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关注“夕阳群体” 激活朝阳产业

2023年04月18日 14:55   来源:中国质量报   

  □ 胡立彪

  市场监管总局近日下达一批适老化改造国家标准制修订专项计划,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提供标准助力。本批计划共39项,基本覆盖了老年人日常起居、交通出行、养老照护、旅游休闲、读书看报、体育健身等常用生活场景,统筹考虑了环境设施、用品器具的适老化要求及服务提供要求。

  人口老龄化是我国社会发展的一个趋势,也是今后较长一段时间内我国的基本国情。国家卫健委的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2.8亿人,占总人口比重为19.8%。预计到2035年,我国老年人口将突破4亿人。老年人口占比持续提升,将给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深刻影响和诸多挑战,但与此同时,人口老龄化将促进银发经济发展,其中蕴藏着巨大商机。据国家社科基金《养老消费与养老产业发展研究》课题组测算,到2050年,我国老年用品市场规模将达到100万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3。我国因此也将成为全球银发经济潜力最大的国家。

  现在,许多人意识到银发经济的重要性,大量资本也不断涌入老年用品及服务市场。不过,就目前我国市场上适老产品和服务的实际表现看,银发经济相关产业发展还很不均衡、很不充分,尚不能很好覆盖老年群体的现实需求。数据显示,全球适老康养用品品类有4万多个,而国内市场只有3000多个,不仅供给不足,老年用品及服务的质量水平也难如人意。中国消费者协会曾做过一项消费者满意度调查,老年人群对消费供给质量和消费维权的满意度较低。

  之所以存在这些问题,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老年人的需求得不到重视。在现实场景中,大部分商业机制、消费观念、技术应用等都偏重年轻消费群体,老年群体则或多或少被忽视,因而出现“代际消费差异”等问题。比如,数字化时代,各种产品及服务多以年轻人为主要目标群体,形成以年轻人主导话语权的互联网舆论环境,这导致老年人真实的数字生活需求常常被误读或被边缘化。就目前市场看,适合老年人用的智能手机等智能化产品乏善可陈,老年信息科技产品和服务的安全性能、适老特征和质量水平不足。这就形成所谓的“数字鸿沟”。

  一些企业即使关注到老年人的消费需求,也并不一定按照老年人的视角设计产品。有研究机构调研发现,老年用品的使用者虽是老年人,但购买者多是其子女。而且,越是大件及单价贵的产品,越受购买者欢迎。于是,国内适老产品市场便出现一种割裂现象:客户是年轻人,用户是老年人,客户和用户分离。为了适老产品能够卖得好、利润大,相当一部分生产厂家在设计过程中更多是向老人子女的偏好倾斜,推出五花八门的营销卖点。这些产品到底好不好用,其实子女在购买的时候也并不清楚,结果是“高端大气上档次”的功能不适配老人真正的需求。

  适老产品和服务有效供给不足及供需失衡问题,实际上均是“人为”问题,因此解决办法并不难找。一方面,老龄产业发展处于初创阶段,亟需建立政策制度体系,以老年人群体的需求为导向,聚焦重点消费品和旅游、健康、家政等服务消费,培育老龄产业重点领域;另一方面,相关企业应针对老年人需求的特殊性、差异性和多样性,进行准确市场定位和精准市场细分,开发设计多样化、个性化、人性化的适老产品和服务。

  令人欣慰的是,我国政府越来越重视人口老龄化问题,并从战略高度对银发经济发展进行规划。“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发展银发经济,开发适老化技术和产品,培育智慧养老等新业态。2021年11月,党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明确要积极培育银发经济,并提出一系列鼓励和支持措施。2022年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提出发展银发经济,推动公共设施适老化改造,开发适老化技术和产品。

  家家都有老,人人都会老。有需求就有市场,适老化中蕴藏着巨大消费潜力。多渠道、宽领域扩大适老产品和服务供给,要通过政府与市场共同发力,做好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文章。我们相信,只要全社会都关注老年人这个“夕阳群体”,企业和资本也向此倾斜,就一定能够激活市场活力,把银发经济做成朝阳产业。

(责任编辑:佟明彪)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