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当前位置     首页 > 产业市场 > 中国家电 > 今日更新 > 正文
中经搜索

家电能效虚标成投诉热门 专家:行业头部企业应带头净化市场

2023年03月15日 09:23   来源:证券日报   贾丽

  为满足市场家电消费升级需求,拉动家电上下游关联产业发展,促进绿色智能家电消费,近日全国多地落地绿色智能家电下乡相关政策,聚焦补齐乡村市场绿色智能家电短板。然而,家电能效虚标现象依旧大量存在。

  根据中国消费者协会披露的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消协组织受理的所有投诉案件中,家用电子电器类投诉位居商品类投诉第一位,高达121524条,比上年同期增加了13103条,投诉比重为10.55%。其中,家电产品的功能虚假宣传、参数信息严重虚标,成为投诉的主要问题之一。

  中国家用电器商业协会秘书长兼新闻发言人张剑锋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市场上,家电产品能效和水效虚标现象时有发生,存在侵害消费者利益行为,其根源在于有关企业法律意识淡薄,行业自律需进一步强化。“推动绿色智能家电下乡,提振消费,是今年的工作重点。希望广大家电企业积极行动起来,与各地商务部门密切沟通,把绿色智能家电有关政策切实有效落地。”

  近日,知名网红“疯狂的小杨哥”带货翻车。该主播在直播间宣传中存在发布虚假广告行为,相关产品销售企业被监管部门罚款56430元。而此前该主播在直播间推荐、销售的金正轻音加热破壁机,后被“打假人”质疑产品“虚标功率”。

  随着家电智能化、多样化需求提升,各大家电品牌均在产品比例中加大绿色新兴智能家电的比重。但家电产品质量及售后服务情况等方面的投诉数量也大幅增长,同时能效虚标等现象逐步凸显。在黑猫投诉平台上,关于虚假宣传、功率虚标、参数不符、功率不详、虚标电器破损的投诉大量存在,占据家电投诉量三成以上,成为投诉“热门”。

  据了解,近年来家电能效虚标现象主要集中出现在小家电品类、网红产品及直播电商平台。

  中国家用电器研究院副总工程师鲁建国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能效及功率虚标是家电产品中较为普遍的现象,且在电商平台更为频发,其背后主要是企业成本趋高之下追逐利润、行业管理不到位,解决该问题要从标准上入手,同时加大标准执行监督力度。”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主流家电品牌大部分为上市公司。多位专家认为,在绿色智能家电下乡过程中,大型企业应带头净化行业,同时应加强绿色产业链监管。

  “目前,家电品牌能效虚标、以次充好的情况屡禁不绝。针对这种情况,相关部门应该从源头上进行治理,不能无差别地进行补贴,要对真正提升智能家电绿色制造有帮助的企业或品牌进行扶持,多措并举保证政策能‘浸润’到绿色制造和绿色消费的各个环节。同时对违规企业启动追缴机制,从而做到扶持精准,补贴到位。”森科技创始人胡洪森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

  在北京市盈科(无锡)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律师齐程军看来,功能虚标等问题已是顽疾。但在绿色家电下乡政策持续推进的背景下,相关政策和企业应确保消费者买到符合相关国家标准的绿色家电。“相关部门可以考虑对科技含量高的产品增加补贴,鼓励高科技产品市场的开拓和产品升级换代。企业特别是产业链上市公司应做好市场带头作用,积极研发绿色智能的高科技含量产品,加强产品质量管理,杜绝能效虚标现象。”

  张剑锋认为,产业链上的头部上市公司也要体现出社会责任感,切实加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起到行业引领和市场示范作用,把头部的优势体现在市场公平规范竞争上来,推动中国家电产业高质量发展。

(责任编辑:殷俊红)

分享到:
延伸阅读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9785号

家电能效虚标成投诉热门 专家:行业头部企业应带头净化市场

2023-03-15 09:23 来源:证券日报

  为满足市场家电消费升级需求,拉动家电上下游关联产业发展,促进绿色智能家电消费,近日全国多地落地绿色智能家电下乡相关政策,聚焦补齐乡村市场绿色智能家电短板。然而,家电能效虚标现象依旧大量存在。

  根据中国消费者协会披露的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消协组织受理的所有投诉案件中,家用电子电器类投诉位居商品类投诉第一位,高达121524条,比上年同期增加了13103条,投诉比重为10.55%。其中,家电产品的功能虚假宣传、参数信息严重虚标,成为投诉的主要问题之一。

  中国家用电器商业协会秘书长兼新闻发言人张剑锋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市场上,家电产品能效和水效虚标现象时有发生,存在侵害消费者利益行为,其根源在于有关企业法律意识淡薄,行业自律需进一步强化。“推动绿色智能家电下乡,提振消费,是今年的工作重点。希望广大家电企业积极行动起来,与各地商务部门密切沟通,把绿色智能家电有关政策切实有效落地。”

  近日,知名网红“疯狂的小杨哥”带货翻车。该主播在直播间宣传中存在发布虚假广告行为,相关产品销售企业被监管部门罚款56430元。而此前该主播在直播间推荐、销售的金正轻音加热破壁机,后被“打假人”质疑产品“虚标功率”。

  随着家电智能化、多样化需求提升,各大家电品牌均在产品比例中加大绿色新兴智能家电的比重。但家电产品质量及售后服务情况等方面的投诉数量也大幅增长,同时能效虚标等现象逐步凸显。在黑猫投诉平台上,关于虚假宣传、功率虚标、参数不符、功率不详、虚标电器破损的投诉大量存在,占据家电投诉量三成以上,成为投诉“热门”。

  据了解,近年来家电能效虚标现象主要集中出现在小家电品类、网红产品及直播电商平台。

  中国家用电器研究院副总工程师鲁建国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能效及功率虚标是家电产品中较为普遍的现象,且在电商平台更为频发,其背后主要是企业成本趋高之下追逐利润、行业管理不到位,解决该问题要从标准上入手,同时加大标准执行监督力度。”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主流家电品牌大部分为上市公司。多位专家认为,在绿色智能家电下乡过程中,大型企业应带头净化行业,同时应加强绿色产业链监管。

  “目前,家电品牌能效虚标、以次充好的情况屡禁不绝。针对这种情况,相关部门应该从源头上进行治理,不能无差别地进行补贴,要对真正提升智能家电绿色制造有帮助的企业或品牌进行扶持,多措并举保证政策能‘浸润’到绿色制造和绿色消费的各个环节。同时对违规企业启动追缴机制,从而做到扶持精准,补贴到位。”森科技创始人胡洪森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

  在北京市盈科(无锡)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律师齐程军看来,功能虚标等问题已是顽疾。但在绿色家电下乡政策持续推进的背景下,相关政策和企业应确保消费者买到符合相关国家标准的绿色家电。“相关部门可以考虑对科技含量高的产品增加补贴,鼓励高科技产品市场的开拓和产品升级换代。企业特别是产业链上市公司应做好市场带头作用,积极研发绿色智能的高科技含量产品,加强产品质量管理,杜绝能效虚标现象。”

  张剑锋认为,产业链上的头部上市公司也要体现出社会责任感,切实加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起到行业引领和市场示范作用,把头部的优势体现在市场公平规范竞争上来,推动中国家电产业高质量发展。

(责任编辑:殷俊红)

查看余下全文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