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淮滨:中国服装企业既靠政策更靠自己
2008年11月27日 15:43
来源:中国服饰报
[
发表评论
] [
推荐朋友
] [
关闭窗口
] [
打印本稿
]
“吃货”的世界
· [
食品
]
月饼税再掀波澜或刺激企业“合理”避税
· [
房产
]
北京第一高楼"中国尊"将开工 108层510米
· [
电子
]
央行如期发放二批支付牌照 13家企业获牌
· [
产业
]
中国400位富豪身家接近全国居民储蓄1/10
· [
产业
]
47号公告"真身"面世:无关个税 锁定楼市
· [
房产
]
恒大被曝违规大范围内部认购员工七折购房
宝马版变形金刚!
资金是命脉,市场是根本。企业的生存离不开资金,企业的发展缺不了市场。顺畅的现金流,不断扩大的内需市场,为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经济基础。国务院发布的十项拉动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举措,让中国的服装企业在政策普照下,坚定信心,靠政策,更靠自己。
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导致国际市场的需求不断下降,仅靠出口来拉动我国的经济增长,难度明显加大。而此时我国政府及时将扩大内需作为确保中国经济能够稳定、较快增长的首选,无疑是一项非常重大的明智之举。
伴随着国家十项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措施的出台,保有国民经济最小程度地受到国际金融风暴的影响,已成为当下全社会的共识。
十项举措涉及到民生、国家基础建设、社会事业、医疗卫生科技、生态环境等发面,这也是我们国国民经济中相对薄弱的环节,需要政府加强投资的力度;这十项举措也是对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的重大调整。在十项举措当中,人们注意到,关于“提高城乡农民收入”、“加大金融对经济增长的支持力度”以及在“所有行业全面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等方面,让中国的服装企业,在“寒冬”中看到灿烂的阳光。
农民收入增加以后,低收入人群对衣着消费需求的增加,能否就此拉动中国农村服装消费市场?加大对中小企业技术改造、兼并重组的信贷支持,对中小企业密集型的服装行业来说,能否真正得到政府信贷政策的支持,成为中国服装企业迫切需要了解和解决的问题。对此,中国纺织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孙淮滨做了深入解读。
农村市场聚集潜力
●据有关专家分析,此次国务院出台的启动内需的政策,第一步将会从覆盖面最广的农村以及城市低收入群体开始。国家将通过提高明年粮食最低收购价,提高农资综合直补、农机具补贴等标准,提高低收入群体社保待遇水平等措施来增加城乡农民的收入。
●中国的五六亿农民是农村市场的消费主体,随着消费市场在不断发展扩大,特别是农村市场的开拓,使其成为极具潜力的消费市场。
●我国自主服装品牌进入低收入消费的农村市场,并不意味着品牌的发展要降低层次,而是产品形成差异化、多样化,避免同质化竞争,为满足不同层次对服装产品的消费需求所必需的。
解读一差距即是潜力
孙淮滨:服装行业面对的是终端消费,即是终端消费,就取决于居民的收入和消费支出,取决于市场容量的不断扩大。从十项措施中可以看到,虽然这些措施离服装消费市场还有一些中间环节。但是,如果这些措施对我国经济能够产生巨大拉动力的话,那么,对服装的消费,尤其是对农村市场的开拓将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中国的服装市场随着我国居民收入不断提高,消费水平不断提高,随着大众消费、品牌消费,和文化时尚等的影响,消费市场也在不断发展扩大,其中最有潜力的市场应该是广大的农村市场。因为五六亿的农民是这个市场的消费主体,他们的人均消费水平,衣着消费水平与城镇和中高收入阶层还有一定差距。差距就是潜力。
在十项举措中,有专门针对“三农”的和低收入人群的政策。在我国,低收入人群主要集中在农村。如果这些措施能够得到落实,使城乡尤其是乡村居民的收入水平得到提高,农民口袋里的钱多了,对服装消费会随之增加,这是一个成正比的关系。
目前,我国农村市场是低收入消费的市场,也一定是我国自主服装品牌进入的市场,国外品牌不会占据这块空间。
品牌是市场认可的一种标识,由于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决定了服装品牌要面对不同层次的市场,什么样的市场都应该去开拓,这样才能形成产品的差异化、多样化,同时避免同质化竞争。
解读二信心源自优势
孙淮摈:中国拥有世界最大量级的消费市场,生产制造业在全世界具有独有的不可替代的地位。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增长,人均GDP水平的提高,市场的前途会非常光明。对此,我们要抱有信心。
