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为企业高质量“走出去”提供系统性方案

2019年06月17日 07:44   来源:经济参考报   □杨永胜

  所谓“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新时代、新实践、新形势、新问题、新挑战,都在急切地呼唤新的伟大理论。伴随着国际“不确定性”格局的新变化、国内“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入新发展、部分中国企业从追赶到超越最终产生“没有对标”的新困惑,中国企业“走出去”步入“黄金发展期”,却也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新问题与新挑战,这一切迫切需要新的理论予以指导,需要新的研究予以支撑。

  “培育全球竞争力”是新时代动员令

  2017年,党的十九大发出了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的动员令。“全球竞争力”概念的提出,是新时期对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提出的更高要求、更高标准和更新期待,更是中国企业“走出去”需要研究的新理论与发展的新目标。因此,从低水平“走出去”到高质量“走出去”,从核心竞争力到全球竞争力,从模仿追赶到创新超越,中国企业需要新的动能引领未来升级发展,其核心就是:培育全球竞争力。这是今天中国企业急需破解的一个难题。基于此,笔者近两年又深入学习有关“走出去”与国际竞争力的最新理论成果、分析国内外新环境与新形势、研究中国企业40年发展历程、总结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发展模式与经验教训,试图通过扩大研究对象范围、延伸研究内容深度,而不再局限于某一行业或者某一方面,为新时代中国企业如何培育全球竞争力、实现高质量“走出去”提供系统性的解决方案。

  “理论是行动的先导。”深刻理解全球竞争力,是我们新时代高质量“走出去”的必修第一课。从国际到国内,从实践到理论,无论是质量奖、排行榜、绩效评价,还是课题研究、著作成果,关于企业国际竞争力的评价与研究,在评价体系、评价指标、评价方法、企业发展特质等方面的总结,均存在一些相似之处,但是,目前国际上尚无统一的评价标准与全球公认的理论研究成果。

  从国际竞争力评价层面全面分析全球竞争力报告、国内外企业500强排行榜等情况,中央企业对国际竞争力的评价探索以及全球竞争力概念提出的背景及新举措,并结合对世界一流企业、中国企业领先之道的总结,可以得出两个重要结论:一是全球竞争力的内核包括六个核心要素,即管理科学、突出的核心竞争力、受到社会广泛尊重、独特的管理思想与优秀的企业文化、超强的执行力、引领行业趋势。二是全球竞争力具有“升级”特征,即相对过去提出的国际竞争力,不再局限于中国的庞大企业,不再局限于世界500强的概念,不再局限于规模,要更具全球引领力,更具创新力,更具资本布局能力,更具责任与使命感等,而且要充分体现“中国方案”的特色、彰显中国形象,在国际市场拥有更多的话语权。

  “和平与发展”是新时代主题

  “不畏浮云遮望眼”,“风物长宜放眼量”。正确认知和理解国内外大环境、大趋势,学会从容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避免百年未有之大考验,抓住百年未有之大机遇,我们方可做到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通过世界大棋局以及PESTEL分析,通过全方位扫描全球政治、经济、社会、科技、环境、法律环境后,我们就会发现,“不确定”的国际形势已成常态,全球经济结构周期性调整,争夺全球和地区主导权的竞争与博弈日趋激烈,冷战之后一路狂飙的全球化进程不断受挫,人类无法回避的国际性难题越来越多。

  通过研究“两个构建”(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特色的大国外交“主题曲”、覆盖全球的多边合作机制,可以发现与“不确定”相对应的是“确定”的新时代主题:和平与发展。更多国家期待合作与共赢的发展,人类也更期待和平与美好的生活。这其中中国为世界贡献了独特的“中国方案”,其内涵是:以“两个一流”支撑“中国力量”,以“一带一路”作为“破局之道”,主动应对当今世界的不确定性,维护推进当今世界的确定性,从而助力全球治理并推动新型全球化发展。

  “行之力则知愈进,知之深则行愈达。”中国企业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崛起的中坚力量,踏上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的新征程。在这一过程中所形成的“中国智慧”“中国方案”显得弥足珍贵,是我们培育全球竞争力的根基,值得我们“知之深”。

