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

  观众朋友大家好,欢迎收看由中国经济网和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在2019肿瘤防治宣传周期间联合推出的大型访谈节目《中经名医汇-肺癌大讲堂》。今天我们非常荣幸地邀请到全国著名肿瘤内科专家、国家癌症中心副主任、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副院长石远凯教授,来跟大家聊一聊关于肺癌的防治话题。石院长您好。  

石远凯:
您好,主持人。各位观众朋友,大家好。  

主持人:

  石院长,可以说,现在大家一谈到癌症,就会比较避讳甚至是很恐惧,现在癌症患者非常多,而目前全世界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都是肺癌。为什么肺癌会排在第一位呢?造成这样一个现状的原因是什么?您可以跟大家讲讲吗?
    

石远凯:

  恶性肿瘤是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这在中国和世界都是这样。在整个恶性肿瘤中,肺癌首当其冲。肺癌和其他所有的恶性肿瘤一样,是一个老年性疾病,随着人的年龄和寿命不断增长,发病的机会也会越来越高。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和不良的生活方式有关,比如吸烟。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不论是中国还是全世界,烟民的数量都是非常大的。通过吸烟这种长期的慢性刺激后,发生肺癌的几率就越来越高了。因为肺是一个呼吸器官,它和外界的接触相对更直接一些。除了物理性的高温刺激外,烟草当中还有很多致癌物。这些致癌物对人体的直接刺激,也导致肺癌发病率的不断增加。
    

主持人:

  那除了像您刚才说的老年人还有吸烟人群外,还有什么样的人群容易患肺癌呢?
    

石远凯:
比如有一些慢性肺部感染性疾病,长期反复刺激,容易导致肺癌;另外还有研究发现,女性肺癌患者虽然不抽烟,但是由于常在家里做饭,特别是像我们东方人、中国人,愿意在家烹调食品和料理,受到油烟刺激就相对多一些,也可能会导致肺癌。  

主持人:
也就是说油烟也有可能导致肺癌?  

石远凯:
油烟也有可能致癌,它当中也是有一些致癌物的。  

主持人:

  那么处于雾霾环境中,会不会提升肺癌的发病率?
    

石远凯:

  肺癌的发生是一个长期的一个慢性刺激过程,还没有一个明确的数据显示几天的雾霾会使呼吸系统恶性肿瘤的发生率增高。我想肺癌这种癌症一定是个长期的慢性刺激过程。你想一想,吸烟都要吸几十年才能够增加肺癌的发生,所以像短期的雾霾引起一些短期的呼吸系统慢性炎症的症状,比如咳嗽或者其他不舒服,这些症状距离发展到肺癌不是同日而语的事情。
    

主持人:
那么您刚才说肺癌主要是一个老年病,那年轻人就没有得肺癌的吗?  

石远凯:

  现在年轻人发生肺癌的情况越来越多见。除了我们讲的吸烟是最直接的原因之外,肺癌和其他所有的恶性肿瘤一样,它的发生实际上是受到好多因素的影响。比如说生活方式、饮食方式,甚至包括长期的工作压力,还有心情是否愉悦、畅快,和恶性肿瘤的发生都有密切的关系。
    

主持人:

  肺癌它可以预防吗?在平时的生活中我们可以做些什么来预防肺癌的发生?
    

石远凯:

  预防肺癌最简单、也是普通人最能够做到的一件事情,就是建立一个健康的、科学的生活方式。比如说首先要远离烟草,吸烟的人赶紧戒烟,未吸烟的人一定不要抽烟。还有“二手烟”甚至“三手烟”也要离远。我国规定公共场所禁止吸烟,是我国走向健康生活方式社会的一个很重要的标志。
    

主持人:

  您刚才说到“二手烟”,有一个说法是说“二手烟”比直接吸烟的人所遭受的危害还要大,是这样的吗?
    

