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改革农村金融 激发“三农”活力无限
2008年10月29日 13:12
来源:中国经济网
[
发表评论
] [
推荐朋友
] [
关闭窗口
] [
打印本稿
]
“吃货”的世界
· [
食品
]
月饼税再掀波澜或刺激企业“合理”避税
· [
房产
]
北京第一高楼"中国尊"将开工 108层510米
· [
电子
]
央行如期发放二批支付牌照 13家企业获牌
· [
产业
]
中国400位富豪身家接近全国居民储蓄1/10
· [
产业
]
47号公告"真身"面世:无关个税 锁定楼市
· [
房产
]
恒大被曝违规大范围内部认购员工七折购房
宝马版变形金刚!
新农村建设,资金是关键。就资金而言,除政府要加大财政投入和政策引导力度,吸纳社会资本参与以外,争取各种形式的金融支持也是一个重要来源。
近年来,江苏省农村金融不断深化改革,为“三农”注入源源不断的生机与活力。截至6月末,农业贷款份额占全省98%的省农村信用社农贷余额为961亿元,比年初增加91亿元。其中,农户贷款余额达810亿元,比年初增加83亿元;扶贫小额贷款余额为6.6亿元,受益农户达8.4万户。
■聚“少”为“多”,集中资金保重点
今年,紧缩的货币政策让贷款规模受限,探索宏观调控形势下支农的有效途径,成为重要课题。到上半年为止,全省农信社各项贷款余额比年初增长了13.8%,超过全年计划的70%。
事实上,支农贷款不降反升已成为全省的普遍现象,聚“少”为“多”是金融机构创新服务的亮点。溧阳农村合作银行今年前8个月累计发放农贷17.6亿元,净增5.6亿元,净增额中的一半以上均集中投向了“三农”。省农信社联合社理事长王晨曦说,省联社向人民银行积极争取适时调整信贷计划,加大了对“三农”的信贷投入。今年上半年累计为基层单位调剂资金490亿元,有效解决了苏中、苏北地区农信社临时性、季节性的资金需求。
如何用“活”政策,确保增量资金投向最需要的领域?农村金融机构集中资金保重点,贷款主要投向产业关联度高、带动力强、对农民增收致富作用明显的领域,高效设施农业、地方特色农业、绿色农业、观光农业等均成为支持重点。有技术、懂经营的外出务工返乡创业人员和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等,也能享受贷款优先支持。
启东吕四港镇高林村的南通壹番屋海苔水产有限公司因紫菜收购需要,需向茅家港信用社申请30万元贷款,由于缺少足额抵押物而犯难。在银行的帮助下,29家紫菜加工企业发起成立了东黄海紫菜合作社,有了合作社“作保”,银行很快放贷。
为支持“三农”均衡发展,我省农村金融机构在资金紧缺的情况下,留出专门的盘子发放扶贫贷款,帮助贫困户“摘帽”。沭阳农村合作银行推行“大户+小户”创业扶贫贷款,与能带动其他农户发家致富的项目“领头羊”签订贷款合同,规定在5000元扶贫贷款资金基础上,每多增加5000元扶贫贷款资金就要多带动一个贫困户发家致富。目前,创业扶贫贷款已发放69户、298.5万元,597户贫困户走上了联动发展致富路。
■创新金融产品,满足农民渴求
无论从机构和从业人员的数量还是金融服务的品种来看,农村地区金融覆盖率和服务水平都相对较低。几千块钱额度、单一的贷款品种,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农民的需求,创新金融产品势在必行。
省农信社在全国率先推出了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即基于农户信誉,在核定的额度和期限内向农户发放无需抵押、担保的信用贷款。体验过信用贷款的农户是这样形容的:和存款一样方便!据悉,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已经实现了全省全覆盖。
单个农户申请贷款,如果所需资金量较大时,往往很难如愿。省农信社适时推出了农户联保贷款,需要借款的农民3至5户自愿组成联保小组,联保小组成员之间承担连带责任,农户贷款额度大大增加。截至今年6月末,全省共成立45.13万个联保小组,贷款75亿元。
建设新农村,改善“硬件”刻不容缓。但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涉及面广、管理难度大、资金偿还周期长,怎么办?江苏农发行用创新的思路解决了这个难题,推出“政府立项、市场运作、企业承贷、财政补贴”的信贷支农模式,并督促政府、财政等部门牵头成立项目管理办公室,规范做好资金的拨付和使用,强化资金监管,确保专款专用。目前,该行已经支持建设农村公路1617公里、铺设水管1003公里、疏浚整治河道2520公里,支持建设粮食生产基地40个,平整改良土地22万亩,改造中低产田43万亩,建设水果、蔬菜、林业等农业生产基地12个,建设农业生态观光园6个。这些项目的实施,有力地推动了各地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改善,促进了农业的优化升级。
省农村信用社则在重点镇、专业批发市场、商品房、物流中心等基础设施建设上大有作为。记者在吴江盛泽镇看到,在当地农商行的支持下,镇政府投入巨资兴建的东方丝绸市场生意兴隆。目前,盛泽镇年销售收入在2亿元以上的民营纺织企业有200多家,拥有无梭织机5万多台,年产纺织品40亿米,成为国内最大的薄型纺织品生产基地,带动了20多万本地农户和外来民工就业。