  梳理和回顾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40年携手并进、从追赶到全球同台竞技的成长历程,总结分析各自不同发展阶段的时代背景、发展特征、重要事件以及阶段成果等,其中包括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历程与成就,然后结合相关学术理论研究、企业案例分析以及全球竞争力的内涵,可以得出两个重要结论:一是中国特色企业管理思想与模式日渐成熟,并呈现四大特色:把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各环节;强大的党建文化体系;先进的中国特色企业文化理念;个性化的管理思想与经营管理模式。二是中国企业的领先之道为尊重四个重要规律,掌握七项关键能力。四个规律是指顺应市场经济发展规律及时代变革大势,服务国家战略,发挥党建文化体系的核心作用,创新探索中国特色企业发展模式。七项关键能力包括:一个指引力,即战略引领;两个内核动力,即管理变革和创新驱动;两个外核动力,即资本运作和品牌塑造;两个保障力,即人才发展和文化建设。结合“一带一路”建设大背景,分析当前中国企业“走出去”面临的新机遇与新挑战后,我们认为,中国企业应该在“机中有危”的常态中,把握先机、提升能力、突破瓶颈,为高质量“走出去”做好充分准备。

  实施高质量“走出去”行动方案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从基础理论知识的深刻理解,到国内外环境的理性认知,再到中国企业40年实践经验的梳理总结,这是一个系统思考与科学判断的过程,其根本目的是 “笃行之”。基于“识大局、辨形势”“知己知彼”以及对中国企业“走出去”实践案例的研究,针对新时代中国企业“走出去”如何进行能力再造,可以得出一套具有可操作性的实施方案,具体分为五大步骤。

  一是放眼全球:战略决定成败。要求“走出去”企业掌握必要的国际战略观、必会的企业国际化发展战略选择方法、必懂的企业国际化策略选择影响因素。二是夯实基础:练好六项“基本功”。即尊重规律、坚持改革、补齐能力短板(增强创新力、提高资本运作力、加强国际化人才培养、提升品牌形象)、推动属地化发展、维护大国形象、抵御风险。三是增强内力:制度与文化双轮驱动。主要指制度变革中管控模式、业绩考核与薪酬设计“三驾马车”并驾齐驱,以及文化变革中跨文化管理是重中之重。四是找准模式:“走出去”的模式选择。具体包括战略联盟、产融结合、跨国并购、产业园区、“互联网+”、第三方市场合作六大模式。五是选对路径:“走出去”的成长路线图。具体分为“走进去”(本土化发展)、“走上去”(高质量发展)、“融进去”(价值观引领发展)、“可持续”(共生共荣发展)四个环节。

  放眼全球、夯实基础、增强内力、找准模式、选对路径这五大步骤,有理论依据支撑,有大局形势引领,有经验总结指导,从战略到战役再到战术、从理念到措施再到行动,是中国企业“走出去”切实有效的行动方案,更是中国企业新时期应对新要求、新挑战,提高“走出去”质量与效益的理想途径,将会帮助每条“出海”的小船逐步成长为航母,且航行得更稳、更顺、更快、更远。

  “明者防祸于未萌,智者图患于将来。”防患于未然,方能行稳致远。伴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入推进,中国企业融入全球化愈来愈深,面对动态调整的世界大势、不断引发变革的科技创新、无法回避的国际难题与发展瓶颈,中国企业要做的就是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同时还要居危思进、敢于挑战、超越自我,做到临危不惧、化险为夷、转危为安。

  中国企业“走出去”常见的有八大风险因素:政治风险、经济与市场风险、社会和文化风险、法律合规风险、环境保护风险、运营环境风险、国际化人才短缺风险、恐怖主义与治安风险。要应对这些风险,要首先认识各种风险的基本定义、具体特征、表现形式、发生条件、严重后果等,然后就每种风险的防范提出应对之策,并进一步帮助企业理解如何系统构建科学的风险防范体系。

