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质检总局发展研究中心贾玉奎:质量有泪无泪?

2018年01月10日 14:36   来源: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对于经济转型时期质量的重要性,越来越多的人达成共识,越来越多的人在呼吁。前不久,在质检总局发展研究中心主办的以“质量变革与经济质量优势”主题的中国质量发展圆桌会议上,著名学者、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部长赵昌文直言:没有质量就没有未来。

  对于中国质量的评判,高歌者有,指责者有,自豪者有,不满者有。不仅是见仁见智的问题,更是从哪个角度看的问题。中国质量是一头大象。所有中肯的、负责任的评价,一切实事求是的建议,都应欢迎和借鉴。不管是唱衰中国质量还是棒杀中国质量,都是有害无益的,都是值得警惕的。

  也是在这次圆桌会议上,已在美国斯坦福大学做访问学者一年多的武汉大学质量发展战略研究院院长、质量专家程虹结合自己的切身感受,历数中国质量的进步。他说:“中国质量取得了巨大成就!不仅在纵向上取得了巨大进步,在横向上也取得了即便与发达国家相比都毫不逊色的竞争优势。”但他同时也说了另一句话:“我不是说中国质量不存在问题”。

  自己多年在政府质量部门工作,对质量问题多了一些观察与思考。因工作关系,最近接触到三个研究报告,感触尤深。

  一

  第一个研究报告:《促进中国制造业质量提升的对策建议》。作者是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部魏际刚先生,报告出手后得到国务院领导的批示,之后刊登在国研中心《调查研究报告》2017年103期上。

  研究者认为,经过30 多年的快速发展,一方面,中国制造业不仅实现了由小到大的历史性转变,质量水平也有很大的提升。部分重大装备、消费类及高新技术类产品质量达到或接近发达国家水平,产生了一批具有较强质量竞争力、引领产业发展的制造企业。但另一方面,制造业质量水平总体不高,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

  一是产品质量整体上与发达国家差距较大。美欧日等制造强国的总体质量水平高,产品稳定性、质量可靠性、环境适应性、使用寿命等均处领先水平。美欧日制造产品平均合格率达到了4.5sigma(指合格率99.99932%),而中国仅为2.5sigma(指合格率98.76%)。汽车、数控机床、工程机械、农用机械、特种设备等重要产品的质量稳定性、可靠性和使用效率均较低;钢铁、有色、化工等产品功能档次、质量一致性和稳定性有待提高;基础零部件、消费电子等产品的可靠性不高、使用寿命短;少数高附加值、高功能特性的产品仍依赖进口;部分食品、药品、婴童用品等涉及人身安全的产品尚未建立完善的全生命周期质量安全追溯体系。

  二是假冒伪劣产品屡禁不止。欧盟一项调查显示:2011 年,欧盟各成员国海关查获了价值13 亿欧元的假冒伪劣产品,其中来自中国的产品占73%。如电子制造业领域:低质元器件外观重新打磨后涂上其他知名的器件标识,以次充好;将低性能芯片封装后打上高性能产品标识;在手机市场,黑手机约占全国正规销售渠道总销量的1/4,劣质手机电池爆炸伤人事件时有所闻。

  三是缺乏世界级优质制造品牌。中国知名制造品牌数量及美誉度、知名度、信誉度与发达国家差距较大。170 万个自主制造品牌,大都存在市场认可度低、品牌附加值低、顾客美誉度低和忠诚度有待提高等问题。与制造业发展的速度和规模相比,品牌建设明显滞后。多数制造企业的战略管理和市场营销能力弱,缺乏国际竞争经验;部分企业以代工制造为主,没有建立自主的营销渠道和品牌。

  研究者认为,制造业质量问题带来诸多不利影响。一是削弱产业竞争力;二是损害国家形象;三是造成重大资源浪费和经济损失。据估算,中国制造业每年因质量问题造成的直接损失达1700 多亿元,间接损失超过1 万亿元。

  研究者剖析,制造业质量问题长期难以解决,有来自政府、市场、企业和社会多方面的深层次原因。制造业质量的根本提升,需从文化建设、国家战略、法律法规、政府监管、市场环境、基础能力、主体责任、质量管理、国际合作等多层面、多维度入手。