石远凯:

  “二手烟”的危害肯定是不小的,它对身体造成的损害也是非常严重的。有一些女性得了肺癌,最后问她吸烟吗?她说不吸。再问她是否和吸烟的人有接触,她说有啊,“我家先生吸烟几十年,我一直跟他在一起”。这种情况下她等于是一个被动吸烟的烟民。你想,如果要是冬天室内通风状况不好的情况下,在室内吸烟产生的“二手烟”弥散程度是非常差的,基本上都是在很小的一个空间内,在这种空间反复吸“二手烟”,影响无疑是非常负面的。
    

主持人:
在饮食上,预防肺癌我们该怎么做呢?比如说木耳清肺,管用吗?  

石远凯:

  饮食方面我觉得主要还是要有一个健康的生活方式。不仅是吃木耳。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远离烟草,不要大量去酗酒,这对身体都是很重要的。
    

主持人:
还是应该吃的清淡一些。  

石远凯:

  要吃得清淡,膳食结构要合理。比如说水果要多吃一些,另外还要有运动,一定要有足量的运动,这是非常必要的。只有有了足量的运动,人的精力体力才会越来越充沛,同时它会增加你的新陈代谢,可以让你的肺泡、肺组织机能一直保持在一种比较旺盛的状态。
    

主持人:

  那么对于一个普通的成年人来说,一天运动多长时间算是足量的运动?
    

石远凯:

  这个我觉得要因人而异。我个人的体会是,你运动到觉得稍微有一点点累,并且第二天能够很快恢复的这种运动,对于普通人来讲就是合适的运动。因为运动之后稍微产生一点疲劳感,对睡眠还有饮食都会非常好。这样的话,整个机体就会处于一个非常正常的、正向的状态。  

主持人:
运动只要适度适量就好。  

石远凯:

  对,有的人运动过度,使自己的踝关节、膝关节甚至髋关节受到伤害,或者把肌肉都拉伤了,这是不科学的,对身体也产生了负面影响。这种损害后的恢复有时是非常长时间的一件事情,尤其是对年龄大的人。所以运动一定要适度,另外还要科学,我觉得这两面都要兼顾。
    

主持人:

  石院长,我还注意到一个问题,就是很多患者在查出自己得肺癌的时候就已经是晚期了。为什么会这样呢?难道肺癌早期没有一些明显的症状吗?
    

石远凯:

  不仅是肺癌,其他恶性肿瘤也是一样,早期的时候常常没有特殊症状,等到有症状到医院看的时候,基本上都是中晚期了。甚至有些癌症长在非常不容易发现的部位,即使到很晚的时候都没有症状。这是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所以,为了能够早期发现恶性肿瘤,我们提倡每年至少要做一次防癌体检,特别是年龄在45岁、50岁以上的人群,以及一些有高危因素的人群,如吸烟,每天吸两三包,吸了十年、二十年,一定要定期体检。吸烟不光是对肺脏,对身体其他器官也会产生负面影响。比如对口腔、消化道,甚至对泌尿生殖系统、心血管系统都会有负面影响。
    

主持人:

  现在很多普通百姓,还有一个疑问。你刚才建议定期体检,大家会有一种担忧,体检的设备会不会给自己造成辐射,有些人担心这个反而不敢去体检。
    

石远凯:

  你提的这个问题也是很多老百姓关心的一个问题。比如说现在肺癌体检,我们要做低剂量螺旋CT的筛查,这被认为是一个最可以有效发现早期肺癌的方法,现在我们对于那些高危人群都建议他要定期去查。但是,即使那些没有任何不良生活习惯,不抽烟、不喝酒,好多人也会无意之中发现肺里长东西了,这种情况也是有的。所以我想,对于那些有高危因素的人,做低剂量螺旋CT筛查要频繁一些;而对于那些没有高危不良因素的人,不一定非要特别担心,但是一定要去做。比如45岁左右做一次,做完以后留个底片,以后再过若干时间再做再查,和前面的比一比,如果有变化的话,看看是新出现的还是原先就有的,这样对诊断是有帮助的,不是说所有的人每年都要做螺旋CT。比如说乙型肝炎容易发展成肝硬化,最后再发展成肝癌,所以对于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或者慢性乙型肝炎人群,体检的主要目的是要看看肝脏是不是有问题了。而对慢性胃溃疡、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人,筛查的目的是看看胃有没有问题。所以说,每个人的情况都是不一样的。体检也是一样,除了常规检查以外,针对每个不同的人,体检的重点也是要有一些差别的。
    