这个信心一方面来自国内市场需求地不断扩大,另一方面来自于我国雄厚的服装产业基础和完整的产业链体系。中国服装的生产、制造在全世界都具有独有的优势,也是其他国家无法替代的优势。不可想象中国的服装生产走下坡路,出现萎缩,而我们的穿衣要依靠国外来提供,这是不可能的。
中国服装品牌的成长进程,是中国服装产业升级的必然选择,也是升级取得成效的一个重要标志。品牌消费是一个产业应该达到的最高市场境界。
金融支持出手要快更要准
●“加大金融对经济增长的支持力度”,是十项措施的最后一项,也是明确对中小企业金融支持力度最大的一项。该项举措将取消商业银行的信贷规模限制,合理扩大信贷规模,加大对中小企业技术改造、兼并重组的信贷支持。
●据有关数据表示,在中国,职工人数2000人以下,或销售额3亿元以下,或资产总额4亿元以下的企业被划为中小企业。在我国,99%的纺织服装企业为中小型企业。●关于中小企业贷款问题,据央行有关数据显示:今年1~10月份,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增加3.66万亿元,达到历史最高水平。这样的一个贷款总量,使得许多中小企业得到了贷款支持。●随着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的实施,贷款投放将进一步增加,许多中小企业的融资困难将会得到明显缓解。
解读一资金企业生存的命脉
孙淮滨:资金问题是服装企业最为关注的一个问题。资金是企业的血液,是企业生存的命脉。对于劳动密集型的服装企业来说,目前普遍面临着资金短缺、流动性不足的现象。
目前我国有很多服装企业因为资金链的断裂而处在关门或倒闭的境地,这对整个服装产业来说是巨大的损失。资金信贷问题关乎着企业的生存,是当前需要迫切解决的一大难题。
我国的服装企业,在加工、制造、管理等方面都没有问题,但是如果资金和订单不足,而成为企业生存、发展的障碍的话,那么相当一部分企业就会面临非常严峻的困难。
如果我国服装企业出现了大面积的困境,那么,农民工回乡,职工失业等一连串的社会问题将会出现。因此,金融机构要高度重视,要把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持当成社会就业稳定的大局来看待。
解读二金融支持要准确到对资金渴望最大的中小企业身上
孙淮滨:国务院出台的十大措施里面明确提出“加大金融对经济增长的支持力度”,取消商业银行的信贷规模限制,合理扩大信贷规模,加大对中小企业技术改造、兼并重组的信贷支持,对中小型企业密集型的服装行业来说,实属阳光灿烂。
作为行业组织,希望通过各级金融机构对该项举措真正落实,尤其落实到对资金渴望最大的中小企业这块土地上,让中国的服装企业在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当中能够得到切实的货币保证。
在目前商业银行的信贷业务中,对中小企业存在有一定的成见或偏见。比如说在基准利率基础上上浮,不合理的手续费等,这些都加大了服装企业能够通过信贷渠道获得资金的难度。
金融机构要对中国的服装产业在中国的定位和市场前景抱有充足的信心,服装产业在中国是有生命力的;要认认真真地贯彻落实中央政策,切实使资金流到劳动密集型、有出口竞争能力的服装企业中去;同时金融机构在信贷程序上要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使企业获得信贷资金,让阳光照耀到该照耀的地方。
信贷担保联合探索新模式
●据悉,中央财政部门近期将进一步加大对中小企业的贷款贴息支持力度,特别是要对中小企业担保体系建设给予进一步的支持,由财政部与工业和信息化部共同制定《关于继续加强中小企业担保体系支持》的政策规定将在近期出台。
●为此工业和信息化部将大力支持建立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体系,大力推动金融银行推出鼓励融资的创新型融资物品。同时,也要建立针对中小企业的企业信用征集评价和发布信息制度,以期帮助中小企业规范自己的经营行为,得到金融支持。
●在这项工作中,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也在积极努力,探索与地方政府联合,为中小企业密集型的服装行业切实得到信贷担保摸索出一条新路。
解读一多方共探担保新模式
孙淮滨:服装企业要想获得信贷资金的支持,就要有担保机构。为此,各地方政府正在积极地做着各项工作。而我们行业组织对一些服装企业的资质、发展水平、达到的高度,从行业的角度也会做出相关的评价。
为了能使服装企业切实获得信贷担保,行业组织正在积极与地方政府协商,希望联合起来,对那些有市场、有品牌、有实力的服装企业,做资金担保方面的工作。
当然,行业组织与地方政府如何通过一种渠道组成一种紧密的新型担保机构,来为中小服装企业服务,目前还是一种设想,我们也在积极地推进这项工作。
探索出一种既能够让地方政府接受,金融机构接受,同时行业组织也能够接受的担保新模式,特别是对我国服装产业集群地区的意义将更为深远。
解读二强化自身以信誉赢担保
