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望:"后奥运楼市"一个魅惑的伪命题
2008年08月26日 09:35
来源:瞭望
徐寿松
[
发表评论
] [
推荐朋友
] [
关闭窗口
] [
打印本稿
]
“吃货”的世界
· [
食品
]
月饼税再掀波澜或刺激企业“合理”避税
· [
房产
]
北京第一高楼"中国尊"将开工 108层510米
· [
电子
]
央行如期发放二批支付牌照 13家企业获牌
· [
产业
]
中国400位富豪身家接近全国居民储蓄1/10
· [
产业
]
47号公告"真身"面世:无关个税 锁定楼市
· [
房产
]
恒大被曝违规大范围内部认购员工七折购房
宝马版变形金刚!
当奥运经济的符号意义随着奥运赛程的结束渐成远去的记忆,楼市的外衣便又少了一层。能改变楼市的,还是经济本身,而不是一两个人造符号。
奥运会的魅力在于它能承载太多的想象,经济的、文化的、社会的,什么都可以往这个大筐里放。而在资产泡沫化时期,人们的普遍性行为偏好是在想象的空间里纵情放大资产的价格。
于是,“奥运行情”在国内不少地方便成了一个充满诱惑的概念。可是,2008年的市道偏偏不解风情、不遂人愿,直到8月8日,无论是在股市还是在楼市,鬼魅的“奥运行情”始终没有露脸。那些执著于财富膨胀梦的人们便又开始寻觅下个机会之窗——所谓“后奥运行情”。
时间的试金石将会验明:在2008年夏末,作为时间之窗的奥运后市场是值得关注甚至警惕的,但是,作为机会之窗的“后奥运行情”有可能仍是一场迷梦。
“后奥运楼市”,时间之窗
还是机会之窗?
其实,奥运会之于局部楼市,可谓好,亦可谓坏;而奥运之于整体楼市,本无所谓好,亦无所谓坏。此话怎讲?
楼市从来都是个区域性市场,不同城市的楼市各有各的不同,而奥运会的举办地只有一个城市,最多外加几个协办城市。奥运会给楼市带来的利好,不在奥运会期间,也不会在奥运会之后,一般是在奥运会之前。因为举办奥运会的巨大投资所带来的最直接的改变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譬如轨道交通、配套设施的增加改善了当地的生活环境,从而提升了级差地租,带动楼市上行。可是,这种利好早在奥运场馆规划建设、设施配套之时就已经开始释放。这在2006年、2007年的北京房价狂飙中一览无余。而对于奥运会举办地之外的城市而言,譬如广州,指望当地的房地产市场从“奥运经济”中分享多少好处,实在有些不切实际。
事实上,奥运会对经济的拉动力有限。试想,如果奥运会对经济的拉动真有特大“神效”的话,那美联储早该向国际奥委会招安了,何必费尽思量地去刺激经济,赶紧加开奥运会冲抵次贷危机得了。
一言以蔽之,看待楼市问题还是要跳出“符号”的层面,回到楼市本身、回归经济本原。机会之窗意义上的“后奥运楼市”,有可能是一个充满魅惑的伪命题。
成交地量徘徊与房价“云中漫步”
当下楼市的最大现实是什么?是销售持续萎缩,成交连月地量。
国家统计局8月18日发布的数据显示,7月份国房景气指数为102.36,比6月份回落0.72点。这是自去年12月份以来,这一指数连续第8个月出现环比回落。与去年同期相比,7月份国房景气指数回落1.64点,这是自今年5月份以来连续第3个月出现同比回落。
在深圳,8月10日该市国土资源和房产管理局发布“2008年1~7月深圳房地产市场分析报告”显示,今年前7月,深圳新建商品房住宅销售面积179.98万平方米,同比减少53.17% 。
在上海,7月24日上海市政府新闻发布会公布,上半年上海房地产销售面积1228.91万平方米,环比下降18.5%;其中商品房销售面积为1070.32万平方米,环比下降22.4%。
在杭州,主城区上半年总销售房源12008套,与去年同期26913套相比,销量下跌逾50%。
在北京,北京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发布的1~7月北京市房地产市场情况显示,全市住宅销售面积408.4万平方米,在上年同期下降28.4%的基础上继续下降51.5%。其中,期房销售面积316.9万平方米,下降51.9%,现房销售面积91.5万平方米,下降50.1%。7月当月销售面积59.1万平方米,同比降幅达60.6%。
销售大幅萎缩,直接导致房屋空置面积增多。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公开数据显示,截止到7月末,全国商品房空置面积为1.29亿平方米,同比增长6.1%,增幅比上半年提高3.9个百分点。其中,空置商品住宅6538万平方米,增长4.6%,增幅比上半年提高6.7个百分点。深圳的情况更是走向极致:今年1~7月,商品房住宅空置面积67.07万平方米,同比增加95.65%。
与商品房的地量成交相反,房价依然在“云中漫步”。7月份,北京市房屋销售价格同比上涨10.2%,为今年以来最低涨幅,涨幅比上年同期回落0.2个百分点,环比上涨0.1%,涨幅与上月持平。上海的房价一样维持在高位,上海市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上半年上海市商品房销售均价环比微涨0.4%。
成交地量与价格高企并存意味着什么?“久盘必跌”这个股市规律恐怕也是楼市难以逃脱的宿命。一位分析人士的观点值得关注:地量成交已坚持半年之久了,再坚持下去对楼市本身也是伤害。“任凭你(开发商)怎么忽悠,价格不降,我就是捂紧钱袋死不出手,商家十八招招招都试过了,排队、签约、撤销合同、送精装修、送宝马……就是没有成交量”,这样的地量盘整还能坚持多久?还有必要坚持多久?
