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当前位置     首页 > 产业市场 > 消费品质量安全 > 质量观察 > 正文
中经搜索

直播带货要过品质关

2021年11月21日 07:47   来源:经济日报   

  如今,直播间成为线上购物最燃的“战场”。11月10日晚,在西安诺瓦星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班的高俊威,早早守在了几位头牌主播的直播间。护肤品、日用品、电子产品,看着订单里的“战利品”,“剁手”后的高俊威忍不住感叹,“这下子囤够了”。

  近日,有关调查显示,2020年中国直播电商市场规模超1.2万亿元,年增长率为197%,预计2023年直播电商规模将超过4.9万亿元。

  不过直播带货“一路高歌”的同时也问题频现。中国石油大学研究生陈苗发现,很多时候自己买来的食品与直播间看到的还是有些差距,并没有看起来那样好吃。因此,消费者莫要因为低价诱惑一时“上头”。

  类似的问题并不鲜见。前不久,北京、河北两地消协联合发布直播带货消费体验调查,结果显示,当前直播带货消费体验情况总体较好,但同时存在部分涉嫌虚假宣传、不按规定公示证照信息、言行低俗、价格误导以及没有显著提示私下交易风险等问题。在100个直播带货体验样本中,有33个涉嫌存在违法违规问题。

  中消协提示消费者,要保持冷静,克制冲动,尽量选择信誉高、口碑好的直播带货商家进行交易,不要脱离平台进行私下交易。

  “直播带货作为一种数字经济新业态,对促进消费、推动经济发展发挥了巨大作用。暴露的问题,主要是品质不过关。”“老爸评测”创始人魏文锋说,目前直播电商行业的品控体系建设还有完善的空间。尽管许多直播电商企业已经建立了专门的供应链选品和品控团队,但在科学性、专业性、严谨性方面仍有不足,对产品的成分、质量等还不具备科学检测和鉴别的能力,常有“漏网之鱼”。

  “主动拥抱监管,注重自身合规才能走得更远。”在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法律权益部助理分析师方熠智看来,坐拥万亿市场规模的直播电商行业,在疫情影响下,呈现爆炸式增长。倘若把直播电商比作“好马”,那么各企业则是“马鞍”,直播电商这匹“好马”唯有在监管的“缰绳”下,寻得“好鞍”,方能行稳致远。

(责任编辑:佟明彪)

闂佸憡甯掑Λ鏃堟閳哄懎绀嗛悽顖e枤缁愶拷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