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让"国门花环"守护新时代

2018年03月09日 11:30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国家仓储有害生物检疫重点实验室(苏州)工作综述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北京39日讯(通讯员 李正法 胡蓉榕)又是一年3.8妇女节,记者也给各位坚守一线默默奉献的女同胞点个赞!在美丽的苏州工业园区,有这样一支女同胞队伍,十年如一日默默守护着开放型经济下的苏州地区国门生物安全,并承担了多项国家级科研项目研发以及国家标准制定工作,这支队伍就是国家仓储有害生物检疫重点实验室(苏州)(以下简称实验室)。作为苏州工业园区中新合作理事会重点支持项目,实验室201411月通过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验收,2017年通过CNAS认可,是国内唯一的仓储有害生物检疫重点实验室,它还有个美丽的名字——隐形国门下的花环。

  国门生物安全的“网络红人”

  这是省会南京市最有影响的南图市民大讲堂,只见一位身着检验检疫制服的年轻女子,正在讲台上绘声绘色地向市民介绍国门生物安全防控知识,并全程网络直播,当天的点击率就超过30万次;最近,视频原创平台“二更”为她量身定制了一部“网剧”《隐形国门》。

  她就是郑斯竹,苏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外防实验室的80后女博士,她还有另一个身份——国门生物安全宣传“网络红人”。专门负责苏州地区进境植物携带有害生物鉴定工作的郑博士,是网上有名的“昆虫达人”。在江苏检验检疫局的支持下,她开办了个人微信公众号“PhDzheng(郑博士)的昆虫视界”。

  “作为一个专业的植物检疫鉴定人员,我们每天的工作就是把通过各种途径进入我国的不明昆虫身份全搞清楚,日常生活中,如果你下载安装了‘仓储昆虫辅助鉴定App’,即使家里的米面生了虫,自己就可以打开软件进行鉴定啦,何乐而不为呢”初见“网红”郑博士,她就直接干起了“推销员”,如数家珍地将仓储昆虫辅助鉴定系统介绍一番。

  接着,她又拿出了一堆“宝贝”。“这个是刚刚用3D打印机打出来的,猜猜是啥?”见到访者捧着一个透明蜂窝状的物体想了半天,不知所以然,她绘声绘色介绍道:“这是小麦矮腥黑穗病菌,它是中国一类检疫性有害生物,主要危害小麦作物,可造成农作物矮化、分蕖增多等病症。目前有40多个国家将此病列为检疫性病害。它可通过种子、土壤、空气等多种途径传播,甚至加工成面粉后仍可检出该菌的冬孢子。该菌在土壤中可存活多年,一旦传入将难以根除。小麦矮腥黑穗病菌主要为土传病害,但混杂于小麦籽粒间传播的黑粉菌粒及其碎块及种子上的冬孢子是病菌远距离传播的重要途径。伴随小麦传播的病原冬孢子,一旦落入田地,即重新备具了其固有的土传特性。进口带菌小麦是小麦矮腥病菌传入中国的一个重要渠道,试验证明,口岸进口小麦检验时截获的病瘿或其碎块,具有很强的萌发活性及侵染活性,因而在病麦卸运、仓储和加工期间,撒落的病麦、菌瘿碎块、加工下脚料和带菌粉尘将持续累积,一旦进入农田,就会在土壤中存活多年。当病原孢子累积到一定数量,遇有适宜的气候条件和感病寄主,即可侵染发病,这也是我们为何要对进境动植物实施检验检疫。”谈到3D打印的作用,郑博士继续说:“在过去,由于肉眼鉴定困难,因为可做鉴定特征的冬孢子都只有20微米左右,需要高倍显微镜,3D打印将特征放大,让鉴定人员获得了直观感受。”孢子虽肉眼难见,但也逃不过检验检疫专家的火眼金睛,正是有了他们默默守护,我们国门生物安全防线才坚不可摧。

  技术领域的“铿锵玫瑰”

  初春时节走进实验室,顿感一股青春的朝气扑面而来。正是这个女性占80%的“娘子军”、平均年龄34岁的年轻团队,全部都是硕士研究生学历,其中博士学历达到60%,是实实在在的“人才高地”。多年来,这支团队在仓储昆虫权威专家、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张生芳的带领下,在仓储有害生物资源建设、能力建设、影响力建设等方面取得了多项成果,成为技术领域的“铿锵玫瑰”。

  爱美是女生的天性,但在仓储有害生物检疫重点实验室里,见到最多的就是长衣长裤的“女汉子”。2012年,重点实验室开始筹建,新增投资了500多万元用于分子检测室、扫描电镜等设施设备。为了最大限度地利用好这些设备,“女汉子”们常年驻守野外,终日与蚊虫为伍,5年来收集仓储昆虫标本近800种,仓储有害生物鉴定资料200多册,截至目前,实验室样本一直处于全国系统领先水平。“铿锵玫瑰”们并不满足于样本积累,2014年,技术团队创造性地首次由植物检疫实验室单独建立了PTP管理体系,提出PTP认可的申请,并顺利通过了CNAS认可的现场评审,成为为全国系统9家中唯一一家通过评审的地级市分支局实验室。

