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机遇巨大 德国机床业踌躇满志
2008年12月22日 17:56
来源:中国经济网
[
发表评论
] [
推荐朋友
] [
关闭窗口
] [
打印本稿
]
“吃货”的世界
· [
食品
]
月饼税再掀波澜或刺激企业“合理”避税
· [
房产
]
北京第一高楼"中国尊"将开工 108层510米
· [
电子
]
央行如期发放二批支付牌照 13家企业获牌
· [
产业
]
中国400位富豪身家接近全国居民储蓄1/10
· [
产业
]
47号公告"真身"面世:无关个税 锁定楼市
· [
房产
]
恒大被曝违规大范围内部认购员工七折购房
宝马版变形金刚!
机床对于建造一个现代的国际化的有竞争力的工业是不可或缺的。对中国来说,它已经不仅仅是在全球市场简单的进行机床的采购,更已建立了自己的机床工业。在这个过程中,本土的制造商频繁地和国际制造商们合作,后者带着他们的技术诀窍来到了中国,比起在自己的体系下独自摸索,中国的制造商通过合作得到了更直接迅速的进步。
在中国所有的工业领域,对新的生产能力、以及现有设施现代化改造的需求,都已得前所未有的巨大。机床消费量的增长,远大于中国本地可以提供的数量。从用户来说,在中国市场上的国际投资者,数不胜数,他们需要高品质的生产技术,这也是领先的国外机床制造商,如德国制造商能够在中国市场拥有巨大市场机遇的重要原因。
德国机床业给自己的定位和别国不同,对于正在力打造强大工业的中国,我们能够提供广泛的产品系列和服务—能满足大部分制造任务的需要。我们可提供全系列的服务及大量的工程商务经验,同时还有全球的运营客户基础。
由于拥有低劳动力成本和高产量,中国机床制造工业在成本上占据主要优势。这也意味他们和德国制造商们活跃在不同的市场领域。因此,我们不觉得,未来数年内,中国本土的机床制造商们会和德国制造商们同台竞争。
名义上来说,中国现在的机床出口量占到其总生产量的约六分之一。因此,它已经上升到全球最重要出口国排名的第八位。然而,以对德国的出口为例,就会发现其中包括了许多并非以国际统计标准分类的机床。这就使得该资料和其它资料并无太大可比性。中国机床行业的另一个主要问题,就是存在较普遍的技术抄袭。这对于中国工业在全球市场上的地位和信誉的树立,都非常有害,必须被坚决制止。 (中华工控网)
延伸阅读
精彩图片
网友评论
目前已经有
条评论
发言最多为2000字符(每个汉字相当于两个字符)
热点新闻评论
请您注意:
·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
·请注意语言文明,尊重网络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中国经济网新闻跟帖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您在中国经济网发表的言论,中国经济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发表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新闻跟帖管理员反映。
商务进行时
精彩图片
产业专题
·
三保行动 我们一起出发
·
第六届世界互联网大会
·
第18届中国企业领袖年会
·
推动中国
企业家
雷军要警惕“胜利病”吗
何小鹏:未来20年内飞行汽车有望形成...
·
叶国富接过永辉方向盘
·
对话小鹏汽车何小鹏:我希望走慢一点,少摔跤
本网专稿
·
【图解】市场监管总局重拳出击!食用植物油专项整治行动开启
·
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再缩减 “宽准入”红利赋能经济社会发展
·
国家免疫规划会否纳入新的疫苗?国家疾控局:正在研究
·
【图解】一季度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增长5.7%
·
新修订《采用国际标准管理办法》6月1日起施行 助力扩大标准制度型开放
·
进口牛黄再“开闸” 牛黄原料“紧缺枷锁” 能否打开?
当前位置
中国经济网
>
产业市场
>
专题频道
>
2008
>
机床行业
>
国际市场表现
> 正文
中经搜索
商务地带
人民网
新华网
中国网
中国日报网
国际在线
CNTV
中青网
中国台湾网
中广网
中国西藏网
中新网
中工网
光明网
百度
新浪
搜狐
网易
凤凰
腾讯
和讯
友情链接
国家机关
地方政府网站
地方新闻网站
媒体网站
中央企业
金融机构
热点网站
财经网站
电子商务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