  研究者提出,制造业质量是一国制造业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的集中体现,反映了制造业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程度。随着全球制造业竞争格局变化和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这一问题变得更加凸显。加快提升质量水平,全面提升竞争力,实现从“中国制造”向“中国质造”的转变,成为亟须破解的重要课题。

  不久,根据质检总局发展研究中心的安排,我与质量发展研究部赵陕雄同志前往国研中心拜访了魏际刚先生。后来,又邀请他参加过我们的研究课题评审。魏际刚是国研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研究室主任,上半年刚从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作访问学者回来。他致力于产业经济、区域经济和社会政策方面研究,更有为国家质量鼓与呼的情怀担当和忧患意识。

  这个研究报告,重点围绕制造业质量而展开。制造业是一个国家的根基所在,核心竞争力所在。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在质量领域,最近几年讲“三个转变”: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这是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5月在河南考察工作时提出的。刚刚开过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凸现制造业的地位。特朗普竞选总统时喊过一个口号:要想让美国重新辉煌,首先要美国制造业重新辉煌。

  二

  第二个研究报告:《数控机床的优质制造技术体系及质量可靠性保障方法研究》。是中国工程院制造强国重大咨询课题项目下,由西安交大中国西部质量科学与技术研究院张英杰等专家承担的。

  该课题按照计划要求,已完成典型数控机床案例的数据采集,完成了数控机床优质制造体系理论研究工作。专家分析了中国数控机床生产企业的发展现状,对比国内外机床生产商的生产管理模式,收集国产数控机床的故障数据,探讨了中国高端数控机床与国外机床的差距所在。

  经过多年发展,我国机床已跻身生产大国行列,但技术水平和整体实力不如人意。国内机床生产商主要生产中低端机床,这类机床成本低,价格相对便宜,对精度和可靠性要求较低,因此利润也低。目前,我国生产的数控机床约占国内市场份额的31%,其余从境外进口,中高端数控机床市场绝大多数被境外产品占领,其中高端数控机床国内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仅4%左右。航空航天、汽车、能源等战略性产业所需的高端数控机床不能自给,主要依靠进口。随着现代制造业对精密加工零件的要求越来越高,对高精度数控机床的需求将越来越大。如果单纯依赖进口,不仅花费大量外汇,而且往往受制于人。

  据海关统计,我国数控机床平均出口单台价仅为3.3万美元,而进口单台价则为21.9万美元,出口单台价仅为进口的15%,差不多6-7台才换人家1台。此外,我国是机床企业和从业人员数最多的国家,但劳动生产率仅是日本的1/10。与国外设备比,国产机床在稳定性、可靠性、效率等方面差距明显。比如,国外机床可以24小时不停机,国产设备不行;国外机床1秒可以加工1个零件,国产设备可能要1.5秒。虽然近几年国内企业也开始做高端机床的集成,但核心技术如数控系统主要还掌握在德国、日本等少数企业手里。

  研究者认为,日本、德国和意大利是真正的机床制造强国,也是机床的主要输出国。中国的庞大机床市场令全球机床企业向往不已,国外著名机床企业,如德马吉(DMG)、GF加工方案(GF Machining Solution)、马扎克(Mazak)、哈斯(HAAS)等已不满足合资合作生产的模式,纷纷在华独资建厂,生产高端数控机床。

  研究者呼吁,国产数控机床厂商应当高度重视机床质量和可靠性,加快转型升级,注重自主创新,打破低端混战、高端失守的被动局面,跳出引进、吸收、落后、再引进的怪圈,促使中国机床制造业摆脱困局,实现数控机床优质制造。

  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不进则退。行文至此,想到前不久的一则消息:大连机床及其3家子公司正式进入破产重整程序。似乎是一夜之间,这家销售额曾经排名“世界机床500强”第8位的机床巨头轰然倒下。

  三

  第三个研究报告:《跨境电商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探析》。是质检总局第29期处级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的结业之作,由新疆检验检疫局李军等同志完成。