孙淮滨:对服装企业来说,克服当前的困难,首要的一条就是保证畅通的现金流,这是关乎企业的大事。服装企业既要靠政府的扶持,又要靠自身的努力。
在地方政府、国家金融机构和行业组织,积极探讨联合起来以一种新的模式对中小企业的资金担保作出努力的同时,作为服装企业更要搞好自己的品牌建设,要有好的经营业绩,要具备真实、客观的财务状况,要有规范的管理制度,要能够客观真实地将自己的实力展示在金融机构评价的范围之内,而不要为了获得担保信贷支持去做假。这样做,不但不利于企业自身的发展,而且也是自毁信誉,同时也会为金融机构带来风险。
增值税转型恩惠所有行业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11月10日召开的省区市人民政府和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会议上所说,十项措施能否落实,要看能否积极推进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改革–––全面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就是本次改革中的第一项。
●国家“十一五”规划明确提出,2006年~2010年期间,将“在全国范围内实现增值税由生产型转为消费型”。
● 2009年1月1日起,我国将在全国所有地区、所有行业全面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鼓励企业技术改造,从而减轻企业负担1200亿元。
●从行业来看,增值税转型对不同行业的影响不尽相同。全行业设备、工具类固定资产投资额较大的机械设备、石化业、电燃水业、建材业、钢铁和食品饮料业等获得较大的抵扣税额,以此减轻企业的负担。
● 1200亿元减负的额度,将是新中国历史上单项税制改革减税力度最大的一次。对于我国99%以上的中小型服装企业来说,“增值税转型”政策的出台,有利于鼓励企业设备更新和技术升级,推动企业成为市场长期投资的主体。
解读政府让利企业获得再发展
孙淮滨“增值税转型”是对我国所有行业阳光普照的政策,政府作出积极的努力,让利于企业,不仅对那些能够获得较大抵扣税额的行业有所利好,而且服装企业同样能够得到实惠。
这项政策的实施,说明国家在主动调节政府和企业之间的利益关系,主动地把更多的财富分配到企业,在整个行业面临困难的时候,对企业克服困难起到积极的帮助作用。
作为小额纳税人的中国服装企业,在购置固定资产的投资活动中增值税率的下降,不仅可以直接转化为利润,而且能够获得更多的积累,为企业的再发展预备充足的资金。
延伸阅读
·
福建省儿童服装产品抽样合格率仅为67.7%
2008年12月22日
·
加强和提高中国服装产业的竞争力
2008年12月18日
·
消费者应注意仔细查看服装类产品标识
2008年12月17日
·
中国高职院校服装设计技能大赛扬州举办(组图)
2008年12月12日
·
中国服装30年:资本是企业的助力
2008年12月11日
·
10大理由论中国本土服装品牌的崛起
2008年12月10日
精彩图片
网友评论
目前已经有
条评论
发言最多为2000字符(每个汉字相当于两个字符)
热点新闻评论
请您注意:
·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
·请注意语言文明,尊重网络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中国经济网新闻跟帖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您在中国经济网发表的言论,中国经济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发表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新闻跟帖管理员反映。
商务进行时
精彩图片
产业专题
·
三保行动 我们一起出发
·
第六届世界互联网大会
·
第18届中国企业领袖年会
·
推动中国
企业家
神州数码郭为:AI驱动流程再造拓展企...
张勇没有雷军的命
·
魏建军:长期主义才有未来
·
名创优品叶国富:没有勇气,何来运气
本网专稿
·
元宵节全国铁路预计发送旅客1030万人次
·
市场监管总局专项抽检元宵、汤圆全部合格
·
中国牵头制定!首个“无人配送车”国际标准正式发布
·
2025年1月全国铁路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39亿元 同比增长3.7%
·
农业强国建设迈出新步伐
·
电动自行车竞速细分市场
当前位置
中国经济网
>
产业市场
>
专题频道
>
2008
>
纺织业
>
专家视点
> 正文
中经搜索
人民网
新华网
中国网
中国日报网
国际在线
CNTV
中青网
中国台湾网
中广网
中国西藏网
中新网
中工网
光明网
百度
新浪
搜狐
网易
凤凰
腾讯
和讯
友情链接
国家机关
地方政府网站
地方新闻网站
媒体网站
中央企业
金融机构
热点网站
财经网站
电子商务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