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深圳市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管理试点工作成果备受各方关注

2021年10月18日 14:23   来源:中国质量报   

  记者 傅江平

  对213万家企业实现信用风险分类管理,上半年电子营业执照有效量348万份,归集6.5亿项涉企数据……连日来,深圳市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管理成果再次登上全国多家媒体版面,成为人们关注和热议的话题。记者梳理发现,自2019年开展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管理试点工作至今,深圳市该项工作一直备受关注,相关成果屡被报道。

  为什么深圳市能逐渐成为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管理试点工作的标杆典型?近日,记者从深圳市市场监管局获悉,除了领导高度重视、信用监管基础良好、企业信用体系建设资源丰富等因素之外,该局还十分擅长将试点工作做精做细,并在此基础上搭建了一个逻辑严密的监管体系。

  建立企业信用风险基础数据库。深圳市商事主体数量十分庞大,截至今年上半年已达到366万户。已有的6.5亿项涉企数据主要来源于深圳市市场监管局内部系统数据、市公共信用信息资源目录归集数据以及国家红黑名单企业信息,分布在市场监管局、发展改革委、海关、税务、社保、公积金、法院等74家信源单位,信息孤岛现象一度十分明显。数据的有效管理是信用管理的基础。深圳市市场监管局联合各兄弟部门,梳理321类可利用的企业数据,清洗、整理超过4611万条企业数据,涵盖企业登记注册及变更、行政处罚、行业认证、行政许可、信用奖惩红黑名单、投诉举报等方面,由此建立了一个规范管理的基础数据库,为后续的风险管理打下了基础。

  确定企业分类体系逻辑及标准。要实现企业信用风险的分类管理,首先必须明确一个问题:怎么分类。经过对分类类型及各类占比合理性分析,深圳市市场监管局依据商事主体登记备案信息、有效经营许可和商事主体登记的国家标准行业信息各静态标准,将深圳市登记在册的共213万家企业分为包括餐饮业、电子商务业、特种设备业等40个行业分类,基于数据基础对不同特征的企业打上对应的标签,并分为主标签和副标签两种。在日常监管和专项检查中,这些分类结果能够帮助监管人员快速识别监管对象。

  构建企业分级指标体系。深圳市市场监管局以“经营与变更情况、登记与许可信息、处罚与负面名单情况、案件与投诉举报情况、评价与表彰记录”五大维度共63项指标对企业风险进行全方位评估,赋予其0~1000分的风险得分与初步等级。为确保得分准确性,又有高、中、低三大调整方向共36项调整指标对结果进行等级微调,从而得出最终的分级结果。根据企业的综合分值,该局将企业信用风险等级分为A+、A、B、C、D、E6个级别。A+级属于低信用风险企业,ABCD级属于信用风险逐步增高企业,E级属于严重异常类型企业。

  企业信用分类能否发挥作用产生价值,关键在于实际应用。深圳市市场监管局推动企业分类分级结果与“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定向抽查、重点行业监管、商事登记准入等市场监管的常规工作相结合,在实践中发挥信用分类的价值,有效提高了企业重视信用得分、追求诚信经营的意识。

  通过对商事主体精准分级分类,深圳市市场监管局全面掌握了监管对象区域分布、行业特点、发展趋势等总体情况和每个个体的情况,为更好开展监管工作提供了决策支持。目前,深圳市超过50%的企业处于成立3年到10年的成熟期,这一阶段的企业经营平稳,处于规模、业务范围、口碑、管理规范化程度的稳步上升阶段,表明深圳企业兼具活跃性和平稳性特征。

(责任编辑:佟明彪)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