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西县从脱贫致富到"崛起速度"

2008年09月18日 20:23   来源:安徽日报   
    改革开放30年,从脱困到奔小康,到跨越式发展;从农业立县到工业强县,到全省经济十强县,直到全国中部三十强,肥西县创造了令人惊叹的崛起速度。

    何以如此,肥西县委主要负责同志深有体会地说:“坚持改革开放,实事求是,坚持解放思想,科学发展,是发展的源泉,崛起的动力,制胜的法宝”。

    包产到户:摆脱贫困

    肥西县山南镇小井庄农民李祖忠告诉记者:“1978年以前我在小井庄生产队干活,每个工日大约在4~5毛钱。1978年以后,我家养鸡、养猪、搞养殖业,盖了6间基建房子,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又有电视,又有冰箱,有两部电视机,关键是改革开放政策好。”

    据李祖忠回忆,1978年,肥西县遇到了百年未遇到的大旱。到9月底,全县4647个生产队,48万多人,61.1万多亩农作物受灾。穷则思变。1978年9月,肥西县山南农民为填饱肚子,闹起了包产到户,并以燎原之势燃遍全肥西。到1980年春,全县已有97%的生产队搞了包产到户。此后5年,肥西县生产连续增长,粮食总产量增长了近50%,油料总产增长了近5倍,一举终结吃粮靠回销、花钱靠贷款,贫穷落后的历史。

    包产到户得民心,顺民意。肥西县农民的这一创造,从根本上改变了农业生产的经营模式,不但让农民从此告别了贫困,而且震撼了江淮大地,触动了中国的农村改革。

    现代农业:奔上小康

    挥别贫困,肥西人从农村改革的起点出发,高歌现代农业交响曲,一路奔小康而去。山南镇李桥村农民郭宏祥兄弟三个,实行包产到户后,在几亩承包地里翻来翻去多年,也只能解决温饱。从1994年开始,郭宏祥家里养起了猪,从两头到现在的近百头,纯收入30多万元。

    据肥西县分管领导介绍,从1990年代初开始,县里更新农业发展理念,确立了以苗木、家禽为主的六大主导特色产业,大力推进农业内部结构优化调整,农业经济效益和农民收入节节攀高。2007年全县粮食总产达56.4万吨,家禽出栏量稳居全省总量第一,肉类产量占据全国百强行列。苗木花卉生产基地面积达16万亩,全县累计销售各类苗木花卉近4.5亿株(盆),实现纯收入7.2亿多元,成为中国中部地区最大的苗木花卉集散地。该县还建立了市级农业科技示范园区17家,直接带动农户近2万户,户均增收1200多元。截至目前,全县共兴建规模化、标准化养殖小区380多个,形成20多个规模化家禽养殖专业村,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59家,全县农业总产值达到44.7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514元,跃入全省前十位。

    工业崛起:跨越发展

    迈上了小康路,肥西人又开始了新的征程。从2002年开始,这个县审时度势,在连续开展了四次解放思想大讨论后,确立工业强县的发展战略,从而快速释放了县域突破活力,推进了肥西跨越式发展。“十一五”时间未过半,该县就提前实现了第一个“翻番”目标。

    肥西县坚持把园区经济作为县域突破的重中之重,自1991年创办全省首家县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桃花工业园以来,创新区域开发模式,构建县区合作开发新机制,着力打造长安浙商、上派机械、花岗农副产品加工等9个各具特色的乡镇工业聚集区,全县园区面积增加到26平方公里。该县还着力开展持之以恒的引资活动,仅去年就协议引进项目168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13个,累计到位市外资金57亿元。去年,全县共完成工业投入41亿元,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产值155亿元,桃花工业园成为全省首个工业产值过百亿的县域工业园,工业对GDP的贡献率达50%以上。

    30年风雨探索谋崛起,30年执著追求图发展。肥西目前正攻坚克难奋勇崛起,努力建成全国重要的汽车产业基地,家电产业基地,华东地区重要的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全国重要的现代化航空物流城,全国中部第一苗木花卉城,省会都市圈交通便捷、环境优美、宜商宜居的现代化“卧城”,长三角最大的乡村旅游休闲度假后花园。(刘冰石、何玉洁)  
精彩图片

商务进行时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