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经济房超标,但又无力购买高价商品房的夹心阶层该怎么办?”昨日,中等收入家庭住房问题如何解决,成为不少人大代表讨论的热点话题。
问题:
房价上涨产生新“夹心层” 据市房地产市场预警预报工作小组统计,我市去年新房(含商铺、写字楼)销售均价为4706元/平米(不含新洲、蔡甸和汉南区),同比增长17.8%,创历年来最大涨幅。
市人大代表、青山城建开发公司总经理王海春昨日称,目前城市低收入家庭已纳入住房保障体系,下一步政府应尽快解决那些既不能享受到保障性住房、又无力购买商品房家庭的住房问题,尤其是工薪阶层及刚毕业的大学生群体等。
王海春举例说,他的儿子参加工作不久,本不想当“啃老族”,但仅靠自己的力量又确实不能买房结婚,“我儿子还算幸运的,还有老可啃;那些父母没有积蓄的人,又怎么办呢?”
同样有此忧虑的还有崔光磊代表。他介绍,武汉石化原本打算引进一批乙烯工程人才,但人家到厂区附近一看,发现周围的房子要6000元一平米,再把工资一算,就打消了来汉的念头。
来自硚口区的田超英代表也认为,尽管目前的房价上涨是全国性甚至世界性的,但仍超过了一部分群体的承受能力,特别是部分拆迁户。他们有拆迁补偿金,不能住经济房,也不愿意离开熟悉的老城区生活,但中心城区的房子又买不起,只能坚持不搬迁。
建议:
要多建限价房、租赁房
王海春代表建议,解决夹心层购房难,首先要多建设限套型、限房价的“双限房”,让一部分最困难的工薪阶层能够买到中低价位、中小套型的普通商品房。此外,应拿出一些经济房作为租赁房给夹心阶层居住。对于一些愿意开发优价出租型房产的开发商,政府应给予政策扶持。 李楚星代表则认为,工薪阶层一般都有稳定收入,并缴纳了住房公积金,因此要充分创造条件提高公积金的使用率,让更多人用比商业银行利率低得多的公积金来贷款买房。
田超英代表则呼吁房地产开发商要让利于民。他举例说,硚口区的两个房地产项目,都是在拆迁地上拿出一部分来,优惠卖给那些买不起商品房的拆迁户,数百户的拆迁问题因此很快解决。
回应:
建411万平米双限房、普通房
针对代表们的建议,市国土房产局有关人士称,我市今年将建设双限房及中低价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411万平方米(其中双限房90万平米),用来进一步完善全市住房供应结构,保证不同收入阶层都可选择适合自己的房子。
该局有关人士还解释说,我市刚投入巨额资金,将全市32万户低收入家庭纳入了住房保障体系,目前建设部已提出要解决中等收入家庭住房困难问题,相关的资金投入、保障范围划分等一系列问题,还需要逐步研究。
释疑:
解决住房问题不是时代退步
解决人数众多的“夹心层”的住房问题,会不会导致财政负担过重、甚至让房地产业回到福利分房时代呢?据了解,目前广州市已有政协委员提出,搞限价房和单位自建房让人重新看到平均主义、计划经济时代的影子,给社会带来了新的不公平。
对此武汉几位市人大代表还特意说明,这样的保障措施肯定要因时制宜、量力而行,也不能因此简单地否定住房体制改革的成果,而应视为一种补充措施。
李楚星代表认为,双限房压缩的是开发商的利润空间,政府没有实质性的投入,不一定就算是保障性住房。双限房也不宜太多,它只是在目前房价涨速与居民收入增速差距有所拉大的特殊情况下的一种产物,等到武汉经济发展快了,人民收入水平上来了,也就不需要限价房了。
王海春代表则表示,解决“夹心层”家庭买房难,并不是由政府大包大揽,只是照顾那些有收入但不高的中等家庭。此外,在供求关系作用下,那些高价房如果卖不出去,完全超过了人们的购买能力,自然价格会降下来,“市场规律会让房价冷静下来”。
两位代表还提醒说,国家提出“人人有房住”的目标,并不等同于“人人有住房”,特别是经济能力不强的年轻人,应以租房为过渡,待有积蓄后再买房,这样的观念才是比较现实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