  跨境电商是通过电子商务平台达成交易、进行支付结算,并通过跨境物流送达商品、完成交易的一种国际商业活动。研究报告指出,我国跨境电商发展迅猛。一是总体规模增长快速,具有庞大的消费基础群体。2016年,我国进口跨境电商市场交易规模(包括B2B和B2C)达到1.2万亿元,同比增长33.33%。二是涉及的电商平台多。天猫、京东商城等多家电商平台均涉及跨境电商业务。根据跨境电子商务检验检疫产品质量安全风险国家监测中心提供的数据,2016年在检验检疫机构备案的跨境电商经营主体超过3000家。三是产品与企业的集成程度较高。我国跨境电商进口商品主要集中在食品、保健品、化妆品、婴幼儿用品等高风险产品,出口主要体现在服装、箱包、图书、鞋、电器等产品。四是支付与物流等配套产业发展迅速。电商的兴起带动了我国物流业和支付行业的发展,促进了物流运输的发展以及支付平台和支付手段的改革和创新。五是成为一种新兴国际贸易方式。作为全新贸易模式——跨境电商平台贸易模式,其贸易过程相关的信息流、资金流、物流,重构世界经济新秩序,重塑生产、流通、消费各环节。

  研究报告分析,目前跨境电商存在问题突出。一是涉及面广、造假多。以跨境电商形式进出口的商品表现出批次多、品种杂、来源广、收货人众多、疫情疫病传播风险大等特点,普遍存在未经品牌商授权直接销售仿造品牌商品或者通过“快件异地上线”、构建虚假海外物流查询系统等方式,人为制造正品“海货”的假象。二是产品质量存在安全隐患。根据质检总局发布的数据(来源于中国经济网):质检总局2017年对涉及天猫、京东商城等10家电商平台的2279批次电商产品进行抽检,发现箱包、水嘴、竹席、灯具、婴幼儿童装等产品合格率仍在50%以下。三是“地下工厂”屡禁不止。随着网络代购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一些以次充好、以假乱真的假代购也冒出来浑水摸鱼,形成了对消费者危害极大的灰色利益链。“假冒伪劣集散地”从“地下工厂”生产、电商平台销售到黄牛充当中介揽收发运,已经形成了一个庞大的黑灰产业链,单凭企业行为很难杜绝伪造海淘订单的现实。四是政府监管难度大。碎片化、小单化的跨境电商贸易,让众多的中小微企业和个人消费者进入国际贸易监管体系,致使跨境电商所带来大量交易数据难以完全统计,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政府的监管难度。

  研究报告举例说,2017年5月,央视二套《天下财经》节目报道,很多用户海淘来的比如阿迪、耐克等名牌运动鞋,其实都是国内的山寨产品。只不过通过一些快递代收点公开提供“异地上线”服务之后,再加上专门建设的虚假海外物流查询网站,帮助国内厂商虚构海外发货信息,使原本的假货摇身一变成为海外代购的正品。

  四

  2017年3月14日,第十二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专门围绕质量专题举行专场记者会。在北京梅地亚中心多功能厅,质检总局局长支树平回答记者提问,以“有喜有忧”表达对中国质量的评判。他说:“我们的质量有很大的进步,但也有不小的差距。”

  支树平列举了中国质量之差距。一是,总体水平还不够高;二是,质量发展的局部环境还不够好;三是,质量基础设施还不够强。关于质量水平不高,他归纳为三点:产品质量水平有差距;出口商品国际竞争力不强;服务业质量水平提升缓慢。他认为,这是中国质量“成长的烦恼”。他希望,通过方方面面的共同努力,让质量不再成为“烦恼”。

  支树平提出了“四抓”:抓质量宣传动员,抓质量攻关整治,抓全面质量管理,抓质量品牌建设。关于质量攻关整治,他提出:对于生产假冒伪劣产品的行为,要坚决打击、毫不留情,抓好质量整治和专门治理。

  在中国,质量的难言之隐,还有一样:知假造假。假冒伪劣,老百姓深恶痛绝,政府一直在打,但始终难以根治。程度如何?研究报告之三中关于电商的相关数字,足以说明假冒之猖獗。

  几个月后,西安地铁“问题电缆”事件曝光。2017年6月21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西安地铁“问题电缆”事件调查处理情况及其教训的通报》,长达5000多字,尽管是客观冷静的官方语言,读来仍然触目惊心。

