。
30年来,广东通过吸收外资发展加工贸易,引进了大批先进技术设备,推动了产品质量提升和自主品牌发展,促进了产业技术进步和结构优化升级。2007年广东加工贸易增值率达56.6%,带动全省国内配套产业产值达4300亿元。加工贸易企业吸收就业达1600多万人。
今年以来,受全球金融危机和此前宏观政策调控的影响,广东外经贸发展虽然面临了一些困难,但仍保持了平稳发展的势头。数据显示,1~10月广东实现进出口总值5778.3亿美元,同比增长12.6%。其中出口3378.1亿美元,增长13%;进口2400.2亿美元,增长12%。据商务部统计,1~10月广东新批外商直接投资合同金额242.5亿美元,实际吸收外资173.1亿美元,增长19.0%。全省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新签合同额78.1亿美元,完成营业额66.0亿美元。
广东省外经贸厅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外经贸已然成为广东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其不仅促进了广东经济社会发展、改革开放和商业文化形成,也成为广东重要的软实力和竞争力,推动广东从原来一个以农业为主、经济比较落后的省份一跃成为中国工业比较发达的第一经济大省。
延伸阅读
精彩图片
网友评论
目前已经有
条评论
发言最多为2000字符(每个汉字相当于两个字符)
热点新闻评论
请您注意:
·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
·请注意语言文明,尊重网络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中国经济网新闻跟帖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您在中国经济网发表的言论,中国经济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发表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新闻跟帖管理员反映。
商务进行时
精彩图片
产业专题
·
三保行动 我们一起出发
·
第六届世界互联网大会
·
第18届中国企业领袖年会
·
推动中国
企业家
王兴注定“永无宁日”
雷军要警惕“胜利病”吗
·
何小鹏:未来20年内飞行汽车有望形成万亿美元级市场
·
叶国富接过永辉方向盘
本网专稿
·
福建省公共数据赋能产业发展第一批重点培育示范场景发布
·
【图解】中外学者谈关税“冲击波”:美国仿制药市场或承压
·
市场监管总局和中消协联合发布防范“保健品”诈骗消费提示
·
第一季度检验检测行业综合景气指数100.4 发展稳中向好
·
第八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开幕!超百个互动体验项目亮相现场体验区
·
2025中国信息协会数据要素应用创新大赛正式启动
当前位置
中国经济网
>
产业市场
>
专题频道
>
2008
>
机床行业
>
各地应对危机
> 正文
中经搜索
商务地带
人民网
新华网
中国网
中国日报网
国际在线
CNTV
中青网
中国台湾网
中广网
中国西藏网
中新网
中工网
光明网
百度
新浪
搜狐
网易
凤凰
腾讯
和讯
友情链接
国家机关
地方政府网站
地方新闻网站
媒体网站
中央企业
金融机构
热点网站
财经网站
电子商务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