  在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方面,“铿锵玫瑰”们也有自己的独到见解。实验室建立之初,就围绕苏州仓储物流发展需求,以及种苗指定口岸、水果指定口岸建设的实际需求,积极加强仓储物、种苗和水果有害生物检测设施和能力建设,获CNAS认可项目62项,参加全国能力验证50余项,全部取得满意结果;围绕苏州口岸快速通关的需求,实验室积极开展分子检测、远程鉴定、辅助鉴定等技术研究,开发快速检测试剂盒、数字实验室等手段,有效缩短检测周期,提高了疫情检出效率,共检出各类危险性有害生物1千余种6万余种次,其中全国首次截获黑腹尼虎天牛等有害生物100余种。

  没有最好,只有更强。“铿锵玫瑰”们永不满足地追寻着自己的梦想!近年来,实验室与苏州大学、苏州市农委、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等机构合作,积极主持开展美国白蛾、小麦胞囊线虫、桔小实蝇、扶桑绵粉蚧、三叶斑潜蝇等危险性有害生物的监测调查和防控技术研究,人人锻炼出了一副好身手,有效地守护了苏州生态安全和生物安全,创造了可观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科普教育的“知识殿堂”

  保障国门安全,既要发挥检验检疫主力军作用,更要全民动员、全社会共同参与。于是,开展国门生物安全宣传便成为了实验室的一项重要职责。接地气的科普,更是国家仓储有害生物检疫重点实验室的又一大特色。为了改变以往科普教育冷冰冰传授知识的状况,实验室利用现有条件,制作了多个标本与参观现场,让前来参观学习的人仿佛走进了一间“知识殿堂”。

  “这是中华圆皮蠹,大家平时使用肉眼看到的是左上角那个0.5mm大的标本原型,为了方便研究,我们创新采用了‘共聚焦成像技术’把它放大了500倍,在图片中,您可清晰看到昆虫的鳞片。”实验室检疫鉴定专家陈景云介绍道。正是他们首创的“共聚焦成像技术”,让很多细小的昆虫直观地展示在了参观者眼前。此外,3D打印、微生物3D建模激光内雕技术等也率先使用在了科普领域,将肉眼不可见的微生物放大15万倍。

  为了更好发挥实验室的科普作用,他们起草了质检科普馆规划建设方案,充分利用苏州公众科普平台等载体,开放科普基地的网络预约,每年开展“国门生物安全进校园、进社区”、“实验室开放月”等活动10余次,先后获评苏州工业园区科普教育基地、苏州市科普教育基地。

  在全国系统植物研究、检疫条线,实验室也在不断发挥着“知识殿堂”作用。近年来,实验室利用自身资源和能力优势,承担了国家认监委组织的大谷蠹、谷斑皮蠹、三叶斑潜蝇3个能力验证计划项目,参加实验室达到150家次。实验室的丰富成果吸引了世界各地的专家学者造访,柬埔寨、捷克、德国等国仓虫专家纷纷前来造访,分享国际仓虫研究的前沿技术。

  环环相扣的“创新花环”

  “实验室科技工作的中长期规划已经制定,我们着眼于有害生物的科研攻关,特别是在仓储昆虫研究方面,注重研究的系统性,项目间相互结合、逐步深入,形成研究的重点与合力。”实验室主任信心满满地高渊说。

  开展科技工作,离不开创新驱动。正是多年来根植于前瞻性、系统性、规模性环环相扣的“创新花环”,驱动着实验室不断前行。多年来,实验室在外来有害生物防控方面,注重前瞻性,及时监测发生发展动态,提供防控技术;在研究层次方面,注重形成规模性,与河南工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等高校和科研院所紧密合作,积极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高层次研究项目,积极参与NQITTM等专项研究工作。实验室先后承担25项科研项目的研发,以及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等12项标准的制定,主编出版52.2万字的专著《储藏物甲虫》(科学出版社),参与出版专著7本,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80余篇。

  在“创新花环”支撑之下,实验室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在管理平台不断扩充,制定了自己的《十三五发展规划》,明确实验室发展目标是构建以仓储有害生物检疫科研、应用为核心的国家级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成为中国仓储有害生物研究的权威机构。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实验室制订了专业组发展规划,明确各专业组的人员构成、发展方向、发展目标,有计划地开展人才队伍培养,先后参加了中欧技术谈判、国际象甲和小蠹培训等活动,组织承担了“全国进境木质包装检疫监管能力培训班”1次、CNAS动植检专业委员研讨会2次。

  迎着新时代的朝阳,国家仓储有害生物检疫重点实验室将继续阔步前行,带着光荣与梦想,围绕构建以仓储有害生物检疫科研、应用为核心的国家级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成为中国仓储有害生物研究的权威机构努力奋斗,在相关领域的技术性贸易措施、对外谈判等活动中,具有更多话语权,为提升保障地方经济发展及生态建设的技术能力写下新的篇章。

(责任编辑:殷俊红)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