主持人:
那大家还是要对自己的身体负责,要有所警惕。  

石远凯:

  是。一个是建立科学的健康的生活方式,另外要做健康体检。当发现有问题时,要及时到医院去治疗。我们经常发现这样的人,自己做了体检,发现一点问题,体检医生告诉他要到医院去看,但病人以为没什么事,体检完了就走了,当没什么事似了,结果过了很长一段时间,等疾病发展到一定程度再来就医,这时候相对就晚了。
    

主持人:
还是重视程度不够。  

石远凯:
对。我觉得自我健康意识还是很重要的。  

主持人:
肺癌如果早期能够检查出来的话,治愈率是多少呢?  

石远凯:

  一个早期的肺癌,I期肺癌是最早期的肺癌,它的治愈率,以五年生存率作为治愈的一个指标,I期早期肺癌的五年生存率在95%以上。所以说,早期的肺癌实际上是可以治愈的一种疾病。
    

主持人:
是可以完全根治吗?  

石远凯:

  就是根治。但是如果到了晚期的时候,失去了手术机会,这种患者活过5年的机会就少很多了。
    

主持人:
那就是说到了晚期希望就不是很大了。  

石远凯:

  我刚才讲,I期肺癌是可以治愈的一种疾病;但是到了IV期的肺癌,就只能采取姑息治疗,通过我们现有的治疗手段,控制肿瘤,不断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延长病人的生存期,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这两个疾病的不同时期,治疗的目的和追求的目标都是不一样的。
    

主持人:
那么肺癌早期的治疗手段有哪些呢?  

石远凯:
主要是外科手术。当然最近一些年,能够手术切除的病人因为年龄越来越大,有的都80、90岁的病人也发现这种病,他身体的其他脏器功能不足以支撑手术,这个时候也会建议患者做局部的放射治疗。放射治疗也能够取得非常不错的治疗效果。  

主持人:
目前我国在肺癌的早诊方面处于什么样的水平?  

石远凯:

  在肺癌早诊方面,我们这些年做了大量工作,包括推出肺部低剂量螺旋CT筛查的专家指导原则,对于早期肺癌的诊断和治疗原则国家都有诊疗规范。2011年,国家卫健委,即当时的国家卫生部,颁布了我国的《原发性肺癌诊疗规范》,2015年诊疗规范又进行了更新,2018年再一次进行了更新,这些规范让我国肺癌的诊断和治疗越来越有共同遵循的原则,让我们肺癌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主持人:

  如果肺癌不能够通过外科手术治疗的话,是不是就需要内科去治疗,那这个肺癌内科治疗又包括哪些内容呢?
    

石远凯:

  肺癌内科治疗主要分两种情况。肺癌按照病理类型它可以分成小细胞肺癌和非小细胞肺癌。小细胞肺癌基本上是以内科治疗为主的一个疾病,因为它对化疗高度敏感,用传统的化学药物治疗,好多病人就能够得到很好的治疗效果。早期的小细胞肺癌我们称为局限期,局限期的病人除了极少数手术治疗外,一般都是用化疗联合放疗进行治疗;当进展到广泛期时是以化学药物治疗为主。这是对于小细胞肺癌的治疗原则。对于非小细胞肺癌,包括鳞癌和腺癌传统意义上这两类肿瘤,不能手术的病人,如果肿瘤相对比较局限,就选择放射治疗,老百姓叫烤电。放射治疗是一个很重要的治疗办法。如果肿瘤侵犯的范围较广,已经不能接受局部的放射治疗,这个时候主要就靠药物治疗。药物治疗在上个世纪90年代以前基本上就是化学药物治疗。这些年有了靶向药物治疗,还有了免疫治疗。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现在效果越来越好,治疗的针对性也越来越强。原先化疗是对所有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采用几乎同样的方案进行治疗,最近这些年,由于分子生物学研究的不断进步,科学家们对肺癌本质认识不断深入,将非小细胞肺癌分成若干个亚型。这些亚型主要是根据分子标志物的不同来进行划分的,比如说肺腺癌,最早分出来的一个亚型就是根据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有相当一部分晚期肺腺癌的病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的基因是突变型的。这种突变型的病人对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效果,要远远好于传统的化学药物治疗,所以先把这类病人分出来了,我们针对这类病人采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来进行治疗。后来又发现了其他的一些靶点,又研发了针对这些靶点的特殊药物,使这些病人获得比传统化学药物更好的治疗效果。再后来近些年我们又发现了新的治疗手段,那就是免疫治疗。
    

主持人:

  我特别想知道的是什么是免疫治疗?
    

