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纺织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孙淮滨做客中国经济网

中国纺织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孙淮滨做客中国经济网

中国纺织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孙淮滨做客中国经济网
银根紧缩、人民币升值、生产要素价格上涨、劳动力成本提高、金融危机影响下国外市场需求萎缩导致的出口下降,这一切在即将过去的2008年中,集中影响着整个纺织行业的发展。特别是受到下半年全球性的金融危机的巨大影响,导致了纺织行业从生产、销售到出口、投资以及经济效益,都出现了增速全面回落的趋势。
在金融危机影响不断扩散的情况下,国家积极调整宏观经济政策,货币政策由从紧转变为适度宽松,并多次提高出口退税税率。同时出台“4万亿”经济刺激方案,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扩大内需,而且计划在明年重点实施纺织等九个支柱产业的振兴计划。这一切对于处在困境中的纺织产业来讲,可谓是极大的驱动力。
从产业面临国际国内市场巨大的挑战,到国家加大宏观政策的扶持力度,在总结2008年纺织行业的发展时,中国纺织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孙淮滨表示,今年行业一直处于增速回落的状态,特别是三季度以后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和去年相比,今年是一个大幅度下滑的局面。“2008年中国的纺织经济经历了非常不平凡的一年。”
充满挑战的一年
孙淮滨在接受本网记者专访时表示,今年纺织行业遇到了很多前所未有的困难和压力。“从国际层面来看,金融危机发生之后,我国纺织对美国、欧盟以及日本等主要出口经济体的出口量一直呈现下滑的走势。而从国内层面来讲,上半年的货币从紧政策、人民币升值、成产要素、劳动力成本和原材料价格的上涨,以及油电煤运成本的上升等,各种压力聚拢叠加在一起,使得纺织产业的几项主要经济指标都处在增速全面回落的状态。”
据记者了解,今年前8个月纺织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就业人数同比下降0.36%,行业整体利润增速仅为3.20%,处于2002年以来的利润增长最低点。前8个月的亏损额达156.88亿元,同比增加53%,亏损面达21.33%。1—10月行业产值增速同比增长14%,多年来首次跌到20%。而据海关总署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08年11月份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金额为153.78亿美元,与去年同比下降0.59%。其中服装及衣着附件出口104.33亿美元,同比增加6.06%;纺织纱线、织物及制品出口49.45亿美元,同比下降4.74%。
孙淮滨认为,“金融危机是造成纺织行业增速全面下降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另外今年上半年从紧的货币政策也成为直接影响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正常运转的另一个主要因素。”
2008年被很多经济学家称作是中国紧缩经济的元年。在2008年1月初的央行年工作会议上,“货币从紧+信贷调控”成为当时对2008年货币政策定的基调。当时的专家认为,货币信贷总体比之以前将会“更紧”。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长夏斌曾指出,货币政策工具的选择原则实施“从紧“的货币政策,首先必须适当加快人民币的升值和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包括浮动范围的扩大)。
“对于纺织这样一个中小企业量大面广的行业来说,本身贷款就难,在上半年从紧货币政策的环境中,想从银行那里获得充足的资金难度比较大,企业获得贷款的渠道不通畅,使得一些中小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的正常运转感到很困难。”孙淮滨如是说。
努力坚持的一年
虽然在2008年,中国的纺织企业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和压力,但是仍然保持着较为健康的发展态势。据数据显示,1-11月我国纺织品服装累计出口1690.9亿美元,较去年同期上涨5.25%。其中服装及衣着附件出口1086.99亿美元,增长3.1%;纺织纱线、织物及制品604.1亿美元,增长18.1%,加快2.8个百分点;另鞋类出口267.7亿美元,增长16.2%。
对此,孙淮滨认为在进入新世纪以来,整个产业的发展已经走上了靠结构调整、产业升级、科技和品牌推动的逐步转型的轨道。“在今年的困难形势下,有三分之一的骨干企业之所以仍能得到较好发展,主要是因为创新搞的比较好,从而支撑着整个行业发展的大局。从宏观形势和行业的发展出发,创新已越发的凸显出了其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克服困难需要创新,这也是行业内的一个导向。”