  “思想格局决定未来。”优秀的企业不仅要为社会提供优秀的产品和服务,还应该在实践中形成伟大的思想和可借鉴的普适实践成果,并使其成为企业未来持续发展的重要文化支撑。中国企业“走出去”的策略、战术、方法等,可以称之为“法”。在中国哲学中,与之对应的是“道”,也就是中国企业应该以什么样的思想与认知新格局来引领“走出去”。

  中国企业“走出去”过程中有必要也有能力产生伟大的思想,并将这一思想培育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企业应从三个方面入手,以思想开启未来。一是着力思考培养优秀的企业家精神,清晰地认识到企业家精神的本质是在辩证统一之中实现超越,并深刻理解中国国有企业家精神的特质。二是坚持从中国实践出发坚定“四个自信”,深刻理解企业的使命与担当、企业发展理论依据的科学性、制度的优越性与必然性、企业文化的内生动力等。三是对人类面对的共同问题或者世界发展的系统性问题进行深入探究,深刻理解并懂得如何成功跨越“五大陷阱”,从而理性认知不确定的未来,这是一流企业的更高价值追求,也是优秀的中国企业和中国企业家的基本遵循。

  “走出去”行动方案具有三大特点

  概而言之就是:在深刻理解全球竞争力内核、正确认知世界竞争新格局以及中国“破局之道”、科学总结中国企业40年来实践经验中的“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清晰了解“一带一路”建设带来的新机遇与新挑战的基础上,按照放眼全球、夯实基础、增强内力、找准模式、选对路径“五大步骤”,实施高质量“走出去”行动方案,同时注重八大风险因素并有效采取防范措施,最终建立以“培养优秀的企业家精神、坚定‘四个自信’、跨越‘五大陷阱’”为核心内容的思想与认知新格局,推动企业实现超越优秀、走向卓越,成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过程中,要求企业做到懂理论、识大局、辨形势、善总结、有步骤、稳基础、强能力、重防范、求卓越“九个要求”,同时应注重知行合一、中西融合、战略与战术相结合、练好“内功”与善于创新相结合、国家利益与企业利益相结合、规模速度与质量效益相结合“六项原则”。总体来看,这一系统方案具有如下三大特点:

  一是理论创新性。首先,创新性地提出了全球竞争力的六大构成要素,科学进行了全球竞争力内核解读。其次,系统梳理和回顾了中国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携手并进的40年成长历程,以及中国企业“走出去”的阶段与成就,并总结出中国已初步形成的特色企业管理思想与模式——以四大特色为核心的“中国方案”,同时还提出了中国企业领先之道——尊重四个重要规律、掌握七项关键能力,其中最大的亮点就是研究结论的得出,它源于将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同时作为研究对象。最后,开创性地提出以放眼全球、夯实基础、增强内力、找准模式、选对路径“五大步骤”为核心的“走出去”能力再造实施方案,其中包括由实践总结出的“走出去”六大模式与“走出去”成长路线图等。

  二是内容系统性。强调的是系统解决问题,而不是仅从某个角度去进行能力提升,也不是单纯地讲理论。从理论到实践、从国际到国内、从历史到未来、从宏观到微观、从战略到战术、从基础到创新、从国家到企业、从速度到质量,这一系统方案无论是横向维度还是纵向维度,都具有严密的逻辑性,充分体现了系统性、平衡性与科学性特征,堪称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公约数。

  三是实践操作性。“致知之必在于行”,这一系统方案的提出是源于对中国企业40年成长实践经验的总结,以及对中国企业“走出去”典型案例的分析,因此,所有的理论成果、经验总结、教训启示、实施路径等都是真正意义上的“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对于中国企业“走出去”具有极强的实践指导价值。

  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永无止境。中国企业仍然处于新环境日益复杂、新技术不断变革、新问题层出不穷的裂变时代,我们的理论创新亦将永无止境。“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们应始终保持一颗坚定的“追梦”之心。作为企业,应始终肩负使命,以富有创新性、系统性与操作性的“走出去”行动方案为支撑,努力将自身打造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作者系中国通号集团党校校长)

(责任编辑:佟明彪)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