石远凯:

  免疫治疗是最近这些年一个新的肿瘤治疗领域。传统的化学药物治疗和分子靶向治疗,针对的是肿瘤细胞本身,目的是直接把肿瘤细胞杀死。传统的化学药物治疗是通过细胞毒作用,把肿瘤细胞直接杀掉;靶向治疗是通过不同的靶点,研发针对这个靶点的药物来调控肿瘤细胞,使那些有相同靶点变化的癌细胞得到有效的控制,或者是缩小或者是不长,病情就得到控制了。而免疫治疗和传统的化学药物治疗、靶向治疗就完全不一样了,它通过调整患者自身体内的T淋巴细胞来杀死肿瘤细胞。
    

主持人:

  是否可以通俗地理解为把患者自身的免疫力给激发出来,去克服这些癌细胞?
    

石远凯:

  对。最近这些年科学家研究发现,正常情况下人体的免疫功能对肿瘤细胞是有杀伤和监视作用的。体内产生了肿瘤细胞,如果人体免疫功能是正常的话,它可以通过体内已有的淋巴细胞和自身的免疫监视系统把肿瘤细胞给杀灭掉。但是如果身体免疫系统出了毛病,自己的免疫功能不工作了,处于一种无能状态或者休眠状态,那肿瘤细胞就会疯长。这些年的研究发现,肿瘤细胞会分泌一种物质,叫做PD-L1。  

主持人:
这是什么?  

石远凯:

  是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的一个配体。正常的人体T淋巴细胞上存在PD-1的受体。PD-1是什么呢?就是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1。这两个东西一结合,一个配体和一个受体结合,正常的免疫细胞的功能就会被肿瘤细胞上的这个PD-L1配体封闭掉了,就基本上是一个死的东西了,就不动了,使得正常的T细胞对肿瘤细胞就没有杀伤作用。这个机制被发现之后,科学家就开始研究一种药物,我们叫做PD-1单抗,这个单抗是干嘛的呢?就是通过和体内肿瘤细胞上已经存在的PD-L1配体竞争性地和人体正常的T淋巴细胞上的受体结合。结合后的效果就是T细胞被激活,功能被重新唤醒,回过头来杀死体内的癌细胞。通过这样一个功能来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所以它跟传统的肿瘤化疗、放疗针对肿瘤细胞本身不同,这是一个全新的治疗理念的改变。
    

主持人:
那这种免疫治疗方法,会不会比化疗和放疗对人体的伤害更小?  

石远凯:

  免疫治疗的毒副反应的表现形式是不一样的。总体上讲,它的毒副反应要比传统的化学药物治疗要轻很多;和靶向治疗相比,它的毒副反应表现形式也不一样。总体上来讲,这类药还是非常安全的一类药物。我们知道,传统的化疗药物用完后,病人会恶心、呕吐、掉发,身体整个脏器功能还有免疫力都会受到很大的损害。靶向治疗虽然比化学药物治疗的毒副反应要轻很多,但是它对正常的细胞也不是一定作用都没有,也有一些负面的影响。而免疫治疗和前面这两个治疗方法就不一样了,它主要是通过调控机体正常的免疫细胞的功能来杀伤肿瘤细胞,所以毒副反应相对要轻很多,并且绝大部分毒副反应病人是可以耐受的。当然免疫治疗也有一些非常危重的毒副反应,但是发生几率是非常低的。
    

主持人:
一般会是一些什么样的严重毒副反应?  

石远凯:

  那很厉害。比如说免疫性肺炎、免疫性肠炎,还有免疫性心肌炎,这些都是很严重的毒副反应。
    

主持人:
这些毒副反应能不能治疗呢?  