另外虽然外需不足,但是国民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给纺织产业提供了极大的驱动力。国内市场的销售依然旺盛,这个也同样支撑了产业的发展;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政府层面及时调整相关政策,比如出口退税率的提高,加工贸易保证金制度的暂时取消,这些对于抑制行业出口下滑的势头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据悉,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制订的纺织工业三年振兴规划,从四个方面提出了建议:一是结构调整与协调发展,发展产业用纺织品,优势企业兼并重组,公共服务平台增强中小企业抗风险能力,优化产业区域布局,推进产业转移;二是技术进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包括高性能纤维、功能性纤维及应用开发、天然纤维高附加值产品及开发应用、纺织机械关键设备开发与应用、信息化共性技术开发与应用、技术中心和设计创意中心建设;三是推进节能减排,实施循环经济;四是加强自主品牌培育和营销渠道建设。
“多个因素叠加在一起,虽然整个效益不如往年,但行业规模以上总产值在1到10月份依然有14%到15%的增长,出口还有8%的增长,效益比同期虽然有较大回落,但仍有3.2%的增长。行业靠结构调整、产业升级、骨干企业的力量、内需拉动以及政策的调整,还是取到了一定的成绩。”
明年是充满希望的一年
在关于此次金融危机对于纺织行业的影响将会持续多久的问题上,孙淮滨做了一个对比。他指出,10年前的亚洲金融危机对于纺织行业的影响是1到2年的时间,而这次是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对于行业影响的强度肯定是大于亚洲金融危机。“我们现在要做好抗危机的准备,至于时间多长我们很难预测。”
虽然明年纺织行业将面临后金融危机时期更多的挑战,但在我国积极的宏观调控的政策影响下,2009年纺织行业还是存在着很多新的机遇。
在2008年11月5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部署了总投资达4万亿的经济此次方案,并出台了旨在扩大国内需求的十大措施。12月初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则提出要立足扩大内需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而在全国发展改革工作会议上则提出,明年将实施对纺织等九个支柱产业的振兴规划。
“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我们感受到在困难的经济形势下,国家大力的坚持转型调整,目的是为了保增长、保就业、保稳定、保发展。而在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环境中,坚持走产业升级、结构调整,靠科技和品牌来实现产业的升级和转型,对纺织行业09年的发展来讲,这和国家的宏观大方向是完全吻合的。”
通过分析孙淮滨认为国内外消费市场的基本面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在国际市场,我国纺织品在欧美日等市场的商人和消费者心中占有了比较稳定的地位,竞争优势不会因市场萎缩而降低,竞争力还是相当稳定的。而我国的纺织品,面料、纱线等对于东南亚一些国家的出口尚有很大的空间。而在俄罗斯、中东、拉美等一些新兴市场,由于其自身的供给能力根本无法保障纺织品服装消费容量,因此这些市场有待于大力的发掘和开拓。
对于国内市场,孙淮滨则认为行业应该更加关注。他指出,明年‘国十条’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的贯彻落实,如加大保障性住房和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提高农民收入等“将为纺织行业对衣着类、家用和产业用三大最终消费品市场的开拓提供非常好的机遇。明年乃至今后几年,国内市场的消费会有稳定的发展和空间,对此我们应该要有信心。”
孙淮滨表示,2009年纺织行业首先要保增长、保就业。“明年的内需市场我比较看好,因为政策层面有利的因素较多。从企业来讲,不要放弃任何层面的市场,如温饱型市场、小康型市场,富裕型市场、城镇市场、农村市场。企业要把市场进行细分,要有多元化、多层次、多档次的产品,来适应不同市场的需要。再加上‘国十条’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地贯彻和落实,将有更多的市场和机会。”而在出口方面孙淮滨则认为,我国要加大力度,确保纺织品出口稳定。
“今年行业面临了重大的金融危机,承受了巨大的外部压力,行业虽艰难但仍走了过来,明年对国际市场我们要进一步跟踪观察,对国内市场要相信会有很多机会。但这些关键在于我们自己的努力,那就是坚持、坚持、在坚持,调整、调整、再调整,中国的纺织工业仍然会有新的希望,仍然能够重新回到健康持续发展的轨道上来。”
孙淮滨:中国纺织经济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新闻发言人、新闻中心主任;《中国纺织》杂志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