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推进质量强国建设贵以恒、重在行

2022年03月21日 13:50   来源:中国质量报   

  推进质量强国建设,推动产业向中高端迈进。”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2022年政府工作任务之一就是要推进质量强国建设。这是继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建设质量强国之后,“质量强国”再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之中,充分体现了中国政府对“质量强国”的高度重视,以及推进质量强国建设的决心和信心。

  质量是兴国之道、富国之本、强国之策。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质量。“加快建设质量强国、制造强国。”2016年全国两会上,建设质量强国首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随后的“十三五”“十四五”规划纲要以及《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的指导意见》等重要文件,都提出要建设质量强国。由此可见,从“十三五”时期开始,直至“十四五”时期乃至2035年,质量强国建设都是我国的一项重要工作,更是一项远景目标。

  当前,我国已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在新时代,质量强国是目标,也是方向,建设质量强国是过程,也是路径。推动高质量发展,最终建成质量强国,既是应有之义,也是必然要求。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和世界第一大货物贸易国,中国目前已成为全球公认的制造业大国,虽然“中国制造”销往全球、享誉世界,但出口产品附加值较低、拥有自主品牌较少、产品质量不高等问题,也让中国未能成为质量强国,也未能成为制造强国。伴随工业化进程不断深化,产业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产业竞争高端化渐成全球经济发展必然趋势。“推进质量强国建设,推动产业向中高端迈进”,是中国制造向中高端迈进的竞争需要,更是建设质量强国、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具体路径。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质量强国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同样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一言以蔽之,推进质量强国建设贵以恒、重在行。贵以恒,是因为推进质量强国建设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坚持;重在行,是因为推进质量强国建设不是一句口号、一句空谈。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欧美等质量强国的发展历程和成功经验表明,质量强国是干出来的,是全社会持续投入始终坚持的结果。

  推进质量强国建设,首要的就是在全社会普及质量强国理念,让质量成为全社会的共同价值取向和价值追求,让重视质量成为全民的自觉行为和自主行动,让质量强国深入人心。9月是全国“质量月”,从2011年至今,连续11年的全国“质量月”主题都会出现一个相同的“主线”:建设质量强国。开展“质量月”活动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在全社会宣传质量理念,“质量月”主题中连续出现“质量强国”的主题,既是对我国持续推进质量强国建设的呼应,更是希望借此机会在全社会更好地普及质量强国理念,从而使其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和共同行动。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已有30个省(区、市)提出了实施质量强(兴)省战略,开展质量强市(县)活动的市县达到2877个。应该说,质量强国理念正越来越深入人心,我们需要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大力弘扬质量文化,让质量强国在全社会真正能够“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推进质量强国建设,也需要不断夯实国家质量基础,持续开展质量提升行动。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推进质量强国建设,同样需要夯实基础,尤其是加强国家质量基础设施(NQI)建设。国家质量基础设施是一个国家建立和执行标准、计量、认证认可、检验检测等所需的质量体制框架的统称,已经成为未来世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支柱之一。质量兴、制造兴。中国要从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必须首先成为质量强国。对于质量强国、制造强国建设,一个非常具体的路径就是深入开展质量提升行动。推进质量强国建设,必须坚持国家质量基础设施建设和质量提升行动双轮驱动。

  推进质量强国建设,还需要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和企业家精神。日本制造享誉世界,工匠和工匠精神功不可没;美国制造引领全球,企业家精神是其秘诀之一。弘扬工匠精神,能够助推全社会共同追求精益求精,提升中国制造、中国产品、中国服务和中国品牌的品质。弘扬企业家精神,能够让质量的主体——企业,成为质量提升和质量强国的“主力军”。当企业家都真正将质量追求融入在自己的血液中,将品质提升变成企业的DNA时,何愁制造强国、质量强国的目标不能早日实现。

  宏观层面不断完善政策措施,中观层面持续开展质量提升行动、夯实国家质量基础设施,微观层面全面提升产品、服务质量水平,全社会共同努力,不断推动产业向中高端迈进,质量强国、制造强国的目标也一定能够“梦想照进现实”。

  
  

(责任编辑:苏兰)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