  “三个是”问题严重,相关方面几近全军覆没:“这是一起严重的企业制售伪劣产品违法案件,是有关单位和人员与奥凯公司内外勾结,在地铁工程建设中采购和使用伪劣产品的违法案件,也是相关地方政府及其职能部门疏于监管、履职不力,部分党员领导干部违反廉洁纪律、失职渎职的违法违纪案件。”

  通报指出,事件暴露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生产环节恶意制假售假。奥凯公司为牟取非法利益,低价中标后偷工减料、以次充好。生产过程中故意只将线缆的两端各15米左右按合同要求标准生产以备抽检,中间部分拉细“瘦身”,通过内部操作来控制产品质量等次。其产品大多未经有关机构检验,而是通过弄虚作假、私刻检验机构印章、伪造检验报告等手段蒙混过关。

  二是采购环节内外串通。在工程线缆采购招投标中,奥凯公司向建设单位、施工单位人员送礼行贿。西安市地铁建设指挥部办公室以及施工单位的个别领导干部违规“打招呼”,为“问题电缆”中标提供方便。线缆采购没有明确的采购组织模式和关键设备材料采购目录,单纯以价格为主要决定因素,不法供应商铤而走险,牺牲产品质量,恶意低价竞标。

  三是使用环节把关形同虚设。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及工程监理单位未认真履行责任,在线缆进场验收等方面没有严格执行有关管理规定,缺乏及时清出不合格材料的有效机制。个别干部职工收受钱物,与奥凯公司串通,违规默许其自行抽取样品、送检样品、领取检验报告,导致多个检验把关环节“失灵”,“问题电缆”在地铁工程建设中畅通无阻。

  四是行政监管履职不力。陕西省人民政府、西安市人民政府,以及西安市地铁建设指挥部办公室、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市城乡建设委员会,杨凌示范区管委会,陕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省工商行政管理局等单位,未严格执行相关规定,行政执法不规范,监管履职不到位。发现问题后,信息公布不及时,部门之间工作不衔接,未能采取有效措施及时处理。个别干部失职渎职,收受钱物。

  以上问题叠加,导致“问题电缆”被大量采购使用,造成恶劣社会影响,严重损害了政府公信力。通报如此表述:西安地铁“问题电缆”造成安全隐患和重大经济损失,严重损害了政府的形象和公信力,性质十分恶劣,教训十分深刻。

  “问题电缆”事件问责追责122人,涉及厅级16人、处级58人、科级及以下48人,分别给予党纪政纪处分93人、诫勉谈话16人、批评教育9人、解除劳动关系等其他处理4人。对其中17人涉嫌违法犯罪问题移送检察机关立案侦查。

  “问题电缆”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深层次的原因是诚信缺失,是见利忘义、偷工减料,是弄虚作假、权钱交易,是不守规矩、不负责任。人们说,城市地铁“高大上”,是一个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关系国计民生,人员高度密集,发生问题可怕。这么重要的工程都胆敢这样胡来,还有什么不敢胡来的?

  从某种意义上讲,“问题电缆”事件的发生,暴露了社会诚信的缺失,诠释了质量的脆弱,再一次告诉人们,质量是经济、科技、管理、文化、秩序共同作用的结果。在一个不守规矩、践踏诚信、藐视法律的质量生态下,质量的提升是艰难的,是高成本的,是含血带泪的。

  元旦期间,同时在读菲利普·克劳士比的《质量无泪》(Quality without Tears)和爱德华·戴明的《转危为安》(Out Of The Crisis),这两位基本上属于同时代的人,前者有“质量教父”之誉,后者所著被认为是“点燃了全世界质量革命的大作”。注射“质量疫苗”,高唱“质量颂歌”,“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用“零缺陷”思想去挖掘品质,当然会有“质量原来并不难啊!”的感慨,当然无泪。什么时候,我们有了良好的质量生态环境,完全按规则行事、照规矩办事,不再为假冒伪劣而闹心,不再为无视诚信而尴尬,以创新驱动提升质量,以全面管理维护质量,以精益求精打磨质量,以市场作用引领质量,那么,质量发展就一定是顺理成章的事情,是水到渠成的事情,是开心快乐的事情,何忧之有?何泪之有?

(责任编辑:殷俊红)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