各金融机构的产品创新、平台创新,让农民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东海县山左口乡山左口村村民鲁东武最近刚拿到8万元贷款,准备盖温室大棚,种鲜切花。这和国家开发银行江苏分行与东海县共同推行的“银行+融资平台+专业合作社+社员”的支农融资模式密切相关。像鲁东武这样具备大棚种植经验和良好个人信用、拥有稳定家庭收入的合作社社员,向合作社提出贷款申请意向,通过合作社、村委会、乡镇政府、担保公司、资产经营公司、国开行等部门层层审核把关,在很短时间内就能贷到款。据了解,首批1100万元这种贷款已经发放到146个农户手中,预计每户因此平均可增加年收入3.5万元。
■农村金融改革,让“钱庄”和农民贴得更近
“农村金融机构空白和覆盖率低,使农民无法享受普惠制金融服务,农村金融机构竞争不充分,金融资源无法合理有效配置。”银监会主席刘明康如是说。因此,逐步开放农村金融,鼓励社会各类资金兴办直接为“三农”服务的机构,让更多服务周到、机制灵活的金融机构走进农村,成为农村金融改革的方向。
2月28日,全省首家村镇银行沭阳东吴村镇银行正式挂牌成立。7月20日,全省首家民间资本发起组建的农村小额贷款公司花落丹阳。占农村金融大半壁江山的农信社也加快了改革步伐,上半年,溧阳农合行、射阳农商行已正式挂牌开业,海安、宿迁市区、扬中、睢宁已获准筹建同类机构。目前,全省已有26家银行类机构挂牌开业,已有6家农商行与9家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签订了合作框架协议,其中江阴、吴江两家农商行已经分别对靖江、射阳、盐城市区三家联社完成注资,进入实质性合作阶段。
农村金融服务覆盖面低一直是制约农村发展的“短腿”,如何让“短腿”变长,更加贴近农民,成为改革的重点?目前,全省农信社营业网点已达3800个,遍布全省乡镇和城乡结合部,有的村里也有了银行网点;县级法人普遍实行授权授信管理模式,授信额度内的农户贷款可直接在分支机构柜面办理;还有很多信贷人员进村入户,为辖区内农民提供“零距离”服务;基层营业网点营业时间,也尽量跟着农户生产生活规律来;一些信用社除在营业大厅设立贷款专柜外,还根据当地条件推出了“汽车银行”、“电话银行”、“农贷集市”,提供信息、咨询和理财服务等便民措施,为农民提供个性化服务。
为与农民贴得更近,各金融机构支农成效直接与信贷人员切身利益挂钩,要求支农贷款放得既好又多。溧阳农村合作银行根据不同区域的农村经济、资金需求和信贷人员职数等情况,层层分解任务,激发全体客户经理拓展“三农”贷款市场。
竞争与创新的结果是,金融机构增强了竞争力,农民得到了更多实惠。与过去什么都要跑到网点的柜面上办业务不同,现在,全省农信社已经实现计算机联网,圆鼎借记卡接入银联系统,农民不管走到哪里,都能方便用卡。此外,农信社还与加拿大、荷兰等国合作金融机构建立了业务合作关系,为农民走出国门开辟了国际服务通道。(来源:新华日报)
延伸阅读
精彩图片
网友评论
目前已经有
条评论
发言最多为2000字符(每个汉字相当于两个字符)
热点新闻评论
请您注意:
·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
·请注意语言文明,尊重网络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中国经济网新闻跟帖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您在中国经济网发表的言论,中国经济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发表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新闻跟帖管理员反映。
商务进行时
精彩图片
产业专题
·
三保行动 我们一起出发
·
第六届世界互联网大会
·
第18届中国企业领袖年会
·
推动中国
企业家
王兴注定“永无宁日”
雷军要警惕“胜利病”吗
·
何小鹏:未来20年内飞行汽车有望形成万亿美元级市场
·
叶国富接过永辉方向盘
本网专稿
·
福建省公共数据赋能产业发展第一批重点培育示范场景发布
·
【图解】中外学者谈关税“冲击波”:美国仿制药市场或承压
·
市场监管总局和中消协联合发布防范“保健品”诈骗消费提示
·
第一季度检验检测行业综合景气指数100.4 发展稳中向好
·
第八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开幕!超百个互动体验项目亮相现场体验区
·
2025中国信息协会数据要素应用创新大赛正式启动
当前位置
中国经济网
>
产业市场
>
专题频道
>
2008
>
30年巨变看江苏
>
江苏改革开放30年巨变
> 正文
中经搜索
商务地带
人民网
新华网
中国网
中国日报网
国际在线
CNTV
中青网
中国台湾网
中广网
中国西藏网
中新网
中工网
光明网
百度
新浪
搜狐
网易
凤凰
腾讯
和讯
友情链接
国家机关
地方政府网站
地方新闻网站
媒体网站
中央企业
金融机构
热点网站
财经网站
电子商务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