“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
但是,楼市毕竟是楼市,楼市的博弈力量之众无有比肩者,这也就决定了楼市所充满的不确定性无与伦比。
有人说,楼市不能跌,跌了谁都没有好处:银行呆坏账、政府失税收、保障房建设无资金、个人财富缩水、财产性收入销蚀……正确是正确,但愿望是天使,结果是魔鬼,且从国际市场的经验和教训中来看,在这一对冤家中,往往是结果战胜愿望。否则,风起青萍之末的美国次贷危机也不会持续蔓延,进而波及全球。
8月20日,网上流传摩根大通版政府救市报告,报告说“中国政府决策层正在审慎考虑一项总金额为2000亿~4000亿元的经济刺激方案,包括减税、稳定国内资本市场和支持国内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等措施。”当日,沪深股市迎来一波久违的暴涨行情。对此,有关部门至今既没有证实也没有辟谣。
对于政策可能发生的调整,普通投资者真是难以预知。
可以预知的是,开发商的资金压力越来越大,年前还是中小开发商,现在即将轮到大开发商了。接下来,他们的日子不会好过。何况,下半年新增楼盘的可供应量很大,竞争将更趋白热化。
可以预知的是,不仅是房地产企业,不仅是中小企业,各类大企业在7月以后,销售、利润出现大幅下滑的比比皆是,甚至连今年可能算是最走运的钢铁企业(因为他们成功地将矿石等上涨的成本转移到了下游)在7月份已发现,下游的汽车、家电等行业的需求开始疲软。“第四季度、明年的情况会更严峻”,这是在上海市政协组织的一次大型企业座谈会上,绝大多数企业家的共同判断。如果这一判断不幸成为现实,房地产业焉能超然物外?
还可以预知的是,消费者眼下对楼市的作壁上观与去年的持币观望有实质性的不同:以前人们担心买了房子后价格下跌会吃亏,而今年以来,CPI的增幅超过城镇居民收入增长,东南沿海停产半停产的中小企业增多,就业岗位在流失,人们对收入的预期发生了方向性改变。换言之,现在不买房,更多的是担心未来有没有偿付能力。
还可以预知,对于当下的楼市,除了开发商,地方政府也挺紧张,其“救市”的动机远比中央大,而且部分城市已开始行动。毕竟,地价下来了,来自房地产的税收持续减少的话,地方官不愿意见到。
还可以预知,对于楼市而言,稳定成交量、价格的有力手段也很多,譬如退税、降低房贷利率、降低首付门槛,等等。当然,这些措施曾经使用过,未来会不会、有没有必要使用则不得而知。
面对这么多可预知和不可预知的因素,忽地想起徐志摩的诗句:“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我是在梦中/她的温存,我的迷醉。”多少人,还在迷梦中——关于楼的迷梦中。
延伸阅读
精彩图片
网友评论
目前已经有
条评论
发言最多为2000字符(每个汉字相当于两个字符)
热点新闻评论
请您注意:
·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
·请注意语言文明,尊重网络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中国经济网新闻跟帖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您在中国经济网发表的言论,中国经济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发表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新闻跟帖管理员反映。
商务进行时
精彩图片
产业专题
·
三保行动 我们一起出发
·
第六届世界互联网大会
·
第18届中国企业领袖年会
·
推动中国
企业家
神州数码郭为:AI驱动流程再造拓展企...
张勇没有雷军的命
·
魏建军:长期主义才有未来
·
名创优品叶国富:没有勇气,何来运气
本网专稿
·
元宵节全国铁路预计发送旅客1030万人次
·
市场监管总局专项抽检元宵、汤圆全部合格
·
中国牵头制定!首个“无人配送车”国际标准正式发布
·
2025年1月全国铁路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39亿元 同比增长3.7%
·
农业强国建设迈出新步伐
·
电动自行车竞速细分市场
当前位置
中国经济网
>
产业市场
>
专题频道
>
2008
>
后奥运经济
>
股市、楼市
> 正文
中经搜索
商务地带
人民网
新华网
中国网
中国日报网
国际在线
CNTV
中青网
中国台湾网
中广网
中国西藏网
中新网
中工网
光明网
百度
新浪
搜狐
网易
凤凰
腾讯
和讯
友情链接
国家机关
地方政府网站
地方新闻网站
媒体网站
中央企业
金融机构
热点网站
财经网站
电子商务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