石远凯:

  有一些是可以治愈的,有一些是治愈不了的。比如说免疫性的心肌炎如果发生的话是很危重的,免疫性的肺炎有一部分病人也很危重。
    

主持人:
目前免疫治疗的方法已经成熟了吗?  

石远凯:

  我觉得还是在不断的成熟、不断的探索、不断的积累过程中。但是无论如何,它让一部分病人从治疗中获得了好处。因为免疫治疗从最早的药物上市到现在,也就是几年的时间,还不到十年,所以都是在摸索,在积累,在不断成熟的一个过程中。免疫治疗我刚才讲的PD-1、PD-L1,这只是免疫治疗的一个方面,实际上,免疫治疗的靶点不仅仅限于PD-1这样一个靶点,还有其他一些新的靶点,这些新的靶点的研究现在也在迅速开始。所以未来免疫治疗是一个很大的治疗领域或者说是一个治疗体系,是一个新的治疗理念。PD-1只是在这个领域当中先走了一步,它先出来了,我们对它的了解现在是最多的,以后还会有一些新的靶点的特异性药物会陆陆续续进行临床试验,并实现上市。
    

主持人:
可以说这给患者带来了很大的希望了。  

石远凯:

  确实是,十几年、二十年甚至三十年前的传统治疗方法和我们现在的免疫治疗相比,免疫治疗等于是给病人带来了一个全新的治疗理念和治疗的领域。
    

主持人:

  您刚才说现在已经研发出了很多新的抗肿瘤药物,那么在这些药物中,国产药和进口药是一个什么比重呢?
    

石远凯:

  国产药和进口药比起来,我们这些工作在临床一线的医生们体会是非常深的。上个世纪90年代之前,新的抗癌药物基本上都是跨国制药企业研发出来的;中国的企业主要是做一些仿制药,跟着别人的后面去走。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的药物研发能力得到了非常明显的提高。你知道国家在“十一五”期间设立了一个科技重大专项,全称是“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2008年正式启动,到今年是第11个年头了。这十年多来,由于“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的支持,资金的支持,同样重要的还有国家各项政策的支持,我国的药物研发进入了一个快车道。特别是一些原研的、创新的抗肿瘤药物。这些药物从分子靶向药物到最近几年的免疫治疗药物,有的已经上市了,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有的正在进行临床研究。所以未来几年中国的抗癌新药会越来越多地在临床上得到应用,使中国的癌症病人能够用上国产新药,一个是提高治疗效果,还有一个就是增加治疗的可及性。
    

主持人:
那在费用上是不是会低很多?  

石远凯:

  对。国产抗癌药物的整体治疗费用要比进口的低很多,所以无论是国家医保的负担还是老百姓个人的负担,都会由于这些自主创新药物的不断上市而得到显著的改善。
    

主持人:

  那么您认为对于患者来说,他的精神心理包括情绪的建设是不是也很重要?这有没有科学的依据?
    

石远凯:

  情绪和肿瘤之间的关系是一直受到关注的一个领域,治疗也是这样。我想,一个特别开朗、豁达的人,无论你是一个健康的人还是一个肿瘤患者,肯定是要比什么事都钻牛角尖,自己老郁郁寡欢的人要好多了。肿瘤的治疗也是一样,实际上对于肿瘤、对于任何疾病,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看法。我们经常在临床上看到,那些特别开朗,对疾病有正确认识的那些人,治疗效果往往也都是很好的。同样的疾病,这些人整个康复、预后都要比情绪特别低沉、特别不开朗的人有很大的差别。
    

主持人:
所以说不管是普通人也好,患者也好,都要保持一个好的心情。  

石远凯:
这很重要。  

主持人:

  希望观众朋友在遇到事情的时候都能够尽量地告诉自己,没什么大不了的,都能够过去。
    

石远凯:

  没错。情绪我觉得主要还是靠自己控制,如果能够有一个好的情绪,对病人的康复、对我们个体保持健康的状态都是很重要的。
    

主持人:

  您刚才提到了您的老师孙燕院士,可以说您是师从名医了。而且您自己目前也已经成为业界屈指可数的权威专家。您认为这是不是一种传承呢?在您这几十年的行医生涯当中,您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石远凯:

  医学领域的工作,不是一个人能够完成的,它是一个团队。像当年孙燕院士带着我们这些学生,手把手教我们,把我们领入肿瘤内科的大门,让我们在这个领域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成长,不断地进步,使我们各自都有非常丰厚的学术成就。现在我们也在带着我们的学生,和我们的团队一起工作。所以我感触最深的还是事业的一种传承。老一代传承给我们了,我们应该向老一代不断地学习,学习他们那种严谨治学的精神,学习他们对我们这个专业的热爱,同时也学习他们对我们病人的医者仁心这样的一种菩萨心肠。只有这样才能够不断地把学科建设好,把我们的治疗水平不断地往前推进,同时也能够让病人更多地从我们最新的治疗研究成果当中获益。
    

主持人:

  那么对于年轻的医生,包括现在还在学校的学生来说,您有什么想要对他们说的呢?您觉得从踏入校门到成为一名合格的医生需要具备哪些素质?
    

石远凯:

  我觉得作为一名医生,一个是要有刻苦奉献这样的一种精神。从医是一件非常辛苦的工作,另外它又是一个你不付出就不会有收获的这样一个职业,所以一定要有付出,要努力地在你自己的领域踏踏实实地工作。还有,每个人选择自己的专业可能都有自己的爱好,你一定要选择你自己愿意做的这个专业,你只有愿意做这个专业,你才能把这个专业做好,才能把你自己的工作做好。还有一个就是医学职业的成长周期相对比较长,所以一定要耐得住寂寞,踏踏实实地一步一个脚印,不断地去积累,才能够不断地去成长,才能够有所收获。所以我想这些积累起来就能够不断地去丰富、完善你的职业生涯,你诚诚实实、踏踏实实地去做事情一定是有回报的。
    

主持人:

  是,而且我也了解其实很多学医的学生即使博士毕业也依然要从最基本的实习医生做起,要经常值夜班,所以真的很辛苦。
    

石远凯:

  我今天上午出门诊一点钟才结束,基本上做医生就是一个非常辛苦的一个工作。
    

主持人:
还要考验这个体力。  

石远凯:
那当然,肯定的,是要体力、精力、耐力。  

主持人:

  石院长,今年肿瘤防治宣传周的主题是“科学抗癌预防先行”,您怎么理解这个主题呢?
    

石远凯:

  肿瘤防治方面,预防肯定是先行的,科学抗癌也是很重要的。刚才我们讲了这么多,实际上所有的事情都是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的,遵循科学、相信科学,包括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都是经过大量的科学研究得出的结论。比如膳食结构、运动、情绪等等,都是要有一个科学的指导。只有尊崇科学,远离愚昧,抗癌才能够获得好的正面效果。预防先行更是这样,肿瘤预防分成几个阶段,一个就是早期的健康生活方式的建立,让你远离癌症;还有就是要去早期发现,早期发现早期就解决了,免得疾病到了晚期;而到了中晚期的时候也要有科学的态度。比如肺癌的内科治疗,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实际没什么好药。到了八九十年代之后有了一些药物,但对病人也是没有明确的划分。90年代后,肿瘤治疗进入分子靶向治疗时代后,肿瘤患者在治疗前先要做基因检测,根据基因检测的结果来选择不同的治疗策略。到了21世纪,免疫治疗的时代就更是这样,肿瘤治疗需要要进行一个综合检测,除了通过检测病人的基因状态判断适不适合做靶向治疗外,还要查一查病人的肿瘤细胞,它的PD-L1的表达情况怎么样,其他的一些可能预示免疫治疗疗效的生物标志物的表达情况怎么样,以便选择不同的治疗策略。这都是在科学的基础上来选择治疗。这样科学地进行选择了,给病人做一个正确的指导,告诉病人应该怎么去做,减少治疗盲目性,增加治疗效果,同时也规避治疗给病人带来的负面影响。所以今年我们讲“科学抗癌预防先行”,一定是肿瘤防治的永恒主题。
    

主持人:

  谢谢石院长!非常感谢石院长给我们分享了这么多关于肺癌的防治知识,也感谢大家的收看,更多消息请持续关注中国经济网。